妇科病的四大治疗原则,老中医倾囊分享!
2016/9/18 云南中医

     本公众号为云南省中医药管理局官方微信,如果您还未关注,请点击上方蓝色“云南中医”进行关注。

    

     妇科病,是女性朋友的“特权”,很多女性朋友都被它“宠幸”过,而这种“特权”,总会自带“嚣张”的气焰,有一种如影随形的感觉,想要甩脱它,却没有那么容易。妇科病面前,令人身心憔悴,该怎么治疗呢?老中医治疗妇科病的四大原则,不可不知!详情见正文!

    

     人体脏腑经络气血的活动,在脏器中男女基本相同。但妇女由于有生育子女的特点,有子宫。在生理上有月经、胎孕、产育、哺乳等,就使妇女的脏腑经络的气血活动与男子不一样。

     人体以脏腑经络为主,以气血为用。妇女的月经、胎孕、产育、哺乳等都是脏腑、经络、气血生化作用的表现。子宫是行经与孕育胎儿的器官,气血是月经、养胎、哺乳的物质基础,脏腑是气血生化之源,经络是运行气血的通路。因此,研究妇女生理,必须以脏腑、经络、气血为核心,来探讨月经、胎孕等与脏腑、经络、气血的关系,尤其是肾、肝、脾胃,特别是冲、任二脉在妇女生理和病理上更有重要作用。

     对于妇科病的治疗,有四大治疗原则,具体如下:

    

     1.调气血

     妇科病着重在血,但血随气行,无论何种因素,只要影响气或血,就会使气血失调而引起疾病,所以治疗应以调理气血为首要。气血协调,则五脏安和,经脉通畅,冲、任脉盛,则经、带、胎、产诸病自然而愈。至于调理方法,必须根据辨证,其在气还是在血,然后施治。病在气分者,以治气为主,治血为辅。如气逆的,降气顺气;气郁者,开郁行气;气乱者,调气理气;气寒者,温阳扶气;气热者,清气泄热;气虚、气陷者,升阳益气,并佐以和血、活血、补血之药;病在血分者,以治血为主,佐以治气。如血热宜清,血寒宜温,血虚宜补,血滞宜通,并佐以理气、行气或补气之药,这是调理气血的基本原则。

     2.和脾胃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而冲脉又隶属阳明,妇女谷气盛则血海满,而经后如期,胎孕正常或脾胃失调,生化之源不足,就可导致月经、胎产方面的疾病,此时调和脾胃,资其化源,则病自愈。调和的方法,须经辨证,采取虚则补之,积者消之,热者清之,寒者温之的原则施治。尤以老年妇女经断以后,肾气衰弱,气血两虚,全赖后天水谷滋养,在这种情况下,补脾胃以资化源尤为重要。

     3.疏肝气

     肝藏血,其性喜疏泄、条达。若肝气平和,则血脉流畅,血海宁静,周身之血亦随之而安。或忧郁忿怒,损伤肝气,木郁不达,化而为火,则肝阳上亢,肝阴益伤,在经、带、胎、产诸病中,多见胸胁胀闷,乳房胀痛,少腹疼痛,眩晕等症状者,就是这一机理。因此,在治法上应以疏达肝气为主。疏达的方法,郁结者疏之、泄之;上逆者抑之、平之;阳亢者柔之、缓之,总宜使肝气充和为要。

     4.补肾气

     肾为先天之本,又主藏精气。所以它是人体生长、发育的动力。妇女肾气充足,冲、任二脉通盛,才有行经和孕育的能力,反之,就易发生这方面的疾病。因此,补肾气也是妇科病治疗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尤在青春期,肾气未充,更为必要。至于补的方法,有温补和滋补之分,肾阳虚者,宜温肾助阳,肾阴虚者,宜滋肾益阴,阴阳俱虚,宜兼补之。

     hi,亲~~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写的还不错,麻烦点一下最下面的小手,给个赞吧!再转发到您的朋友圈,让大家都能看到。小编们感谢您的传播分享!

     【本文选自《医林怪杰张炳厚》(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张炳厚主编),来源于悦读中医(微信号ydzhongyi)。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授权云南中医(微信号yunnanzhongyi)编校发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张小贝责 编/王蓉蓉编 辑/李艳萍

    

     微信对话框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相应文章

     抗衰 | 减肥 | 上火 | 肥胖 | 头痛 | 补血 | 月经不调 | 小儿腹泻 | 小儿推拿 | 肾虚 | 宫寒 | 乳腺增生 | 抗癌 | 阳痿 | 早泄 | 前列腺 | 口臭 | 美白 | 丰胸 | 脱发 | 白发 | 祛斑 | 糖尿病 | 祛痘 | 坐月子 | 皮炎 | 风湿 | 冠心病 | 经络 | 高血压 | 高血脂 | 痛经 | 痔疮 | 便秘 | 失眠 | 脾胃 | 解酒 | 感冒 | 养肝 | 手脚冰凉 | 鼻炎 | 颈椎病 | 补肾 | 口腔溃疡 | 打呼噜 | 牙痛 | 咽炎 | 腰间盘突出 | 咳嗽 | 护眼 | 三七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健康商城”品鉴优质健康食粮!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云南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