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协和的老楼
2014/12/4 协和老年医学
春意尚浓,夏的气息却已有些灼人。只是不期而来的几日的阴雨连绵,却勾起了些许乡愁的味道,不知不觉间,黄梅时节家家雨,于我已是12年前的回忆了。依稀记得江南的雨季,听斜风细雨轻叩窗棂,看平静的河面荡起涟漪,一阵淡雅温润的感动悄悄弥漫在心间。
小礼堂的檐角落下一滴滴水珠,屋旁的槐树打湿了一片片新叶,古朴的东单三条九号在这一刻显得湿润而柔美。一直以为,小礼堂才是最具协和气质的地方。华灯初上,暖暖的橘黄的灯光,温馨可及。小小的礼堂,安坐如老者,暮色中依稀可辨出细细的皱纹。林徽因、徐志摩为泰戈尔演绎《齐德拉》时的高朋满座,孙中山先生停灵礼堂时的肃穆庄严,陈舜名、吴阶平等一代宗师求学协和时,手持金箍环绕纪念牌入场时的意气风发,已尽皆化为历史的沉淀,只留给后人神往与追忆。而今,在鳞次栉比的东方新天地和富丽堂皇的君悦酒店的映衬下,小礼堂更显落寞平凡,但协和淡泊名利、平静专注的气质,近百年来一直在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王府井背后熠熠发光,不可磨灭。

小礼堂一街之隔便是昔年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南门,门口的一对石狮和“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等若干字眼见证了岁月的力量。3号楼前的玉兰树和2号楼侧的合欢,柔嫩的绿色溢满双眼。春末的解剖课后,玉兰婷婷盛放,月光下更显静谧;夏初的生理实验课间,墙角合欢的一蓬蓬浅红,溢出阵阵幽香。几位青年学子在“清华大学医学部”和“北京协和医学院”的铭牌前驻足留影,眼角眉稍是挡不住的青春豪迈。
老楼留给我学生时代的最深记忆,莫过于在15楼4普通内科的三个月实习。大家在一起为24小时大病历奋斗到深夜;早上查房前反复翻书纠结今天领导又要提问什么;病人抢救冲锋在前,可到了又六神无主不知该从何做起……难以忘记一个肺泡出血的病人气管插管时喷了总值班一脸血,而举着吸引器的我在一旁吓得目瞪口呆。难以忘记一位患者去世后,同室病友拉着我的手一直颤抖地问“我会不会也这么突然就没了”。对着病房里那些奔忙的背影,我不止一次地告诉自己:这不正是我一直想象的医学生涯,憧憬的医学理想吗?

走在3号楼与7号楼间的长廊上,身侧是老五楼背后的小花园,冬青已被园艺工人剪成多角的模样,在挺拔青翠的雪松和侧柏间,一两朵萱草探出头,吐出一团明媚欢快的黄。协和医院老楼的14幢建筑均采用了中国建筑传统的磨砖对缝工艺,由于是美国人出资并设计,中国建筑工人将其称为“磨洋工”。在今天,人们往往用“磨洋工”来形容消极怠工、出工不出力,实是误解了这道一丝不苟、繁琐重复的工序。而这磨了4年洋工方才拔地而起的协和医院,也将这份专注深深地烙印在自己的血液里。

一位反复咯血、辗转求医的患者,留永健大夫用显微镜观察了一个小时,终于在痰中发现了吸虫卵,经抗寄生虫治疗,患者病情痊愈。查房时提起,留大夫只是淡淡地笑:“找到虫卵并不难,难的是想到要找虫卵。”洋洋洒洒、倚马万言的大病历,如何在病患庞杂的描述和资料中整理出贯穿始终的主线,一次次地问诊、查体、完善检查、治疗、监测病情变化,当最初的新奇与热情褪去,发现漫漫从医路,并不如最初设想的那样总是荡气回肠,惊心动魄,少有曲径通幽的惊喜,多是廊腰萦回的繁复,远没有竹杖芒鞋轻胜马的洒脱,更没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豪情。更多的时候,只是一段平凡单调的道路,需要我们用平静而坚毅的心情走过,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而正是这种“在路上”的感觉,这种即便一次次猜测都落空但仍难以泯灭的好奇心,让我们一直前行。

11号楼的屏风前,林巧稚教授的铜像静静伫立,慈悲的目光透过雕梁画栋的西门,直视往来的芸芸众生。为什么在忙碌的手术间隙,隔壁手术间突然传来婴儿柔软而嘹亮的哭声,你会有来自内心深处的喜悦?为什么在抢救室外看到痛哭落泪的患者家属,你的心中也有难以遏止的哀伤?为什么在太平间师傅将白布裹挟的尸体放上平车,那种生命的沉重感让你感同身受,不由地默默送去祝福?这是因为我们对生命依旧怀有热忱与尊敬,坚守着一份慈悲与执着。
于11号楼的阳台向北眺望,是灯火通明、美轮美奂的北区外科楼与门急诊楼。不久前送别外科朱预教授和急诊科邵孝鉷教授的场景仍历历在目。先辈荜路蓝缕,以启山林,他们经历了那么冲击跌宕的年代,走过了何其艰辛困苦的道路,为医学事业的开拓和传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今天,他们结束了自己对医学、对民族的使命,换给我们一个生气蓬勃、充满机遇的时代。

而这大抵便是协和,近百年来默默地传承着这份平静、热情、专注和慈悲。夜色已深,实验室仍有年轻的身影在奔波忙碌,轮转、课题、答辩、毕业,回想曾经的自己,也是如此在协和两字承载的那份使命感与责任感中成长,并继续发奋而前行。如果有一天当我们的孩子追问我们的故事,当更为年轻的实习大夫们八卦我们的传说。我们是否可以说,我们没有推卸责任,不负历史的所托?
北京这场初夏的雨,没有了过去的爽朗和畅快,更多了流连与萦绕,或许是红尘繁华,夜空更显寂寥,念及故乡的月,把星空深处照亮。
(本文作者 郑威扬)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协和老年医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