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的职业-关于医学和医生(上)
2014/12/19 协和老年医学
突然想当医生了
我的一个亲戚10多年前移民去了加拿大,那时孩子才上小学,现在都读大学了。
华人比较勤劳又聪明,到了加拿大经过几年辛苦打拼,不知不觉间都混出来了。亲戚在多伦多的高档社区买了大房子,该地的中学不错。孩子在这所中学是优秀者,学习成绩拔尖,尤其对化学特灵光,而且真正是全面发展,钢琴、合唱近乎专业,又打得一手好棒球、网球,身体倍儿棒,又高又壮。
依着孩子的想法,大学就要上艺术院校,专攻钢琴。亲戚作为一个华人觉得这不太靠谱,就循循善诱:“你看你对科学也挺有兴趣的,将来当个教授或科学家比较稳当,钢琴可以当个人爱好嘛。”华人的孩子听话,就读了自己喜欢的化学专业,上的大学也是加拿大最好的大学之一。上了大学后,孩子依然是挡不住的优秀,上了半年,竟然开始和教授合作研究一种飞机用的纳米新材料,并小有成就,还被哈佛一位教授邀请去继续从事这项研究。爸爸高兴得不得了,说:“孩子,爸爸当年没能上哈佛(爸爸是中国的博士),你现在上了哈佛,爸爸也甘心了。”

不料,孩子在哈佛读了几个月,突然又想当医生了。也许是看重医生收入高吧。要在美国或加拿大当医生是非常难的,先要通过初试,这是一个全面的考试,天文地理数理化,甚至文史哲法律经济都要考,应该是看你个人的全面素质吧。然后是面试,然后才能去读医学院,然后还要住院实习,然后……
亲戚对孩子的这个选择很高兴,觉得这是个很有前途的职业,积极为他搜集各方面的考试资料。孩子很聪明,各门学科很快就掌握得不错了。
初试还算好办,毕竟都是知识,辛苦点准备,以孩子的聪明和勤奋应该能拿下。亲戚觉得无法准备的是面试,总是不知道面试要考什么,怎么准备。于是,她给一个亲戚打电话咨询。说起她的这个亲戚,那可真不简单。《北京遇上西雅图》大家都看过吧,我总是怀疑该片参考了此人的故事,因为经历太像了。他20世纪80年代在北京协和医学院读完硕士,后来去国外留学,然后去美国,在医院等了不少年,才当上正式的医生,后来成为美国胸外科学会的会员。其中的艰辛,这里就不表了。我看有媒体报道他,说他的手比绣花女和艺术家还灵巧,给心脏做手术那是到了艺术的境界。怎么样,和电影主人公的求学工作经历很像吧,只是他有没有过那样的爱情故事,我就不知道了。

他在电话里跟我的亲戚说,面试没有什么好准备的,其实面试官就是看你适不适合当医生。亲戚更糊涂了,那怎么叫适不适合当医生?这也太虚无缥缈了。他又笑着说,是,这也没法明确说出个一二三来,但面试官都很有经验,一看就知道你适不适合从事医生职业。总之,亲戚最后还是一头雾水,理解不了这件事。
我们想要什么样的医生
她后来在电话里跟我讲了这件事,我对此也思考良久。是啊,医生这种职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我不是医生,也没和很多医生交往过,下面的一些想法纯属推测。从大众对医生的期望推测,我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医生呢?我想是这样,他医术精湛、为人很好,这样我相信他能治好我的病,同时又不是在恐怖的环境下被治疗,而是在友善的环境下,心情放松地接受治疗。
所以,总结一下,其实很简单,医生应该是个好人。这个好人,不是指除了脾气好外一无所长、见面只会点头的老好人,而是既有一身本事,又与人友善相处的好人。《走遍美国》的主人公应该是个典型的医生形象:相貌堂堂,温文尔雅,对待小朋友慈爱如父,但遇到急救时利利索索,麻利儿就救好了人。

您可能会问,那什么职业不都是需要这样的“好人”吗?还真不是。有一年,我去听一场报告,一位在香港多年的记者讲的。讲完,一人提问:“香港人如何看待特首?”记者答:“有些香港人认为他是个好人,但不是一个好官。”你看,政治家你不能既要求他能治事理政,又温良恭俭让,他需要的是魄力,大刀阔斧,雷厉风行。
其他,像企业家、艺术家、球星等,我们都不能要求他必须是个好人,这些职业都是要彰显个性、挥斥方遒的。你怎么能要求一个艺术家,穿着打扮不长发飘飘、胡须飘飘、衣衫飘飘?

那哪些职业和医生一样,需要是一个好人呢?我想教师、工程师等国外的中产阶级职业可能如此。他们构筑了社会的中坚力量,维护了社会的稳定,构成了社会的底色。(文章转载于 乐读网 特此致谢)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协和老年医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