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兴未艾的学科:关注功能医学,关注全人管理
2015/1/22 协和老年医学
多年以前,在一个现已记不清主题的讲座中,中医大师陆广莘曾给与会者提过一个建议:要大家学会“旁开一寸”,该词习惯用于针灸取穴时。从广义去理解,即在别人已经走过的路上、在别人已经研究过、总结过的领域里,如何寻找新的热点、开辟新的研究领域,他建议要从“旁开一寸”找灵感,“旁开一寸”去思考、去挖掘。一年的时间,通过对功能医学从理论到实践的了解,尤其是经过2014AFMCP的系统学习,再次领悟到,在临床医学中,或也可延伸到其他的方方面面,换一种思维方式,让思路“旁开一寸”确能获得很多启迪,并由此打开一个全新的界面。

何谓功能医学,何健博士认为可简约概括为查病根、除病根的医学。我理解是建立在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等基础医学上的现代医学之一部分。
功能医学,借树根、树干、枝干、枝叶作为象征,把疾病如何发生,从先天遗传到后天影响,从内因与外因、平衡与失衡、从症状轻重、从功能下降到疾病出现,做了形象且生动的诠释。无论对医者还是患者,利用功能医学之树做解释,都有着很强的说服力,便于医患间的沟通,帮助患者增加了对健康与疾病的认识,利于其日后主动配合医生治疗。功能医学,还运用时间轴和矩阵式综合信息分析,将患者的所有健康信息,从出生前、出生后,到每个事件及健康问题的发生;从身体、心理、家庭、社会等等详细分析、整合,体现了我们一直以来追求的整体观理念,避免病情分析中思维的局限性。

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科学,其沿革、发展和模式的转变与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饮食、运动方式等行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柳叶刀前不久发布的1990-2013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的系统分析中,分析了全球、区域和国家不同年龄-性别的全因和240种病因的死亡率,其中,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非感染性疾病、癌症等导致死亡所占比例都较1990年有显著的增加,而麻疹、破伤风、梅毒、水痘等传染性疾病所导致的死亡则有大幅下降;再以亚洲中国为例(图1, 局部数据),2013年排在前10位导致死亡的疾病分别是:卒中、缺血性心脏病、道路事故、COPD、肺癌、肝癌、胃癌、先天性疾病、下呼吸道疾病和肝硬化。疾病谱的改变和心脑血管疾病等高发的现象,与生存环境、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如何有效防控和治疗,也给医疗界带来更大的挑战。

图 1 (部分数据截图) Top ten causes in 2013 of years of life lost by locations
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age–sex specific all-cause and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for 240 causes of death, 1990–2013: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3
GBD 2013 Mortality and Causes of Death Collaborators
The Lancet, Early Online Publication, 19 December 2014
功能医学以特有的思维模式,迫使我们改变以往重点关注疾病的现象,转而更重点关注患病的个体——人。关注人,给21世纪防控慢病开启了另一扇窗。既往,这方面比较重理论而轻实践。功能医学在综合分析患者各种信息的基础上,将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以及临床营养学等有机结合,强调功能基因组学的意义和生化分析中的个性特点,利用丰富的检验手段和实验数据,把一个载有生化、代谢特点的个体呈现出来,为寻找疾病的源头提供了更多的理论依据;而在干预形式上,从改善生活方式、优化营养、平衡六大代谢系统等环节入手,使得慢性疾病滋生的内在微环境得以修复,为控制疾病、走向康复打下基础。

人的健康受着复杂的、多因素的内外影响,体内各功能系统互为因果、相互关联,要在这样一张特定的网里窥见那牵一发动全局的变化,正是功能医学分析、诊断、求源的方式方法,也是我在接触、了解、学习功能医学后被其魅力吸引的原因所在。
医学的进步伴随着人类科学的进步始终没有停止,许多疑难顽症随着医学的发展已经找到或正在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无论西医、中医、传统或功能医学,面对患者,所有理论应是我们能更好地为其查找病因、采取更佳的治疗方法之有效工具。希望功能医学的思维模式和方法被更多的医者接受并掌握。(作者系北京和睦家康复医院医生 特此致谢)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协和老年医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