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亮恭:成功老化
2015/2/22 协和老年医学

     编者按:台北荣民总院高龄医学中心陈亮恭先生撰写的《成功老化》一书,涉及对中老年人群的全人管理,对老年医学从业者和中老年人群大有裨益。本文选取该书简介,使读者对台湾地区的老年医学研究有一认识。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做人成功,学业、事业成功,爱情、婚姻成功,那么自然而然的老来退化呢?要维持心智功能、身体功能、避免疾病发生;能安享天年,这样才算是一生的真成功!

     50岁之前的人,即便感受到体力是不如前了,也不太肯去承认「老了」这回事。等动辄疼痛疲劳上身、越來越不耐烦、不太能熬夜、酒量越来越差……等想到是不是该去做个健康检查时,该有的毛病,大概都有根底了,如果再不当回事,不去预防或延缓发病,年纪越大是越跟自己过不去。

     坊间在卖的一些「癌症肿瘤指标」的套餐健检,即便是昂贵所费不菲,实质上是沒有意义、是浪费钱的。为什么?

    

     ※現在很流行做「正子扫描」(大陆称PET,编者注)去找癌症,为什么医生不建议?

     ※几乎国人(台湾地区,编者注)十大死因当中,每一个都是男生比女生高,只有糖尿病,是女生过50岁之后,比男生高,为什么?

     ※一般人以为需要长期照顾的,是中风或是失智的病人,其实骨骼相关疾病所造成的长期照顾需求也非常的高。一样的疼痛,又怎么知道问题是出在骨头?关节?肌肉还是韧带?

     ※现在医疗界讲肥胖症,已经很少单纯去讲身体的质量指数BMI了,现在要讲得是「身体组成」。什么叫「身体组成」?

     ※四五十岁,开始觉得有需要保养了,吃保健食品要更小心了。因为可能吃到七八十岁,积累的时间可能会更长久,你怎么知道吃进是对的成份?

     ※当看过非常多医生,却无法解除头昏头痛、胸口闷、喘不过气、快昏倒、这里痛、哪里痛毛病,接着医生要你去看「精神科」时,能接受吗?

    

     ※记性退化≠失智,怎么简易自我分辨?

     ※运动也要有「处方」,低阻抗运动你做了吗?

     ※慢性病,一定先要有3-6个月缓冲的生活调整,一定要积极的先去做,这叫「治疗性的生活方式的调整」。医生有告诉过你吗?

     行政院经建会推估报告:(此为台湾地区数据,编者注)

     2016年,老年人与15岁以下人口,几乎同为302万人,约占总人口总比13%。

     2018年,65岁以上人口比例超过14%,达到国际所称「高龄社会」。

     2026年,比例超过20%,到达「超高龄社会」。

     2051年,老年人口将占36.97%,代表每3位国民中,就有1人是65岁以上老人。

     一本三四年級生必读,五年級生要读,六年级生该有所准备的健康生活书。

    

     本书重点

     当全世界一起面临人类寿命越来越长,衍生出的疾病也越多样化;针对这不可逆的老化結果,在所关注的问题中,很重要的是心智功能和身体功能的退化。

     老化一直是人生无法避免的挑战,50岁-65岁的熟年,攸关老来生活品质,常有许多年老的病人感叹:「年轻的時候,沒人告诉我要怎么面对老化这件事,不知道怎么就变成这个样子…」如果,你也不想老来才追悔,成功老化,是一门必学的功课。

     人老化的过程,从婴儿出生的那一天,便开始悄悄的进行从不间断。生理性的老化,并不只发生在老人家身上,它始于器官组织成熟之后;所有的成年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老化,一般来水,大约在40岁左右,老化现象就相当明显了,只是当事人愿不愿意去面对、和承人罢了。

     世界卫生组织有所谓的「成功老化」模式:当年紀慢慢大了,维持一個好的身体功能之外,也要维持一个好的心智功能,人要活得长寿之外,也要活的头脑清楚、行动自如。50-65岁,是进入慢性病的发病时间点,应该是在「治疗性的生活方式的调整」都尝试过了,不行才开始给药。基本上慢性病是不会好,所以要做的事情,是能预防便预防,或是减缓发病。

    

     熟龄这个阶段,大部分的朋友沒有时间或精神关心自己,等到了退休年龄,虽然有了时间可以多关心自己,但有不少状况都已经产生,令身为高龄专科医师的陈亮恭主任颇为感慨,所以衍生出写这本书的动机,希望能传递給熟龄阶段的读者们,一些真正疼惜健康的概念。

     作者简介

     陈亮恭

     现任:台北荣民总医院高龄医学中心主任

     荣获中国时报针对「台湾潜力一百」各行各业精英遴选,陈亮恭主任是医疗体系中,唯一获选的医师。

     资历:台北荣民总医院家庭医学部主治医师

     台北市立阳明医院社区医学科主任

     台北市立联合医院老人医学科召集人

     英国牛津大学临床老人医学科访问学者

     台北市政府长期照护咨询委员会委员

     和蔼可亲的笑容,让老人家愿意把病痛、把心事,都一股脑的交給陈亮恭主任。他仔細聆听的专注,給了老人家很大的安全感。

     难得「少年」医师在疾病之外,设身处地的和老人家打成一片,看多了对人人都躲不掉的衰老退化,让陈亮恭主任站出來,告诉大家,面对老年,不但要有心理建设,还有些功课,一定要懂要会做的。(图书信息来源于 当当网)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协和老年医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