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长庚养生文化村参观记
2015/4/26 协和老年医学
题记:中国传统文化中,士大夫对“致仕”(即退休)后的生活充满山水诗画的美好寄托。最早将这种思想具体化的人是东晋的陶渊明,他用诗歌构建了一个“归去来兮,田园将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世外桃园。《红楼梦》中贾政初览大观园,见一处临山依水的平地,立马勾起“归农之意”,欲建一片茅舍、散养三五鸡鸭。对于老来的生活,东方文化的遐想莫不是愉悦、冲淡、质朴、闲适,且与阡陌渔樵、桑麻耕读等语境密切相连的。在听讲解员介绍长庚养生文化村在半山坡为老年人开辟的“农耕区”后,让人联想到这些。长住于此的老年人可在此种植农作物、果蔬,亦农亦读,竟与千百年前那些文化语境神似。也许,在王永庆先生最初规划这片养生村的时候,也怀揣这样一个山水田园的理想。那些《归去来兮》、《项脊轩志》,或者陆九渊、王阳明学说中人与自然高度契合的理念,在此得到默默实践。而这种实践,又高度契合着“成功老化”的现代理念。 2015年3月下旬,笔者有幸参观了位于桃园县的台湾长庚养生文化村。机构位于台湾桃园龟山乡高速公路旁,占地约34公顷,由台塑集团董事长王永庆投资,依托长庚医院建成。全村均为无障碍的环境设计,24小时安全保卫。村内附属有超市、书店、银行等服务性设施,村内居民除了自己做餐外还可到小吃店、餐厅等餐饮区就餐、或选择送餐服务。村内养生休闲生活多种多样,建有体育馆、健康俱乐部、游泳池、网球场等休闲场所,还设有宗教活动场所,开展运动养生,娱乐交谊,艺文技艺、民俗活动、宗教活动等。

园区平面示意图

通往养生村的迤逦山道,今天的观者会以为这些满目苍翠是亚热带台湾司空见惯的锦绣。但20年前这里是只有杂草的荒山。

养生村微缩模型:20年前当王永庆先生买下这块山地时,这里因为系红土质酸性土壤,原本面貌是荒草丛生的弃地。他们用前10年时间植树绿化,给荒山批绿,才有了今日亚热带丛林的风貌。10年绿化后,再10年开始长寿村的规划建设。用讲解员的话说:创设的目的并非盈利,而是想做成一份独特的文化事业。故而没有急功近利的心态,像建设家园一样,点滴夯筑起这片世外桃源。

明亮、暖色系、宽敞的大厅,使得时光能于此安静徜徉。

通往长者居住区的走廊,幽静宽敞,采光通风俱佳;老人们的居住及日常生活区称“颐安居”。

走廊的宽度比一般长照机构都要宽,一则避免视空间上的逼仄感;二则方便老人(尤其是使用轮椅、助步器)的老人漫步其中。


走廊两侧墙壁上张贴着常住老人们的画作;国画、西洋画及书法作品均可见;其中不乏长住其中的国画大师的作品。

房间外的窗台上,老人们种植的各色绿植。

老人居住的样品间,面积从30至70平米不等;内部装修风格清爽简约;每间房都有玻璃墙,用餐时即可窥见窗外的四季山景。

屋内沙发的高度、宽度及弧度根据台湾地区老人生理参数特别设计。

卫生间内饰充分考虑防跌倒要求:老人专用加高坐便器,旁边配有扶手;卫生间内同时配有紧急呼叫系统。

卫生间的细节:洗手池是凹进去的,下面没有柜子,方便轮椅进入。
活动区:为满足居住老年人的宗教信仰需求,内设佛堂、关公祠、天主堂和基督堂等。

佛堂一瞥
丰富多元的日常活动:从各类兴趣课程到KTV、麻将、京剧到学术讲座,简直媲美大学里的选修课程。

中国结手工课培训宣传栏

西洋画培训课宣传海报

琳琅满目的活动海报

读书看报室,名开卷堂,取“开卷有益”之意。

食堂一角:除根据老人生理参数设计的桌椅。老人饭卡设置也大有“玄机”:除用来缴费外,饭卡还可将食物的品类、热量等信息直接传输给后台,营养师会据此监督并调整配置个性化的营养餐。
文化村的设计理念有“怡亲”、“健康”、“养生”、“文化”、“社区”、“体验”、“教育训练”等七大主题,但最主要的理念是“活到老,做到老”。例如村内有会议厅,可举办学习演讲活动,如果入住的是教授,则可以在此指导学生写论文,其他老人也可增加与年轻人的交流。
“养生文化村并不只是提供安养服务,而是要积极鼓励老人们去创造退休后的生活。老人们相互照应,奉献宝贵智慧,建构丰富而多元的精神生活,使他们的晚年不再有孤单感,甚至成就精彩的生命阶段。”这种理念和实践契合了现代老年医学“最大程度维持患者躯体及心智功能状态”的核心观点。
其次,安排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丰富老年生活,激发老年人的活力。对于传统的老年人安养机构,老人家一进来就成了“等吃、等睡、等死”的“三等人”。如此环境下,老人活得沉闷没尊严,意志很容易消沉。因此,打破传统养老院的住院式生活,依据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开设老年大学及老年人打工等项目,规划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如运动养生(太极 、乒乓球、台球等)、娱乐交谊(麻将、棋类、卡拉OK、电影欣赏)艺文技艺(如书法、绘画、音乐、戏曲)、民俗活动(春节、元宵、端午、中秋等节庆活动等等,甚至还可提供种菜的菜地等。
不可否认,不论是养老社区,还是养老院,光硬件建设、配套设施并不难,而提供老人细致周到的各种服务却需要花费心力。借鉴“长庚模式”,从中汲取“灵魂性的东西”,因地制宜地推出各具特色的养老社区、养老院,真正让入住老人尊严地养老、幸福地延年。
(图文系协和老年医学微信平台原创作品,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参考文章:百度百科、凤凰资讯《台湾长庚养生文化村 老人尊严地养老 幸福地延年》)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协和老年医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