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医学科普系列书籍介绍(1):《最高肌秘》
2015/5/2 协和老年医学

     内容简介

     我们身上的肌肉,30岁开始不知不觉的流失。大家都知道,会驱使身体去走路、活动,当然骨胳关节非常重要,可是基本带动着骨头跟关节在活动的,其实是肌肉。

     近年来医界重新评估肌肉,对于调控人体的能量以及血糖,有相当大的影响作用;这也是为什么瘦子会得糖尿病、脂肪肝;中壮年会莫名其妙找不出原因的腰酸背痛;老来会弯腰驼背步履蹒跚,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肌肉对于能量的代谢很重要,我们吃饭之后不是血糖会上升吗?血糖会转换成肝醣,肝醣有两个地方储存,一个是肝脏,一个是肌肉。光靠肝脏没有办法存这么多,肌肉跟肝脏对于人体能量来讲,是一个仓库,就等哪天需要能量的时候,就会从这个仓库拿出来用。这个仓库如果只有肝脏,其实不太够,所以需要靠肌肉的量。这就发现,其实肌肉的质量,跟能量的储存、代谢是很有关系的。当肌肉的量减少了之后,吃进去的血糖转换成肝醣,便没有地方可存了,肝脏存满了又没有那么多的空间,没有地方存的时候,肝醣就只好再变回成血糖。因为事关能量的代谢,在这些年肌肉的角色被重新评估,不再是只有单纯的运动功能,对于调控人体的能量以及血糖,有蛮大的重要性。这部分也会影响心肺功能跟肌耐力,中年人会提不起劲的原因,其实是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肌耐力跟心肺功能不足。

    

     虽然透过节食、减肥药或传言中流行的减肥法去减重瘦身,表相上体重降下来了,可是存在身上的脂肪,反而变成避免性因素比较不好的「内脏脂肪」,肌肉质量被减少了,看似减肥有成,却反而造成比较不好的不当瘦身结果。这个错误瘦身观念「靠节制饮食不运动」,投射到年轻人,尤其女性比比皆是,台湾的女性有一个特色,太过在乎自己的体重、关心自己的体态,而忽略调该如何「健康的减重」。

     肌少症的麻烦,在于肌肉悄悄无声无息的流失,一般而言在30岁以后,如果不运动锻练,每一年肌肉会减少1%-2%,60岁之后减少速度遽增。因肌少症而起的后续问题,如失能、跌倒、功能退化、住院、甚至死亡也难幸免。

     值得庆幸的是「可逆」的肌少症、透过医病合作,病人可以停损肌肉流失、甚至再把肌肉质量「练」回来。而且实证医学发现:平常走路速度越快的老人家,预期存活的时间,就越长!肌少症攸关每一个人老来的生活品质、行动能力,该如何从年轻就好好持之以恒的锻炼我们身上的各大肌群,当然不是要求,你要有如健美先生小姐那般,而是该如何保持肌肉质量不至于快速流失,是作者陈亮恭医师要告诉大家的精彩内容。年轻健康的身体,骨头和肌肉会随着体重增加,并且能够相辅相成,使脂肪、肌肉和骨头达到一个稳定的平衡。然而停经后的妇女,当体重增加时,其实是增加了许多脂肪组织,降低了肌肉组织的比例。

    

     有人对于肌少症的现象会有怀疑:20岁到70岁之间,我的体重可能没什么变化,一直都保持得相当稳定,甚至多数人中年之后,体重还会如戏称「不重则不威」的增加。既然如此,那肌肉的质量,怎么可能会掉到40%那么多?人的一生中,肌肉流失与功能减退,大概可说是伴随年龄增长,最显着的身体结构变化了。从20岁到70岁,肌肉的质量整个减少40%,从30岁起到70岁之间,每10年平均约掉6%,60岁之后,肌肉量每年下降1.4到2.5%,随着年龄增加,肌肉的流失速度越快。所以重点在于:老化过程当中「身体组成」的改变,是「脂肪越来越多,肌肉越来越少」,以至于表面上看起来,觉得体重没什么变,可是身体的活动能力、肌耐力跟心肺功能,其实是在退化,肌肉的力量不足,也加重了骨头、关节的负担,造成经常莫名的腰酸背痛。

     现在很多预防疾病治疗的对象,谈的是中年人,但人会变老,问题是老了之后,很多医师或是健康促进的专家学者,仍然还是用那个对象是「中年人」或是「年轻人」的诉求观念,去看待七八十岁的老人,这是错误的思考逻辑!大家对「老」,有很多不同的形容,我们过去谈老化都是「用器官」去谈的,事实上一个人,整体的老化、老态龙钟的样子,有几个共同的特色,除了头发白、长皱纹的外表,有一个最大的差别,就是行动能力的下降,不再那么俐落灵活了。而这种生活行动能力、生活功能的自理能力下降,其实也是现代人非常担心的问题,害怕老来要嘛卧床不起、要嘛得坐轮椅、不能行动自如,时时处处都需要有人照顾。

    

     西方人有个说法:「老年人这一辈子最好的朋友,是肺炎。」临床上我们常见到,老年人往往不管有什么慢性病,最后带走人的,常常都是肺炎感染造成的后果。为BMI值破表而减重是对的,可是对于一般稍微过重或有点肥胖的老年人,如果他已经就这样一辈子了,换句话说,这种老人家的胖,不是因为老了、有岁数了才发胖。想想,如果体重比较重的人,健康风险很多时候在中年时期就有了,比如糖尿病或是心脏病;可是一路到老年,也没发病也没什么不对劲,其实在先天基因上,可能有一些保护,反而一旦刻意去瘦下来之后,正常的体力就没有了。当高龄化社会成为时势所趋,很多老来的健康问题、疾病预防,至少也要花上十年的功夫准备,即使你今天还年轻,但身边总有高龄至亲,他们的健康对整个家庭的影响不可小觑,陈亮恭医师的这本实用书,值得细读。

     作者简介陳亮恭,現任: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資歷:台北榮民總醫院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台北市立陽明醫院社區醫學科主任、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老人醫學科召集人、英國牛津大學臨床老人醫學科訪問學者、台北市政府長期照護諮詢委員會委員。

    

     目录

     序

     肌,不可失 / 陳亮恭

     第一章 當身體脂肪越來越多

     體重沒什麼變化,肌肉怎麼可能大量流失

     走路速度,可以預測老年人存活的時間

     肌肉,身體能量儲存的倉庫

     什麼是肌耐力

     肌少症的危險因子

     第二章 肌少性的肥胖

     不想透過積極運動的女性

     老年人的不當瘦身

     不管是什麼病,最後帶走人的常是肺炎

     超標了的BMI值

     第三章 肌少成多

     運動,沒得偷懶

     肌耐力訓練

     肌力怎麼測

     台灣的老人健檢

     第四章 肌少症的治療

     關於幹細胞

     藥物的選擇

     關於胎盤素

     全面的健康

     第五章 運動要有方法

     三種必要的運動

     運動處方

     運動傷害處理

     避免受傷的體適能操

     编辑信息:目前京东网可网购该书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协和老年医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