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跌倒及其预防
2015/6/18 协和老年医学

     导读:老年人跌倒的发生率高,后果严重,威胁老年人的健康和生命,已成为备受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了解跌倒的危险因素、识别跌倒的高危人群、采取预防跌倒的保护性干预措施、改善骨质量以及提高骨强度的个体化方案将能达到降低跌倒概率和减少骨折风险的效果。

     跌倒的流行病学

     据国外资料报道,约有30%的65岁以上老年人平均每年跌倒一次,有40%~50%的80岁以上老年人平均每年至少跌倒一次,而多次跌倒患者占老年人群的4%左右。

     国内于普林等对北京社区1512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整群、分层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跌倒的年发生率为18.0%(男性14.9%,女性20.1%),8.7%的老年人因跌倒致伤,包括软组织损伤或骨折。

     老年女性跌倒的发生率高于老年男性。我国骨质疏松症患者约6900万,占总人口数的6%,≥50岁人群中髋部骨折的发生率为1.9%,脊椎骨折发生率为13.3%。

     跌倒的后果

     老年人跌倒可能造成软组织损伤或骨折。跌倒造成骨折的结局取决于骨骼外因素及骨骼因素。骨骼外因素包括两方面:一是外力的大小、力的方向与速度;另一是患者受外力作用后的反应能力、平衡功能、肌肉骨骼运动系统保护性反应能力。

     骨骼因素包括骨质量、骨量、骨机械强度。一旦在外力作用下骨骼发生极限应变时,骨折就发生了。重度骨质疏松症不但骨量减少,而且微结构遭受破坏、骨皮质菲薄、孔隙率增高、骨的力学强度显著降低,在低暴力甚至轻微的外力作用下骨折的结局往往也难以避免。

     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特有的骨折,是骨骼功能衰竭的表现,也是衰老和衰弱的标志与后果。脆性骨折常见于肱骨近端、桡骨远端、股骨近端、脊椎、踝部、第五跖骨基底部、肋骨以及髌骨等,以髋部骨折后果最为严重。虽然脆性骨折本身并不致命,但可因系统性并发症危及生命。

     跌倒的危险因素

     患者自身因素 老年人往往并存多种慢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造成的头晕、体位性低血压、血糖不稳定、卒中后遗症造成的偏瘫以及精神异常等都可能增加跌倒风险。

     感觉器官功能衰退、视力减退、听力下降也可能增加跌倒和损伤的风险。骨骼、关节与肌肉等运动系统病变,如膝、髋、骨关节炎等,导致老年人行走无力,步态不稳,间歇跛行,必然会增高跌倒发生的概率。

     肌少症,一种已被认定为发生于老年人的新的综合征,发病率较高,西方国家65岁以上老年人中的发病率为22%,80岁以上老人中达50%~60%。亚洲地区老年人中发病率略低于西方人群。肌少症肌力减弱是造成行走不稳、步态紊乱、易跌倒的原因之一。

     此外,男性老年患者的前列腺肥大,造成夜间尿次增多,由于照明不良或地面湿滑,加上患者服用安眠药或降压药,往往是导致男性老年患者夜间跌倒的重要原因之一。

     造成易跌倒的环境因素 居住环境过分狭窄、行走通道的曲折、地面不平整或过滑、卫生间缺乏扶手、居室与走道光线暗淡等都是容易造成跌倒的不良环境因素。

     易致跌倒的常用药物 老年人经常服用的镇静剂、安眠药、抗惊厥药、降压药、利尿药、降糖药等的长期应用也会增加跌倒的风险。跌倒风险与这些药物应用的剂量呈正相关,而且多种药物的应用比单一药物应用的跌倒风险更高。

     跌倒的预防

     应及时治疗可能引起跌倒的各种疾病,如影响视力的白内障、体位性低血压、反复发作的眩晕、帕金森综合征、骨关节炎等。

     避免不适当使用药物:凡能引起跌倒的药物应当不用或慎用,必须应用者则尽可能减少使用剂量。多种药物联合应用时应有药师与相关专科医师依据病情做出利弊权衡,正确取舍或采用其他治疗方法如心理治疗和体格锻炼等替代性治疗方法。

     生活方式与行为的防护:老年人上下楼梯要扶扶手、转身及头部的转动动作宜慢不宜快、使用坐式便器而不宜用蹲式便器、睡前少饮水、夜间利用床旁便器、清醒后起床前先坐半分钟到一分钟再行站立、避免过度饮酒、行走不稳者应使用如助行器等、淋浴室应有扶手手把和防滑垫等。

     平时宜穿防滑底的鞋以及便于穿着或尼龙扣固定的鞋。卧室设置夜灯、走道与卫生间的照明对预防老人跌倒都是必要的。

     营养:老年人应保持均衡的膳食营养,摄取足够的钙与维生素D。老年人因缺乏户外日照及维生素D的摄入和吸收障碍,常致维生素D缺乏,建议每日摄取800~1200 U维生素D,使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达到30 ng/ml,有助于降低跌倒和骨折风险。

     维生素D不仅关系到钙的吸收、骨基质矿化,而且有助于改善肌力及神经肌肉 间信号传递。维生素D使肌肉Ⅱ型纤维增粗、容积增大、肌力增强。循证医学证据证实,与钙或安慰剂相比,活性维生素D可降低22%的跌倒风险。而且活性维生素D也是治疗肌少症的有效药物。

     运动:老年人应以自身体能和健康状况为基础,选择适合自身的运动与锻炼方法,有规律并持之以恒的锻炼将对预防老年人跌倒起有益作用。适当的锻炼不仅改善体能,而且有助于提高反应能力、躯体动作的平衡及协调能力,对降低意外损伤、预防跌倒是有意义的。运动锻炼是老年人预防跌倒及跌倒引起的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最经济、最有效途径之一。

     老年人跌倒是衰老的重要标志。跌倒是脆性骨折发生的主要诱因,一旦发生脆性骨折将严重降低生活质量,造成病残,甚至危及生命。

     通过危险因素分析,发现跌倒与骨折的高危人群,对高危人群的监护和有效干预是降低跌倒与骨折风险的最重要途径。对高危老人危险因素进行具体分析、制定个体化预防干预措施,将能达到保护高危老年人、避免或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目的。

    

     (来源:医脉通)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协和老年医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