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婆素食店
2015/6/22 协和老年医学
台北的中山北路一直延伸到阳明山脚下,越往阳明山方向,坡度越大。路两岸店铺鳞次栉比,最有特色的是各类小吃店。这里宗教信仰丰富多元,沿街走不到200米,就有基督堂、圣母堂、佛堂,以及道观数处。一清早起来修改幻灯,不觉间肚子饿了,出宾馆沿中山北路往阳明山脚下走,随便踱进一家路边小店,小点的名字叫做阿婆小馆。
走进去,小店是一间四方的开间,约30平米。左边是木质的柜台,泛出暗红的包浆,提示这店已经有些年头。柜台上放着一木质的佛龛,里面供奉菩萨。靠柜台的墙上挂着几幅画,都与佛教题材相关,有观音送子、鲤鱼拜观音。店里齐整摆放着六七张桌椅,三两个稀疏的食客。柜台后面站着一位四十来岁的阿姐,身材胖胖的,系着围裙,但衣着整洁。她的头发已花白,很有些沧桑的味道。
我走到柜台出,阿姐很热情的问我:您好,看一下,想吃点什么?
“有小笼包吗?”我随口一问,几天前在林森北路吃过一回路边店的小笼包,肉馅的鲜香还没在脑海中淡去。当时的店家告诉我,猪肉都是当天买来做馅料,不会放隔夜的。
阿姐略一怔,然后笑着说:对不起,我们是一家素食店,没有小笼包哦。要不要尝一下我们的素食?
素食能有多好吃?暗自嘀咕,但已懒得再找一家小店。照着阿姐的推荐,点了一碗速饵炒饭、什锦素饼,还有一晚竹笋汤。
等饭的间隙,阿姐问我:请问您是哪个省来的?嗯,我是北方来的。您信佛吗?没有,谢谢。
阿姐便不再追问下去,忙着递餐去了。她一转身,我才发现柜台右手往里,那里有一把轮椅,上面坐着一位约八十岁的老太太。
老太太不说话,眼神雾蒙蒙的,时而漫无目的地望向我们这边。她穿着一件咖啡色的毛衣,头发已全白,脸颊却不消瘦,淡淡泛着点红晕。
职业敏感性告诉我,老人家的认知和躯体功能都已退化,她很有可能得过卒中,或者患有失智。她时而顾盼周遭,嘴里哼出几个字符或音符,完全没有语意。
台湾的很多老人,都是有故事的。参观荣总高龄医学中心的时候,向导黄医生告诉我们,很多住院的高龄老人在夜间发生谵妄,都会吵吵着要回大陆故乡。而齐邦媛晚年常住在桃园的长庚养生文化村,一笔一笔写下《巨流河》,夜阑卧听风吹雨,扬子江的涛声、浙江潮的澎湃,是否也一并越过她的窗棂,翻滚汹涌。故乡已遥不可识,却顽强地在内心扎根。
台北的出租车司机几乎都是年近7旬的老人,一方面说明这里的老人积极参与社会,另一方面也说明这里的老龄化进程已相当明显。在接触老年医学的这一年时间里,我总期望能够得到一些乐观的力量,因为这门学科也能遥遥映照出我们这一代人的将来。
在我发愣时,阿姐已经把饭端了过来。一碗炒饭、一碟素饼。阿姐说,桌上有辣椒酱,也是我们自家做的,你少放一点尝尝哦。
素饼咬下去,一股清鲜直入舌尖,外皮酥松爽口,里面裹着一层蛋清,经过煎炸,变成乳白的蛋白,配上辣椒酱,入口即化。再尝一口米饭,里面的腐竹经过烹调竟有鲜肉的味道。
阿姐,很好吃!
是嘛,谢谢哦,一会儿还有汤,慢慢吃吧。
这时,坐在轮椅上的老人家也望着我,嘿嘿一笑,然后也说了一句:慢...慢吃。
阿姐转头望着老人笑道:阿妈,客人说很好吃哦。
老人好像是更开心了,两条腿微微往上翘,然后也跟着说了一句:好...好吃,好...好吃。
我想,她们是母女。听老人说话和表情,极有可能已经失智了。
那碗最后的竹笋汤也很鲜香,喝完汤付款,一共80元台币。阿姐把找完的零钱双手递给我,然后说:谢谢您,下次光临哦。
嗯,下次光临。和之前去过的台北小店一样,在这里消费内心很愉悦。
三天后,我再一次来到这家小店。已经是傍晚,下着小雨,街上人更少。踱步进去,阿姐和老太太都在,店里仍是稀稀拉拉的三两个食客。我坐下来,对阿姐说:还要上次的菜。
”对不起,素炒饼没有了,但今天有素猫耳朵,您要不要尝一尝。今天的汤不是竹笋汤,但有菌汤”。我才晓得,这里的菜品每周从周一到周日都有调整,然后从下周一开始再循环一次。这次点了不一样的菜品,味道照样鲜美。
“您是来开会吗。我们明天就要打烊了,休三天。不过这附近小吃店很多,往北走,有一家越南春卷店味道也很好哦。”
听她这么一说,不觉一怔,时间真快,三天的会议就要结束了。
“你们是要装修吗?”
“不是啦,清明节前,我们去看阿公,祭拜阿公,免得到那天高速路上大塞车。明天就要去准备阿公的祭品啦”。
然后她再一次回过头看着老太太:阿妈,去看阿公好不好。
老人家朦胧的眼神亮了起来,竟然拍着手,仍旧结结巴巴地附和道:好...看...阿公,看...阿公。
小店的饭桌上有一张菜单,正面是菜品名,背面写着几个字:与其以私情拥抱一个人,不如用大爱拥抱苍生,活出自己亮丽的人生---恭录自 证严法师静思语。”
而我们开会那家宾馆的餐桌上,也写着这么一句话:身土不二,一物全体。
付完款,阿姐仍旧双手递上零钱,说谢谢,说再见。店外,中山北路华灯初上。望着台北的车流和人流,想起这小店的一幕,肃然起敬。
生活,不全是伟人们轰轰烈烈的史诗;无数平凡人们的善良和坚守,更值得我们致敬。
再见了台北,在初来时未将你看仔细,在离别时未将你看分明。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协和老年医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