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 把大家“协和”在一起
2015/6/30 协和老年医学
我老家有个朋友,属于爱凑热闹型的,无论哪儿搞活动、有促销,就爱凑上去排队。有一回,他来北京玩,经过王府井附近,发现有人在排队,就二话不说地排上了,一边排队一边给他媳妇打电话:“我在这儿排队呢!你快去前面看看,前面到底在搞什么促销活动,这么多人排队!”他媳妇沿着队伍走了半天,发现根本没有什么活动,长长的队伍,是北京协和医院的病人在排队挂号呢!
来协和看病,排队长、挂号难,那是出了名的。听说有人来北京旅游,专门指定了三个景点——“逛故宫、看长城、到协和看病”。这导致了一个后果:协和的门诊人山人海,协和的教授刀山火海。很多人心中的协和,是“挂号特难”或者“人满为患”。

有一天,我跟随一位医院的资深教授出门诊,她业务精湛、医术高超,慕名而来的患者非常多。不到10时,上午的号就已经加到60多个了。根据平时的经验,不吃不喝两三分钟看一个,也得看到下午。我看教授一直在看病,口干舌燥,也没顾上喝水,就抽空跑出去买了一瓶水递给她,教授却断然拒绝了。她说:“我不喝!喝了还得上厕所,后面还那么多病人等着呢……”说完教授又看了好些病人。
快11时了,门口突然吵吵嚷嚷起来,原来是有位病人非要加号:“大夫,俺是外地的!刚刚下火车赶过来……”病人操着一口浓重的外地口音,非常诚恳地说:“俺是慕名而来的,就冲您来的。都说您看得好,就给俺加个号吧!”面对如此朴实的患者,教授实在是不忍心拒绝,但又实在是看不动了,只好折中:“你来得实在是太晚了,今天上午真的加不了。要不这样吧,你明天上午来找我,我明天肯定给你加号!”病人一听这话,高高兴兴地离去了,临出门扭头问教授:“哎,大夫,你姓啥?”弄半天,她慕名而来,连大夫叫啥都不知道。
这事儿对我触动挺大。有人说,西医认庙,中医认大和尚。也就是西医认门,中医认人。这句话,似乎有点道理。之所以每天有这么多的患者慕名而来,大多数都是冲着协和这个招牌。病例、图书馆和老教授是“协和三宝”。正是一代代协和老教授的口碑,积攒下了协和的声誉,竖起了协和的招牌。对大部分患者来说,他们心中的协和,就等同于“好医院”、“好医生”,就等同于“尚方宝剑”。

大家都说协和好,可协和到底好在哪儿呢?疾病的诊断、治疗,都有规范,都有指南,我们协和也就是按着规范和指南做。这一点协和能做到,别的医院也能做到,那协和到底好在哪儿呢?
我想起了两位80多岁的老人。一位是我的奶奶,她平时身体特健康,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一样毛病都没有。奶奶84岁那年,胆囊结石继发急性胆囊炎,在我们老家住院。老家的医院考虑我奶奶年龄太大,就没给做手术。当时我还是个医学生,在协和医大见习,家人怕我分心,一直没告诉我奶奶生病的事儿。我得到消息时,奶奶已经过世了,就因为一个胆囊炎,由于年龄大没敢做手术。
另一个例子,是我之前在妇科肿瘤病房遇到的一位86岁的病人,因为卵巢肿瘤来协和手术。我为她检查身体时发现她肚子上有两道长长的疤痕,我问她以前得过什么病,做过哪些手术。她风趣地回答我:“30岁时,我做了横结肠切除,于是我成了断肠之人;50岁时,我做了胆囊切除术,于是成了无胆英雄;70岁时,牙掉光了,于是我成了‘无齿之徒’……”她先后得过结肠癌、乳腺癌、甲状腺癌,做过无数次手术,还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还有II度房室传导阻滞、支气管哮喘、肺动脉高压……

光她的入院诊断,就写了足足30多行!光会诊,就请了不下8个科室。病人手术风险极高,但手术不得不做。我们战战兢兢,但在各个兄弟科室的壮胆下,我们鼓足了勇气。后来这位病人顺利手术,顺利出院,现在生活得很好。病人返诊时,一家老小一个劲儿地说“协和好,协和真好”!
两位老人,或许就因为医院对手术决策的不同而走向不同的人生岔路。所以说,协和究竟好在哪儿?我想,好就好在多科合作,好在协和二字。协,共同合作;和:相安、谐调。再看协的繁体字——協,左边竖心,右边三处力,不就是说大家一颗心,共同来出力嘛!我们对协和的热爱把大家牵系在一起,把内外妇儿神以及各辅助科室全“协和”在一起,把医生、护士、行政“协和”在了一起,转而化成了对患者的关切。
来源:健康报网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协和老年医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