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一老丨百病缠身如何安度晚年
2015/8/12 协和老年医学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当你老了赵照 - 当你老了
“我浑身都是病啊……”人到老年,疾病缠身。 面对疾病的困扰,面对不可避免的死亡,到底应该抱有什么样的心态?见招拆招还是和平共处?
有一半的老年人同时患有3种以上的疾病;80%至90%的老年人至少患有一种疾病。其实老年人生了病不应该再“见招拆招”——因为慢性疾病是不可治愈的;对于老年人来说,更重要的是解决疾病带来种种不适中的最主要的问题,与疾病和谐相处;面对死亡,老年人也要补上生命观教育这一课,不惧怕死亡、向死而生才能更从容。
--------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刘晓红
短板太多经济学有一个著名的短板理论,又称“木桶原理”、“水桶效应”,说的是一个木桶的容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要想提高木桶的容量,就应该设法加高最短的那块木板。刘晓红说,如果把老年人的疾病比喻成木桶的短板,“短板太多了”。
不少老年人期望着医生能帮忙治好所有的疾病,补齐所有的短板,但老年人的短板太多了,只能选择最短的一块板子进行修补。
刘晓红所在的科室曾经会诊过一位83岁的女患者。按照常规的医学诊断来看,老人的疾病就有高血压、Ⅱ型糖尿病、高脂血症、动脉硬化、骨质疏松等。此外,她的腰背痛、视力下降、听力下降、记忆障碍、多重用药、情感上被忽视、焦虑状态、衰弱、慢性便秘等属于老年综合征的范畴,还伴有跌倒高风险。
不能全补刘晓红说,不同的专科医生可能会考虑老人的血压、血糖控制到多少合适,头晕、便血是不是需要进行一些检查。但老年医学的理念是以老人为中心来诊治,先问问患者最想解决什么问题,找出最短的那块板子。
美国老年医学学会对于共病老年人干预策略的要点是以患者为中心,了解患者意愿,抓住主要问题,合理判断患者及治疗的结局,进行取舍,制定合理的目标,避免过度医疗。
最后,上述老人得到的解决方案是停用一批药,改用几种药;医生同时提醒她注意家中环境,预防跌倒,居家选择光线充足的房间,摆放室内的家具要避免磕绊老人;外出活动时尽量选择有支持预防跌倒的环境等。后来的随诊反馈表明,老人很满意老年科医生给出的综合方案。
向死而生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老年人以及老年人的家属,还急需补上“生命观教育”这一课,特别是那些预期生命在半年之内的患者,很有必要留下生前预嘱。
“生前预嘱对患者来说是一种选择,更是一种权利。”刘晓红说,对于慢性疾病终末期老年人的抢救,非但不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反而是一种极度痛苦的煎熬。患者亲属不仅眼见各种抢救措施给病人造成痛苦,还不得不面对“人财两空”的现实。但遗憾的是,由于传统观念的阻碍,即使有些老年人签署了生前预嘱,最后履行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秋叶入土是自然规律,一个人不能长生不老。对于生病的老人来说,家属的永不放弃,也许就是负累。向死而生,才能更从容。”
图文转自微信公众号:北晚微健康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协和老年医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