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解忧痛,常暖我心房
2015/9/7 协和老年医学

     编者注:本文是在协和老年科门诊随诊的一位患者今日的来信。读毕掩卷,心中满是慰籍。医生能够帮助到患者的欣悦,常常难以用物质坐标来衡量。祝福、携手,我们一路同行。

     我是一位骨肿瘤患者,今年59岁。2014年5月初查出患有多发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病,经过一年多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目前病情基本稳定,不再有发病初期那样疼痛得整夜不能入睡,整日烦躁不安的情况。近一年半的时间吃了上百副的中草药和几百盒的中成药,以及数不清的西药,还做了70多次的放疗。值得欣慰的是现在病情已经得到控制,基本和正常人一样生活了。

     一、 病况介绍

     2013年9、10月间,我经常感到右膝盖疼痛,白天尚可,一到夜里就疼痛难忍,夜不能寐。之前我有快步走路和爬山锻炼的习惯,一直坚持有7、8年的时间。当时我认为可能是膝盖损伤或其它毛病,没太在意,也没到医院就诊,直到当年11月份,疼痛愈来愈重,曾先后到几家医院骨科诊治,各家医院诊断的结果都不一样,什么风湿性关节炎、滑膜炎、骨质增生等,不一而足。打针、吃药、贴膏药等各种治疗方法几乎都用了,一点疗效都没有,疼痛非但没有减轻,反而愈来愈重。直到2014年5月底,我爱人说她的一个朋友总是腿疼,在东直门骨科研究所按摩好了,让我也去试一试,但要有膝盖的核磁片子,我就到朝阳医院照了核磁,结果显示是一个转移肿瘤,医院建议作全身CT/PET以确诊。5月初我就到北京协和医院做了检查,中旬又在骨科住院作了穿刺和活检,确诊为多发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为了有效地控制病情的发展,7月份到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骨科做了一个疗程的化疗,由于对化疗反应过于强烈,就放弃了应作的后几次化疗, 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出院后又到协和医院肿瘤科和中医科继续保守治疗。

     二、 初识舒缓医疗

     经朋友介绍,我挂了北京协和医院宁晓红医生的号,她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问诊过程,使我一度烦躁而焦虑的心情,很快平静了下来。她讲到“有些疾病在目前现有的医疗条件下,可能无法治愈,但可以控制,通过预防和减轻患者的痛苦,使病人完全可以有较好的生活质量,达到带病延寿的目的。这是一种新的医疗方式,也称为舒缓医疗。”通过几次看宁教授的门诊,我逐步理解了舒缓医疗的概念,我不再执拗的相信我的病可以完全治愈,但也不放弃治疗,这种治疗就是用药物控制疼痛,尽可能在心理上解除对疾病产生的恐惧。

     以前我对传统医学概念的理解是,人生了病,就要到医院进行医治,而且是想完全治愈,只有这样才会有较高的生活质量。但有些疾病是不可能完全治愈的,这就要求病人及其家属接受其现实,积极配合医生,从疾病治愈转向症状控制,使病人尽可能地减轻因病而带来的痛苦,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这就是舒缓医疗的基本概念。

     三、感受舒缓医疗

     通过对舒缓医疗的理解,我和家人坚持配合医生积极治疗。经过一年多的治疗,目前从身体上、心理上和精神上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思想解放了,心情也愉悦了,痛苦就减轻了。为了更好地休养身体,不得已,去年底我办理了因病退休手续,我的职业生涯因此而结束。现在除进行常规的治疗,其余时间就是读书、练书法、上网、看电视,加上适量的体能锻炼,还经常自己开车到郊区郊游,以转移注意力,放松心情。我认为生病后,一方面配合医生通过药物积极治疗,这是外因;另一方面是病人自身要放下包袱,解放自己,这是内因。正像毛主席在矛盾论中所讲的,“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也就是说解放了自己,放松了自己,医生给你治病的药物就会发挥最佳的治疗效果,二者结合就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四、受益舒缓医疗

     生和死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没有什么可恐惧的,这是自然规律,可怕的是每天沉浸在对疾病无休止的纠结中。吃五谷杂粮没有不生病的,任何人都保证不了一生不得病。客观地面对疾病,用良好的心态去生活,用一位哲人的话说,“你的心态就是你的主人。”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能控制自己的遭遇,却可以控制自己的心态;我们不能改变别人,却能改变自己。

     生活是美好的,而这种美好的生活就需要自己去创造,愿每一个被不能治愈的疾病且被疾病困扰的人不妨接触一下舒缓医疗的治疗,肯定会受益匪浅。

     注:本文为协和老年医学微信平台原创文章,发表经作者授权;未经本平台授权,谢绝转载。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协和老年医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