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楼2的教师节
2015/9/10 协和老年医学
9月10日教师节这天,又有新的一届进修医师来老年科学习了。这一天,病房收到一面锦旗,是一位胃癌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者在出院前的真诚感谢。而在这背后,是负责病房的葛楠老师近2个月的努力和团队的艰辛付出。而回顾自己在老年科做fellow学到的东西,也获益匪浅。从老年综合评估、共病管理、认知功能损害的识别,到痴呆、抑郁、谵妄的诊治,营养方案的制定,缓和医疗的实践,都是之前从未接触到的新内容。而这一年多时间,也在老年病房见到一些疑难病,例如以假性肌肥大为表现的淀粉样变、再喂养综合征、Poland综合征。
唐代的韩愈在《师说》中写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6楼2病房的气氛常是安静冲淡的,和一墙之隔的协和西花园相互映照着。在这里结识了很多优秀的进修医老师们,大家一起给患者做老年评估、一起查文献、一起听讲座,一道谈天说地,最后都变成了要好的友人。W医生在结束老年病房的进修后,有一回在微信上和我聊天道:很怀念那一段一起学习的日子。无论过多久,我都会感觉轻轻推开6楼2医生办公室的门,还是那个初秋的中午,日光和煦,大家挤在一起,听团队查房。
是的,6楼2医生办公室在每周五团队查房的时候便显得拥挤了,但在冬天则有一番济济翔翔的气氛。这个团队查房是老年科提出需要多学科团队查房的病例,参加人员有营养科、心理医学科、康复科、药剂科的医师们。
查房前一天下午在微信群里把提请查房患者的信息通知到各科,各科的进修医师先来复习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作一些相应的评估。到了周五查房那一天,团队的老师们围坐一圈。营养科是陈伟老师或康军仁医师。有一回病房收治了一例老年男性,小肠梗阻原因不明。因为反复恶心、呕吐,几天没有进食,之后在当地医院输注葡萄糖。在住进我们科当日的心电图提示T波低平,急查血钾只有2.1mmol/L,血钠125mmol/L。在那一周的团队查房中,陈伟老师跟我们介绍了“再喂养综合征”这一概念。
最早认识该病是在二战后,人们发现那些从集中营里被解救出来的犹太人普遍存在严重的营养不良。于是美军和苏军都给这些被救者大量的食物,结果被救者的死亡率反而上升,死因均为严重的电解质紊乱,尤以低钾、低钠、低镁为突出表现。
心理科洪霞教授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说话的声音很像吴小莉解说《台北故宫》时曼妙轻柔的节奏。听她分析病例,能学到抑郁、焦虑等情绪障碍的识别,SSRI类药物间的选择有哪些倾向性,患者更适合来士普还是米氮平;也能够听到关于帕金森病性痴呆、路易体痴呆的精彩论述。
康复科刘颖教授、丛卉医生除了查房时指导病患,也教给科里医护人员一套颇实用的办公室健身方法-弹力带。而这套弹力带(康复)训练法,也被带到了今年的协和-霍普金斯老年医学论坛上。药剂科闫雪莲医师每天上午都跟随老年科的查房,是负责用药把关的“大管家”。因为老年病患这个群体肾功能不全、肝损害、多重用药和药物不耐受的现象非常常见,团队里药师的工作对患者安全的保障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团队里的药师每天下班前都要再核查一遍每位患者的用药医嘱,避免不合理药物处方。
因而多学科团队查房的那一天,多学科团队的老师们、老年科团队成员及住院医师、进修医师;营养科、药剂科的进修医师,以及来老年病房实习的社工坐满一屋子。大家屏息静听,不时作着笔记,纸张上划出沙沙的声响。查房后大家一起吃一份简易的盒饭工作餐,热烈的讨论仍旧不绝于耳。最有趣的是我们常会问营养科的老师如何瘦下来。而陈老师有一次开玩笑地回答:“照你这么吃,瘦下来是没戏的。”旋即我又搬出另一套理论来安慰自己,“Bauer在CSPEN的long life learning中讲过,BMI在20-28kg/㎡之间死亡率是最低的,老年患者也不能过多热量限制,会很影响到他们的生活品质啊!”刘老师则在一旁更正道:“要注意那个研究是针对老年患者的,不是说一个年轻人可以放任自己的体重不管。”
而这种教学相长,医教相融的活动并不是单向的。我们也在从进修老师那里学习,譬如同仁医院老年科的刘谦医生给我们讲文献的系统性评价,至今印象深刻。老年医学系成立迄今,《老年医学》和《舒缓医学》两门研究生课程相继开班授课,见证着学科一点一滴的成长。
教师节来了,新一届进修医生们也来了,6楼2团队“教”与“学”的故事还在继续。教师节快乐!
注:本文为协和老年医学微信平台原创文章;未经本平台授权,谢绝转载。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协和老年医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