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疴如猛虎,良策似蔷薇
2015/10/13 协和老年医学
每个人来到世上,终有回归大地的一天;而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不知道这一天会何时到来。记得有人做过一个千人调查,问是不是愿意提前知道你准确的死亡时间,结果96%的人选择不愿意。
而当某一天虽然一万个不愿意,你还是必须知道那个日子的到来,你会怎么办?也许有部电影能带给我们些启示。《Bucket List》(中文片名:遗愿清单)讲述了两个濒临死亡的老人在病房中结下了友谊,其中一位患癌症的老富翁科尔,偶然发现了卡特的“遗愿清单”,他决定运用自己的力量,让那些写在纸上的疯狂愿望逐一实现,从而体会到人生的真谛。至少,生命的最后阶段是充实而有意义的。
如果是这样,不禁又想做另一个调查,如果当你被诊断为癌症晚期,你是希望自己知道实情,还是愿意一直被欺瞒到死亡的那一刻。话题虽说有些沉重,但也确实是一个临床上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因为目前国内的一般告知制度,碍于社会风俗和国情等,还是处于只告诉家属,而非患者本人的阶段。
记得有位护士长曾说过一个令人唏嘘不已的故事,她自己的父亲被查出患了晚期肿瘤,因传统的观念怕老人家承受不了便一直隐瞒病情,从能步行入院开始,经过后续的漫长化疗和其他治疗后,病情还是无法控制地逐渐加重,直到最后老人只能痛苦地躺在病床上。在终于得知自己的病情后,护士长的父亲老泪纵横,埋怨子女怎么不早点告诉他实情,这样他还可以趁自己能活动时完成生命最后想做的事,然而现在为时已晚。如果换位思考,作为子女的你,会如何选择?相信这一定是异常艰难的选择。
这里向大家介绍一例笔者在日本医院进修时所遇到的一个真实病例,或许能令人看到不一样的医疗模式。
57岁的女性,胃癌晚期,多发淋巴结及腹膜转移,先前进行化疗后副作用太大而不得不终止,经患者本人及家属和医生共同商议后决定采取最佳支持治疗(Best support care,BSC)方案。在日本,病情告知制度大多是医生与患者本人及家属共同面对谈话告知,所以家属和患者都是知情的,并共同参与制定个体治疗策略。记得刚入院时,每次查房她都会表达出紧张感和对未来的担忧。这次入院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在BSC基础下,能顺利参加女儿的结婚仪式。经过医护的努力及本人和家属的积极配合,终于如愿以偿,犹记精神焕发的她离开病房去参加婚礼前的样子,每个人都打从心底祝福着。当愿望达成后,后续的治疗方案又需要重新来讨论,地点在病区的谈话室,医生、患者本人及丈夫、还有负责护士一起,进行了一次医患共同决策的谈话。经过如下:
患者胃癌晚期,化疗虽多少有点效果但副作用过于严重只能终止,通过BSC方案,目前至少参加女儿结婚仪式的心愿达成了。关于今后的治疗,有两种选择,一是继续积极的化疗,另一种是边观察病情经过,边给予对症支持治疗。患者本人及丈夫商议后,都希望选择后者,想接受对症疗法,努力使余下的生命有意义地度过。对于能够参加女儿的结婚仪式,二人再次表达了对医护的感激之情。医生建议道,作为对症治疗的一部分,今后最好是根据指标最低限情况给予输血治疗。患者本人对此表示十分理解,含着泪说:“过多的输血对自己而言太奢侈,我考虑了很多很多,按照目前情况确实已不可能再恢复了,如果能将剩余的生命尽可能充实地度过的话,最低限情况的输血还是有意义的吧”。
医生答道:“明白了,就请交给我吧。”对于今后的生活场所,患者表示还是想在家中,希望能早日出院。像目前这样住院中,丈夫每天都要来往医院,身体也快倒下了,入院后需要被照顾的地方太多,实在不想再添麻烦,边说着边落下了泪。而丈夫说这个月底将辞了工作,准备全力照顾妻子。医生则表示,一个人在家照顾患者会太累,建议家庭访问看护,并提供了相关医疗服务手续。患者本人继续表示,想尽可能接受家庭医疗,当最后的时刻来临时也希望在自己家中平静地度过。关于临终抢救,尊重患者本人及丈夫的意愿,不实施气管插管、胸外按压等一切有创措施(DNR),保持着尊严离去。
谈话结束,患者及丈夫再次向医护鞠躬行礼,慢慢搀扶着走回了病房。
HOSPICE,又称临终关怀。在面对不可治愈的疾病时,实行临终关怀的舒缓医疗作为一门学科,50年来在西方社会已逐渐被广为接受。在亚洲,首先进行舒缓医疗的是日本。纳入医保后,绝大多数的日本人选择通过舒缓医疗步入死亡。面对处于疾病晚期、已无法逆转的患者,医生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去沟通,详细介绍病情及预后,倾听患者和家人的真实想法、期许、顾虑和困难,并提供帮助,制定双方共同认可的治疗方案,使余下的生命更有意义地存在。
正如上述病例所述,很多疾病晚期患者在最后的阶段到来前已有“生前预嘱”(Advance Directives),包括是否进行临终有创抢救措施、升压药物的使用、依靠胃管饲食存活等,在清醒状态时做出对自己最好的选择。
“to cure sometime;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这句话虽很早就已流传,但真正去体会、去实施的又有多少。HOSPICE,我们需要做的还很多。
最后,借用一位同行的话:一束薰衣草或许比冰冷的药水更有用;你将不会失去判断力而任人摆布,不会在恐惧空虚里耗尽最后一点生命,而是选择勇敢地接受生命的教育,以属于自己的方式骄傲地死去。
注:本文为协和老年医学公众号原创文章,未经作者及本公众号授权,谢绝转载。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协和老年医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