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疴侧畔春木深-协和安宁志愿者交流活动侧记
2015/10/23 协和老年医学

     自从2004年,英国首先把每年十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义为世界临终关怀及舒缓治疗日以来,得到了包括欧洲、美洲、亚洲、非洲在内的数十个国家的支持和相应,今年的这一天是10月10日。就在这一天,协和医学院与此相关的志愿者团队——安宁志愿者组织举办了一次全国性的经验交流会。这次的交流会主题定为:“舒生之微笑,缓心之安宁”。

     上世纪初,临终关怀和缓和医学首先在英国发端,百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医学人文的进步,临终关怀和缓和医学逐渐被民众和医疗界接纳、认可,特别是最近的三四十年,各国纷纷成立了相应的学会、协会和志愿者团队。在我国当下,虽然市场需求巨大,但由于传统和人文医学研究的滞后,这项工作才刚刚起步:第一家临终关怀医院建立于二十多年前;医疗机构专门的缓和医疗服务也仅在极少数医院开展,只有不到十年的历史;缓和医疗学会今年才刚刚成立;不可或缺的志愿者人数也远远不够,有专业经验的志愿者更是少之又少。

     安宁疗护安宁志愿者团队2013年秋季学期开始正式成立的,至今已经是第五个学期,每周利用休息日进入病房服务患者。这些志愿者们起初来自医大八年制、基础研究所以及护理学院。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会缓和医学分会的秘书长、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宁晓红副教授和协和医院肿瘤内科的郑莹护士长是这个团队的组织者和指导老师。宁晓红说,她们当初之所以首先在学生中发展志愿者,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期望让这些未来医疗界前线的大夫们在完成书本知识和医学技术研究的同时,有机会去了解真实的生命终末状态,了解这些患者和家属们的痛苦,心理和生理需求。交流会上,同学们的发言让两位老师很兴奋,她们看到了亲手种下的种子正在开花结果。通过志愿服务,同学们增加了同理心,从人性和人伦的角度更加明确了医学的真正意义和目的。更让她们欣慰的是,协和医学院安宁疗护安宁志愿者团队的工作也感染着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这项工作中。

     现在,协和安宁志愿者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协和医学院的同学,许多以本院职工和家属为主的社会志愿者也逐渐加入,目前已经达到30多人,其中每周定期参加活动的社会志愿者十余人。她们中有医护人员,有行政人员,各行各业,志愿者从自己的特长出发,发挥各自的优势,为那些患者和家属带去安慰,郑莹护士长在发言中说,她时常从患者和家属的口中听到对志愿者们的赞赏和期待。随着志愿者团队的日益壮大,他们的经验不断被丰富,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也不断提高,临终和缓和志愿者服务正在成为协和医院的一个可喜的新常态。

     协和志愿者服务组织从成立之初就得到了协和医院和协和医学院领导和医务人员的大力支持,在这次的交流会上,北京协和医院教育处处长潘慧致辞,让志愿者们备受鼓励。协和医学院护理学院的绳宇老师更是向志愿者们提出了安宁志愿者任务的最核心的几个问题:我们在关注安宁、关注老年人、关注生命时,到底能做什么,能够向患者和家属提供什么?想要做什么?

     交流会还邀请了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岐黄志愿者协会,重庆医科大学的宁养义工队,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宁养院,南昌医科大学宁养义工组。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代表们分享了平时工作的内容,团队经历和自己的感悟。思想碰撞出耀眼的火花,所有人都沉浸在对志愿服务给自己带来的充实感中。

     对于志愿者来说来说,每一次与患者近距离的陪伴,都是在不同程度的传递全人关怀,为了让重病的患者生活得更加有尊严,为了让他们心灵平静安乐;这样的服务对于患者和他们的家庭来说往往是珍贵的安慰和照护,因为在人生旅程即将结束时,可能再也没有比同理心的安慰和照护更能给他们力量的了。

     两年过去,虽然协和安宁志愿者团队已经逐渐成熟,但是真正做到“舒生之微笑,缓心之安宁”,还需要不断研究和实践。志愿者们特别是学生志愿者已经深知自己的责任和挑战,以后的路还很长,也许会很难,但那些急需安慰和帮助的病患正迫切等待着……

     注:本文为 协和老年医学公众号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协和老年医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