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社会,以及全面二胎
2015/10/30 协和老年医学
一、门诊
从昨天起,最热议的新闻莫过于全面二胎政策的宣布。而昨天下午门诊,我接诊一位80岁的老爷子,从管庄赶来看病。在一年里头,他的血肌酐水平从180ummol/L一路上升到300ummol/L,8月份的血生化报告里,二氧化碳结合力已经下降到16,但彼时血钾尚不高,4.5mmol/L,尿量也一直没有减少。近半年出现活动后喘憋,症状也越来越重。既往有哮喘史,不规律用药;糖尿病近30年,长期服用糖适平,但很少监测血糖。听诊两肺有散在吸气相为主啸鸣音,双下肢轻度水肿。老人上午5点多就一个人从管庄出发,公交车在京通路上堵了1个多小时,挂号、拿药都要一个人来做。丧偶,现在和儿子一家人住一起。我告诉老人:“您现在的情况务必要让孩子知道,肾脏功能恶化的很快,有需要考虑替代治疗的可能。您一个人没办法解决这些问题,今天回去就要把这些情况告诉孩子,下次一定让您的孩子陪着过来!”测完老人的血压,150/90mmHg,心率90次/分。
“可是,他很忙啊!在北京工作,哪里有不很忙的。他也说今天看病要陪我过来,我说不用,能不给孩子添麻烦就尽量不添呗。所以,大夫你帮我开化验复查一下血肌酐,再帮我开点药吧。”老人并不觉得肾脏的问题亟需进一步诊疗。“做检查,评估肾脏的情况是一定要的。可是光查肌酐一定不够。有些药物现在就要用的,最起码要把您的喘控制住啊。”这样像他解释道。
“不瞒您说,我是自费。来身上就装了200块钱。您就给我开最基本的检查吧。。。”
就在这时,我又一次觉得,对于老年患者的照护,医疗有时真是很小的一个部分。
二、Dose she need a social worker?
2015年3月,台北荣总,IAGG老年课程。我们的小组讨论有一道病例分析。B太太,70岁,有10年的糖尿病史,平时严格执行糖尿病饮食并服用二甲双胍。失眠5年,长期服用佐匹克隆。大学毕业,但老年科医师做测评时MMSE评分仅22分(满分30分);老年抑郁评分7分(满分15分);体格检查发现老人步速减慢(0.8m/s)。IADL评分提示不能独立理财,期他项目尚可自行完成。10个月前,她的丈夫突发疾病去世,至今她尚未完全从这件事情中平复过来。近期进食减少,而且因为牙齿越来越松弛,只愿意进食一些软烂的食物。口腔检查发现硬腭处有几个小的溃疡灶。
然后我们就这个病例开始讨论。在总结的时候,小组导师问我们:Dose she need a psychologist? Does she need a social worker? Does she need a dietitian? Does she need more caregivers? (她需要心理师吗?她需要社工吗?她需要营养师吗?她需要照料者吗?)
是的,都需要。老年医学向来强调维持功能,综合评估以及多学科团队干预。然而,有多少老人能够有机会接触到这种医疗照护呢?诚然,即便如北京,这种医疗照护对于老年人亦非常稀缺。再回到文章开篇的老人,疾病的管理也许并不那么复杂,下一步诊疗的目标很明确。但现实远比医疗复杂---老人的社会支持系统很差。缺乏有力的照料者,经济不足,没有大都市的医疗保险覆盖。而这些社会支持的不足,直接决定了治疗上能往前走到哪一步。
三、老去的亚洲
毋宁说亚洲,欧洲大陆的老龄化已有一些时日了。在亚洲,日本社会的高龄化也来得格外早。而台北街头更能感受到高龄社会的真实写照,几乎遇不到一位60岁以下的出租车司机。只不过在我们中国大陆,似乎十几年前还和印度在人口结构上相仿,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国家。设想在2000年的时候,谁能够预测到今天汹涌而至的银发浪潮呢。而似乎一夜间,老年人口匆匆冲破一个亿,再向两个亿奔去。照实说,这个社会在物质财富、基础设施和心理准备上,都没有安排好如何适应一个高龄社会。
而这种现象,又恰恰和少子化重叠在一起,故而人口结构开始向倒金字塔的趋势偏移。在这当中,70、80后一方面要照料老去的父母长辈,一方面要抚育抚养成本不断上升的子女,压力之大,可想而之。
“老去不浪漫”,对于功能受损、失能,以及社会支持情况差的老人来说,几乎是必定的事儿。家有一老,在沉重的现实负担面前,常常不是“一宝”,而是照料者和被照料者的双重压力。而优化人口结构,有更多青年人的社会,一定是应对高龄社会有效手段。老年、中年、青年、孩童比例合理适宜,有充足的人力资源去照护老人,是一个美好的期许。
高龄社会,全面二胎,我们准备好了吗?
版权申明:本文为协和老年医学原创文章,转载此文请联系公众号“协和老年医学”,否则视为侵权。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协和老年医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