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金白银话科普:生活中的“中毒”无处不在
2016/4/22 协和老年医学
编者按:这是作者在4月20日北京协和医院第一届科普演讲比赛中的演讲内容。介绍了在大家的日常生活中可能会接触到的毒害物质及预防措施。具有很高的实用性。文章转载得到了原作者的授权。
生活中你可能听过喝农药中毒,误服老鼠药中毒,化工厂爆炸了会中毒······其实远远不止这些,生活中易引起中毒的情况非常普遍。以下便是例子
小编在出急诊流水时,曾遇到过一家人拿着饭店里吃剩的酱牛肉,拉着饭店老板来看急诊,说自己食物中毒要求老板赔偿。今天就来看一看衣食住行与周围的无毒不在。
我们的环境早就不在青山绿水,而是各种污染物的排放,生命孕育之初,毒物便已共存。


买来光彩亮丽的衣服,也可能包含甲醛、可分解的芳香胺和转运过程中可能的污染,最好洗洗后晾干再穿,尤其是贴身的衣服;明确可能污染的衣服,需要进行专门的消毒处理后才能再次穿戴。

民以食为天,所以食物中毒也是最常见。爱吃腊肠、臭豆腐、剩饭剩菜的时候要想到有可能会引起亚硝酸盐引起的食物中毒。一些工友误把工业盐当成食盐引起的群体中毒也不少见。发芽的马铃薯毒性可大,其中的龙葵碱轻者可引起恶心、呕吐,严重可引起昏迷抽搐。

对于喜欢尝鲜的人们来说,整点儿野菜,尝尝蘑菇,那些叫不上名儿来的野味可能会引起严重肝肾功能衰竭危及生命。

对于长期服用一些中药调理身体的老年患者,更要警惕是药三分毒,定期查肝肾。

马上就是夏天,食物变质时间缩短,冰箱成了家庭必备,也要警惕长期存放的食物可能会合并细菌感染,特别是海产品、肉食可能污染肉毒梭菌引起中毒。出现不适,保留好证据便于尽快找到中毒原因

有人说:感情深,一口闷,殊不知,醉酒后可能会出现的十三种死法。对于近期感冒的患者,服用头孢类抗生素时千万不要喝酒。有时候用酒精擦浴降温都可能会出现可怕的双硫仑反应。除了头孢类,还有甲硝唑、酮康唑等都可能出现该不良反应。

像小编一样,很多北漂一族都想在北京拥有自己的新家,除了甲醛,其他室内污染也同样严重。当出现不明原因乏力、头痛、恶心、低热,要警惕室内污染的存在。小编曾接诊过一对年轻夫妇在购置新家具半年后出现白血病的情况。


对于我们每日代步的车子,车内的污染猛于虎也!外出游玩的情况也可能会出现动物的蛰伤引起中毒反应。

小编提醒:关注中毒,其实就是在关注自己及家人的健康!!
作者:马帅 北京协和医学院
郭树彬
中国科协中华医学会医学科普传播专家团团长
中华医学会科普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医学科普分会委会主任
中国医师协会医学科普媒体联盟主任委员
北京医学会科普分会主任委员
来源:中华医学科普平台公众号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协和老年医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