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2016/7/12 协和老年医学

     编者按:这是首届安宁缓和医疗主任培训班上一位参会同道的总结反馈。协和老年医学公众号发布该文得到了作者的授权。作者:北京大学国际医院 程尉新

     我是一名在ICU工作20多年的医生,抢救过上千例危重病人,直面死亡也有几百次。有安然离世的,也有惨不忍睹的……。每每那些死亡前的惨状出现在我的梦境中,我都会暗暗发誓:要努力减轻病人的痛苦,让ICU变成无痛苦、无噪音、没有无谓创伤的温床。介绍我的ICU时,我曾经表示:“即使不能挽救生命,也要尽力让病人多感受一缕人世间最温煦的阳光”。但这种理想谈何容易!我的无力感越来越强烈,直到最近有机会参加协和老年医学科宁晓红教授负责的首届老年安宁缓和医疗主任培训课程,直到听了宁晓红教授的真实案例介绍。培训结束几天了,参与培训的同道不断从各个方面分享心得与体会,我也按耐不住地想从以下几个方面与大家分享我的感想:

    

     感想1:缓和医疗实际就是恰当、不过度的医疗

     我曾经因为医患关系的越来越紧张郁闷过,也曾经因家属的无理取闹愤怒过,甚至几次极度伤心地离开过我如此痴心热爱的重症医学科。但这次培训无论是宁晓红教授提供的催人泪下的真实案例、还是来自美国的Michael Nisco医生的充满哲理的分析,抑或来自台湾的程劭仪教授的细致讲解,都让我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我们目前的医疗实践存在很多缺陷。缺陷在于我们十分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对病人最基本权利的尊重,同情心大过同理心,伦理知识欠缺,沟通技巧不够,对家属的烦恼与焦虑重视不够……。而缓和医疗正是把这些我们通常医疗不够重视的、多多少少被忽略的自主权、取舍、同理心、伦理、善终等恰如其分的揉合在医疗实践中,而且深刻地认识到这些重视心理、社会、伦理、灵性的实践只有建立在准确专业的诊断治疗基础之上才能行之有效,这不就是我们梦想中的全人医疗吗?如果把这些理念用于任何一个专科,那么这个专科无疑就是高端的,无疑就是最好的。

    

     感想2:安宁缓和医疗正在逐渐受到医疗同行的认可

     宁晓红教授的微电影记录了协和老年科照料一位癌症晚期患者的案例,这位患者由于不舍扔下女儿独自面对生活(没有人知道这个事实),已经来往于数十家医院,试用过30多种治疗方法,但仍然不惜倾家荡产在咬紧牙关、勒紧裤带硬撑着。通过宁晓红教授及其 团队的全方位治疗,通过志愿者的爱心陪伴,通过与其独生女儿(一位正在攻读博士的女生)的富有成效的沟通,不但老人放下了离世前的担忧,女儿也接受了“让父亲安静从容离开是最好的选择”的理念。

     看这个微电影时,参与培训的主任们无不落下感动的泪水,宁晓红教授介绍时也情不自禁地泣不成声。我更是回忆起多次出现在我的梦境中的一部不知什么电影的场景:越来越多的拖着疲惫的身躯、揣着破碎心灵、痛苦地喘息在、孤苦地呻吟在通往奈何桥的火热的不归路上,但无望的频频回首,似乎心头还有无尽的牵挂……;一位满头大汗的道士疲惫不堪地,但似乎也明知是微不足道地忙绿在在这条不归路上,焦虑着想给煎熬在火海中每一位都送上一碗忘情水、送上一张无痛贴……。欣喜的是,正是这部微电影获得了协和医院组织的微电影比赛的冠军,得到了各科主任的由衷的赞许。我的认识是:各专科需要将缓和医疗的理念结合在其实践中,缓和医疗也需要不断汲取各专科的知识和技术,这样,医疗状况就会逐步改善,人文医疗、全人医疗的理想就离我们不远了。

    

    


     感想3:以人为中心、以目标为导向的医疗需要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

     在这次安宁缓和医疗主任培训中,大家都注意到宁晓红教授每堂课都多次感谢来自各方的志愿者,她制作的微电影中也特别强调,在治疗病人时,志愿者的爱心是几十个医生都不可替代的。学员们也感觉到志愿者开会前1-2小时就从很远的地方不约而同赶到会场,用眼神和手势把学员迎进课堂,把一杯杯热茶奉送给需要的学员。我更是见到一位志愿者负责人开会前低声商量着要用志愿者关爱每一位学员的行动让学员感受志愿者的爱心与奉献。在学习期间,我有幸接触到生前预祝推广协会的志愿者、北京仁爱慈善基金会的志愿者、全国非紧急医疗救护的志愿者、广东狮子会的志愿者……他们身上有一股激情,正如宁晓红教授所说的那种从事自己热爱的事业的那种激情。生前预祝推广协会的罗点点女士更是通过分享自己家人的经历,鼓励着大家。该协会设立的励志奖,每年赞助多位优秀人才到英国留学取经,对我国缓和医疗的贡献真是难以估量吧!医疗不是,也不应该是孤立的,为了最好的医疗,我们要积极争取各界力量。通过大家帮助大家,充满人性与爱的医疗必将更快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协和老年科的张宁大夫用苏东坡的《定风波 南海归增王定国侍人寓娘》:“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来表达他的感想。说他特别想用“此心安处是吾乡”表达参与实践安宁舒缓医疗的心境体验。我特别想将其中的“雪飞炎海变清凉”献给我国安宁舒缓医疗带头人之一的宁晓红教授,这不正是她用智慧和激情关照临终病人的雄心壮志的写照吗?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协和老年医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