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苏宁联姻,到底有没有真爱?
2015/8/17 管理智慧

     包政团队给您最经典的管理,与最前沿的企业转型成果

     包政老师微信号:baozi20152015

    

     导读

     或许谁也没想到苏宁和阿里会走到一起。张近东和马云尽管在年龄上仅仅相差1岁,但无论怎么看,他们都好像是两个时代的人物。但商业的江湖里,永远没有办不到,只有你想不到。这两个怎么看都十分“违和”的人物,偏偏最终走到了一起。

     文/包政

     前言: 8月10日下午4时,阿里巴巴集团与苏宁云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宣布达成全面战略合作,共启商业未来。根据协议,阿里巴巴集团将投资约283亿元人民币参与苏宁云商的非公开发行,占发行后总股本的19.99%,成为苏宁云商的第二大股东。与此同时,苏宁云商将以140亿人民币认购不超过2780万股的阿里巴巴新发行股份。

     “没有永远的对手,只有永远的利益。”阿里想得到的是苏宁长期积累的庞大的线下资源,获取更多市场话语权,苏宁则需要更多的用户与流量来打通线上线下,而线上业务拓展正是阿里巴巴的拿手好戏。“鼠标+水泥”是实现共赢的必然选择。更重要的是,这给O2O带来了新的内涵。但这一切,小编弱弱地问一句:你们征询过黄光裕的意见看吗?

     阿里苏宁联姻:打不赢的就是朋友

     听说苏宁与阿里合作了,结成了战略伙伴关系。什么动因?因为两家都活得不好。因此,两家策略联盟的实质是,如何使自己活下去。还谈不上如何为产业社会的转型,乃至于为产业社会正常运行做贡献。

     对互联网公司来讲,如果不走互联网+的道路,一般很少活过三年,这不是我说的话。对传统企业来讲,如果不走+互联网的道路,利润空间就可能会被互联网公司挤占。互联网公司正在倒逼供应链,首当其冲的就是传统的商业企业。阿里这样的公司会挤垮50%以上的传统商业企业,然后波及开来,挤垮更多的传统生产企业。这也不是我说的话。

     自然的逻辑就是,与其抗争,不如合作。应了美国人的一句话,打不赢的就是朋友。这意味着,这样的合作直接对资本的投资者有好处。从资本市场的角度看,这叫强强联合。这会给广大的股民更大的想象空间。这你是懂的,无需赘言。

     但我相信,在中国,如果没有资本力量的支持,或资本市场的动机,这种大规模的合作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这种合作联盟,本身意味着资源和精力的消耗。其中涉及到双方内部结构性利益关系的调整和平衡。如果没有更大的利益空间,这种调整和平衡是很难的。这种利益空间的来源,可以来自于资本市场股价的增值,也可以来自于强强联合之后打败对手,侵占更大的商业空间。前者相对来讲比较直接,后者需要漫长的过程,需要经过一段艰苦卓越的努力,产生内在结构性的力量,方能见到成效。

     一群大象打架倒下的是大象

     商业企业的大规模的合并,历来都是受到国家和政府关注的。因为这关系到国计民生。像沃尔玛这样的公司,在北美地区,进入任何一个城市,都需要经过公示,或会引发当地商界的抗议。因此,沃尔玛进入任何一个城市或地区,都必须首先关注的是跟商界的关系,必须跟其它诸多商业业态处理好利益关系。否则就会受到抵制,或不被政府所允许。

     这里涉及到商业垄断问题,涉及到双边的合作不能侵害第三方利益,最终涉及到一个社会或一个区域的稳定和持续发展。避免引发连锁性的反应,引发商业的恶性竞争,所谓一群大象打架倒下的是大象。

     按照德鲁克的思想,工商企业或组织机构的稳定,这是一个功能性社会正常运行的前提。

     在1998年,我翻译出版过一本书《日本公司是怎样走向世界的》,作者是一个美国人,他在日本呆了很多年,最后发现日本公司的秘密。日本政府千方百计阻止欧美企业,进入日本本土的商业流通领域。因为那里是日本制造业或生产企业的命根子。一旦打断了日本企业通向市场的通路,日本公司就没有时间和空间,谋求市场和技术的扎根。

     相反,欧美企业想进入日本市场,就必须寻求和日本生产企业的合作,所谓以技术换市场。

     日本公司有赖于通产省的这种政策性的保障和安排,巩固了国内的要塞或根据地,从而有力地出击世界市场。

     会不会是名义上的婚姻?

     我们期待的阿里跟苏宁的合作,能够有效地带动传统生产企业的转型,而不是仅仅带动传统商业企业的转型;希望看到的阿里跟苏宁的合作,有没有这样的战略性安排,促进或带动某个传统生产企业的转型。

     商业资本的强大与工业资本的强大,两者必须同步;商业企业的转型与工业企业的转型,两者也必须同步。

     如果阿里和苏宁的结盟成功,而工业企业及其供应链网络没有跟上,没有及时完成转型,那么意味着规模变得更大的商业企业,只能依靠成本和价格这个单一的维度,来维持其自身的存在价值和理由。而很难及时获得工业技术基础的支持,提高产品的品质与性能,提高产品性价比。中国诸多产品的产能已经过剩,工业生产企业必须及时完成产业转型,实现产品的更新换代。

     阿里和苏宁的结盟,如果得不到传统工业基础技术的支持,如果庞大的传统生产企业不能完成转型,那么就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依据以往的经验,更多的只能是降价促销,引发商业大战。最终必然会把商业竞争的压力转嫁到供应链。倒逼供应链的必然结果是,弱化生产企业的工业技术基础。让我们不得不想起当年苏宁的崛起,继而阿里的崛起,既没有带动产业链的升级,也没有促进产业链生态的形成,或产业组织的强化。生产企业依然没有摆脱规模化外延扩张的方式。

     对消费者来讲,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产品的品质保证,需要的是升级换代的产品,更需要的是获取主导市场的主权。他们需要的是,有这样的企业或组织机构能够走进消费者的生活方式,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为丰富消费者的生活方式作贡献。哪怕能买到货真价实的产品、减免买到假冒伪劣的产品也行。

     阿里与苏宁的结盟,并不意味着消费者的市场地位的提高,也不意味着消费者主权得到尊重或强化,更不意味着消费者离生产企业更近更直接。相反,商业企业在上下游之间的地位更高,对消费者的影响力和支配力更大。

     最后,希望阿里跟苏宁的结盟,能够顺应天道,站在消费者立场上,成为产业价值链的组织者,带动传统产业的主力军转向互联网时代。

     版权声明:本文为管理智慧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作者,来源:管理智慧(shzb2010),谢谢!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管理智慧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