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害怕你倒闭?企业能做到这个份儿上?
2015/9/3 管理智慧

    

     包政团队给您最经典的管理,与最前沿的企业转型成果

     包政老师微信号:baozi20152015

    

     导读

     企业与用户之间互相做贡献,就互相有收获,就互相有信任,而这种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关系,就形成了社区。品牌看似是产品之魂,实际上是一种信任背书。你一定有这样的经历,身边有一些熟悉的品牌,你甚至有些害怕它哪一天会消失,这种信任和依存是怎么做到的?看一看会员们的讨论。

     文/包子堂会员

     蔡克维:对品牌认知,请包老师和各位指正,品牌到底是个啥东西?品牌不是产品,产品是企业生产的,品牌是消费者购买的;品牌不是名称,名称只是个符号,可以随便起,不过起个喜庆一点名字还是必要的,说不定哪天会被选上(品类)代表;品牌不是logo,听说长得好看的大多没有文化,不信到重点大学里看看,不过独特一点颜值高,回头率也能吸引金钱(资本)追随;品牌不是口号,中国人从幼儿园开始就学会喊口号,在央视喊口号的标王们今安在?不过谎言千遍有时也成真理,(巨大投入)不知能否活到抱得美人归哪一天。

     品牌看似是产品的灵魂,实质上却是企业和顾客情感,人格化了。信誉、信任、友谊、质量、一言一行(与顾客的每一个触点)都保持高度一致,连接产生弱关系或关系产生连接,体验和大数据(别人评价)产生初印象,后面不断约会(交互)产生强关系,后面在一起(交易)水到渠成。顾客购买的永远不是产品,是未被满足需求、自己认可的价值(情感或精神愉悦)。

     品牌最高境界是关系一体化,事业与共、命运与共、利益与共!

     王祥伍:品牌的本质是信任背书,贴上品牌就意味着可信。当然不同品牌有不同品牌的具体内涵,但所有品牌的共同特征就是可信、稳定性。品牌的稳定性、可靠性可以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强化企业与客户的连接关系,有效缓解供需矛盾,有利于实现供求一体化。有了品牌的存在,企业与客户才能够实现稳定的连接。

     王钢:品牌还需要向消费者兑现承诺。

     贾玉坤:信任应该是对供求者一体化关系状态的良好预期,而这种预期源于过去的、事实上的“供应者的贡献与需求者追求的价值”对比体验的多次满意——背书。而需求者追求的价值或效用是递减的,所以供应者应该在信任关系的基础上体察需求者的期望从而完成产品概念开发,之后通过设计体验改进的循环,最终定型推出、传播、体验、交易、服务……就应该是如此创造顾客。外部的管理是营销,内部的营销是管理?

     何明强:@贾玉坤,创造顾客与效用递减结合了。

     贾玉坤:对企业内的员工和同事(上下左右)的管理(一体化关系构建?)也应该如是?

     何明强:是,AO史密斯在10年前就进入个内部客户的概念。

     贾玉坤:所以管理者要不断学习进步成长,否则效用递减。

     何明强:丰田也有下道工序是客户的要求。

     贾玉坤:互相做贡献,就互相有收获,就互相有信任,就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关系,这种关系的系统就是社区(关系体系?)。

     李庆:线上,守望相助;线下,出入相友。

     王钢:问题的关键在于:互相做贡献,就互相有收获,就互相有信任,就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关系,这种关系的系统就是社区,而且没有利益关系交集。

     贾玉坤:对了,所以要先有社区,后有商务,而且要不离社区本身关注的那个方面的生活方式,否则会怎样?

     马波:@王钢,信任建立起来后,在满足产生时可能会产生双向选择的交易,这时信任的作用就是彼此的品牌和背书。简单点就是混熟了,不断的冲突和协同后产生了了解和信任,我们愿意为某个需求彼此交易。

     王钢:@马波,是的,也是构建供求一体化的基础。

     马波:我这几天一直在思考风信子案例中如何建立社区,所以有一点感悟。所以比如王刚兄,你做汽车行业,B2C,你就要用建立社区来实践理论和拓展理论,是否可以成为你们分堂的一个实践案例。

     王钢: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不过大家都在实践的路上,个人体会:放弃“聪明”是关键。

     何明强:还要承诺放弃权力。

     贾玉坤:信任是目的而不是手段。先生说的“博傻”。把手段当目的了,社区就玄了。

     王钢:@马波,我在努力,我们的客户现在非常努力地介绍朋友来消费,原因仅是怕我们倒闭,再也找不到这么好、这么方便的汽车服务店了。

     李庆:学习成长的目的去做,一切也变得简单了。如雷军说的,使劲对客户好。

     王钢:信任是预期,很脆弱,一旦破裂无法修补。现在仅仅让客户满意已经远远不够了,这还是供求分离的,供求一体化是王道。

     马波:@王钢,我相信有更高追求,但是实践是共同提高的“事”,这样才能深度信任,只学理论不能深度冲突和协同。大家有分工,角色不同,从多个角度出谋划策,这样深度思考和实践验证,会让大家深度信任。

     王钢:@马波,自由职业者 没有实践证明的理论叫书本,理论指导实践并获得成功那就变成真理了。

     马波:@王钢,如何进入用户的生活方式,是需要实践的。先生也在实践。你现在有机会和资源就应该实践。所以我才建议大家理论联系实践。理论都是有假设前提的,理论指导实践成为真理也是有条件的,所以没有实践,理论的理解就难以充分透测。我建议你再仔细看看风信子的案例,有不少实践后的经验可以学习。

     林先老师和冯总的课程反复研究一下(在最早的课程中有)。公众号的作用的确不如朋友圈的效果好,建议考虑。建立一个鲜活的形象代表,在你的用户圈子里建立专业形象和亲和的形象,成为他们生活方式中的参与者,你也会逐渐感受发掘出用户生活方式中的需求,进而发现供求一体化的机会。

     王钢:@马波, 我们一起实践并一路分享,一起面对困难也一同应对挑战,这样的社区才有价值。

     马波:因为中国不仅进入了互联时代的生活方式,也进入了汽车生活方式,所以不了解这两个生活方式,你就没有机会进入主流人群的生活方式。中国的主流世界和欧美不同,但是可以用比较学习的方式来看看和思考,多一个角度看世界,也许你会看到另外一个世界。

     版权声明:本文为管理智慧原创文章,转载请必须先与我们取得联系并获得授权!然后注明作者与来源:管理智慧(shzb2010),谢谢!

    

    

    

     ↓↓↓点击“阅读原文”,立即购买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管理智慧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