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大,不在大楼,在大师!
2016/1/26 管理智慧

导读:无论是管理还是人生,无论我们走的多远,终归是要回归,回归初心。这是一个由外向内走的过程,孤独但又必要,很幸运的是我遇到了这样一个指导我的人。本文为作者于1月23日在包子堂天府学堂线下学习会上做的演讲。
文/何军
编辑:姚永丽
何军
包子堂私塾成员,成都纸尚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总经理
最初的两次相遇
第一次见到包政老师,是在去年六月北京的私塾会上。那天一早,约了私塾的同学从酒店一同去往包老师位于京郊的小院。穿过绿影婆娑的庭院步入屋内,一位外貌酷似郭德纲的睿智长者笑意盈盈地和每一位进屋的私塾学员握手寒暄。他便是传说中的那位中国咨询第一人——包政。
那天是我平生第一次近距离地接触一位大师,也是第一次详尽地从包老师那里了解了社区商务这个必将惠泽大多数企业的理论。私塾会上,包老师风趣幽默,语言具有哲学般的深邃与美感。他说出来的话貌似简单,却需要仔细体会,因为他的话一句顶十句,都是表达事物深层次内涵的语言,没有起承转合,每一句都是高潮,每一句都是经典。
第二次见包老师,是去年十二月的一个冬夜。包老师居然来成都躲避北京的雾霾了。那晚是在何师兄的“鲜窝一号”。包老师身着他最爱穿的卫衣(据说在美国奥特莱斯一买就买了一打),头戴一顶寻常毛线帽,看外表真以为他是一位亲切淡泊而又宁静的老者。
在那晚四小时的畅谈中,包老师字字珠玑、妙语连珠,他从自身的减肥引申到企业如何去库存,从纽约、悉尼和北京的交通引申到互联网的核心本质,从朋友的家庭矛盾引申到社区商务的价值认同。四小时就这么一晃而过。真可谓让人脑洞大开。
那一天,也是我们天府学堂的许多同学第一次见到包老师本人。在这之前,全国包子堂有多少人在期盼着能见到包老师,身处天府的我们却是如此幸运,能在2015年的岁尾与这样一位大师悄然相遇。
管理道路上的引路人

包政老师头上有着无比多的耀眼光环。他曾是华为的顾问,是《华为基本法》的主要起草人之一。当年,他离开华为的时候,华为现任董事长孙亚芳说:“包老师,你对华为的贡献,我们是不会忘记的。”
他还是当年TCL击败长虹的经典商战中“速度冲击规模”策略的幕后策划人。他开创了深度分销理论,席卷了中国整个营销界。
有人说,在中国想要觅得学习管理学的门径,包政老师无疑是最好的引路人。如今,包老师闭关十年,重出江湖,提出并形成了社区商务的理论体系,指出未来我们必将大踏步走进社区商务时代!他说:“我已经看到了正在发生的未来!”
就在刚刚过去的去年双十一,包政老师更是创下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壮举。他在微信群里直播《互联网时代,管理的变与不变》,那晚,全国同时有21万人在线听课,这令他得到了“中国互联网转型最猛的教授”的称号。
最近一次见到包老师,是上周在深圳的社区商务训练营。包老师仍然穿着他钟爱的墨绿色卫衣,为我们阐述他的社区商务理论。这次的深圳之行,让我对包老师的思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其实,当你循着大师思想的脉络从一个对管理理论茫然无知的小白到建立起自己规范的概念体系,这本身就是一个无比幸福的过程。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你的理论水平、你的认知水平直至你的心灵都会得到升华。
包老师是一个集智慧之大成者。他说,组织的根本是唤醒民众,大到宇宙,小到一个社会,存在着客观的内在规律,这就是所谓的天道。包子堂遵循天道,遵循分工和组织的自然法则,通过学习这样一个事由,唤起大家的良知和良心,让成人达己的价值理念回归这个社会。
包老师是一个使命在身的人。他说他创办包子堂的发心很简单,就是对管理学界很不满意,希望包子堂能够成为一种有益的社会实践,让后人知道管理学界还有良知和良心,人类社会之所以能够繁衍五千年,就在于它的良知和良心。
包老师洞察了互联网的本质。他说互联网是上帝给人类的恩赐,互联网给了我们一个机会,使供应者和需求者可以直接连接起来,并不一定需要通过产品来实现供需之间的连接。供应者完全可以运用自己所掌握的资源、关系和条件,直接为需求者做贡献,也可以就产品开发这件事情与需求者们进行合作,并在共创共享的原则下,不断深化彼此之间的关系,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直至永远,是谓互联网时代的产品思维。
点亮人心

包老师是一位良师。他教导我们,21世纪每一个人都是学生,拼的是学习的能力和热情。学习过程中其实就是两个东西:一个是你的思维能力,而这种思维能力一定来自于理论而不是实践;还有一个东西就是精神。我们要把每个人的正能量进行交换,它会让我们这些人变得高尚。希望大家能够在这样一个浮躁的世界中,用我们的实践去点亮人心,包括责任心,包括你对社会的付出和对他人的照料和爱护。
包老师尤其强调理论的重要性。他说如果没有理论,根本就不知道事物现象背后的简单逻辑是什么,看不透这个事实,遇到的所有事物你都认为是新的,然后就会被那些大V、大咖忽悠地到处走。包子堂很多人认真学习理论,现在已经看不上他们的说法,一看就想笑,“这什么东西啊?”
其实,包老师还是一位感性的老人。在深圳的最后那个晚上,他对我们说:“因为有你们这些球迷,所以我才跟傻瓜似的天天拿着球踢。要是没了球迷,世界上不会有这样的傻瓜,一辈子拿着球过不去。所以我求你们跟我保持一点联系,别走。你们走了以后,我咣叽就躺下了。我做这一切是良心在发挥作用,不是基于理性的。”听了这番话,令许多人都潸然泪下。要知道,这可是中国管理界的大师啊!
最后,我想用包子堂一位同学的话作为我今天分享的结束——
大学之大,不在大楼,在大师。向大师学知识,改善生存技能,让自己更强大;向大师学智慧,寻觅生活真义,让自己更通透;向大师学情操,修炼生命状态,让自己更纯粹!感恩这美丽的遇见,期待从内而外的绽放!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第2期社区商务训练营,和她一样,学习最新的互联网方法论,跟上市场变化和创新的步伐,让企业焕发新的生机!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管理智慧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