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不应当是有钱人的专利
2016/5/17 人生国学

    

     有一回,子贡问他的老师:“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如果有人能够广泛地施加恩惠于人民,又能周济大众,怎么样?可以称得上仁了吗?

     孔子说:“何止称得上仁?一定达到了圣的境界!即使是尧舜对此也会感到力不能及。所谓仁,就是自己想要有所成就的时候,也使别人有所成就,自己想要显达的时候,也设法使别人能够显达。能够从近处着眼,是修习仁德的方法。”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一句,就是“忠”的内涵。简单地说,就是“尽己为人”即为忠。

     子贡是一个出身贫贱,但是凭借着自身的聪明才智,在仕途和商业经营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的人。

    

     用今天的话说,这样的人,通常来说,一方面心高气傲,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了自信;另一方面在他们的心底,又往往潜藏着少年时代累积而来的自卑。往往会希望通过显示其才能,具体而言就是运用其拥有财富去帮助他人,来平衡其深藏于心底的自卑感。

     所以,在子贡眼中的仁,是一个既具体又极高的标准——“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简而言之,就是能够普遍的而给天下人带来好处。

     这固然是一个拥有仁爱精神的人的伟大情怀,比那些无视天下万民疾苦的吝啬之人,要好了很多。

     只不过,这个难度实在太大,由此而往,就只有有钱有势的人,才能为仁了。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让慈善变成了有钱人的专利。

     在充满现实主义精神的孔子看来,既是不切实际的,也是没有必要的。

     所以,孔子告诉他,这已经不是仁的问题了,已经达到了只有圣人才能达到的地步。

     而且,即使像尧舜这样的圣人,也很难做到这一点。

     尧舜是孔子心中的偶像,所以,说尧舜也做不到的意思,就是说这件事是错误的,不应当这样做的。

     关注人生国学,从这里开启新的旅程!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人生国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