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记得小时候的“童话大王”么?
2016/6/1 人生国学

    

    

     1955年出生的郑渊洁已经年过花甲,曾经作为读者的我们也长大了。不再读他的童话,甚至那些故事也许已不再符合现在的孩子们口味。但因他同我们一起成长,我们也许可以继续读读他的小说,以及,围观他作为父亲,对待孩子那自成一家的教育方式。

     这是许多人的童年回忆,童话世界的光怪陆离在我们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呈现出来。 创造这个虚拟世界的他,被称为“童话大王”。郑渊洁,就是这样一个伴随我们的童年成长,又以其特立独行而不时走入公众视野的话题人物。

     你还记得他们么?

    

     小老鼠舒克出生在一个名声非常不好的老鼠家庭,一生下来就注定背上了“小偷”的罪名。舒克不愿意当小偷,于是,他决定离开家,开着直升飞机到外面去闯闯,用自己的劳动来换取食物。

     贝塔也是一只小老鼠,从他降生的那天开始,就有一个可怕的影子始终跟踪着。那影子就是小花猫咪丽。贝塔不愿饿死,他得想办法活下去。后来,贝塔当上了坦克兵,击败了咪丽。他决心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生活,去一个没有猫的地方。

     机缘巧合,舒克认识了贝塔,两只小老鼠不打不相识,很快成为了好朋友!他们又认了一个小男孩——皮皮鲁。在皮皮鲁的帮助下,舒克和贝塔创立了舒克贝塔航空公司,为更多的小动物们服务。航空公司的运行也不是一帆风顺,海盗总是三番五次的来给他们捣乱,机智勇敢的舒克和贝塔最终战胜了海盗,让小动物们都过上了快乐平静的生活。

    

     1981年的2月10日,郑渊洁决定创造一个中国式的童话人物:这个人物聪明淘气,学习成绩一般,不是“乖”孩子,但他心地善良、正义又勇敢。他就是皮皮鲁。皮皮鲁上天入地,纵横捭阖,成为了郑渊洁作品中最酷的男一号。

     他还有一个双胞胎妹妹鲁西西。皮皮鲁和鲁西西是两个性格迥然不同的孩子:皮皮鲁热爱冒险,鲁西西胆小乖巧。但他们奇特的经历几乎满足了所有孩子的幻想。在中国的孩子中,皮皮鲁和鲁西西可能是拥有最多朋友的人了。

    

     他每天坚持4点半准时起床写作,每月保持10万字的创作;一个人写《童话大王》月刊三十一年,在他的笔下诞生了一批经典的卡通形象,皮皮鲁、鲁西西、舒克贝塔……影响了三代读者,读者遍布世界各地。

     《童话大王》、《皮皮鲁和鲁西西》系列、《舒克和贝塔》等故事,让郑渊洁成为中国当之无愧的童话大王。1981年2月,26岁的杂志编辑郑渊洁创作了一篇中篇童话,童话的主人公叫皮皮鲁,他还有个孪生妹妹叫鲁西西,这个故事取名《皮皮鲁外传》,总共3万字。4年之后,1985年,专门刊登郑渊洁作品的《童话大王》杂志正式创刊,皮皮鲁、鲁西西、舒克、贝塔、大灰狼罗克这些中国原创的童话人物随之家喻户晓。30年来,他的作品深受几代读者喜爱,现在的很多70后、80后都是看着他的书长大的,对他的书有很深的感情。

     我是看着郑渊洁老师的作品长大的。我练体操练了16年,看郑渊洁的作品也看了16年。在体操队,我们的业余时间非常少,每次我都是赶紧练完就去看皮皮鲁和鲁西西的。有人说我看童话大王是不是太幼稚了,其实不然,对于每个人来说,想象力都是很重要的。我把这种想象力放在我的运动生涯上,想着怎么拿金牌、怎么练体操,这个对我的帮助很大。

     ——奥运冠军 刘璇

     我小时候看了郑渊洁写了《红沙发音乐城》之后,把家里的红沙发割开了,可惜里面没有藏着小人儿。

     ——演员 姚晨

     成为“童话大王”的人

    

     郑渊洁读小学二年级时,班主任布置命题作文《我长大了干什么?》,正是由于这个“独木桥”教育,当郑渊洁拿起笔写人生的第一篇文章时不想和同学们一样,于是他写了《我长大当淘粪工》。本来以为要被老师责备,没想到班主任却将这篇作文推荐到校刊上发表了。郑渊洁由此受到鼓励,甚至产生了“这世界上我写的文章最好”的错觉。正是这个错觉,使得郑渊洁成年后选择了写作谋生。

    

     郑渊洁的父亲郑洪升是军人,在郑渊洁很小的时候,就抱着他看书,因此使郑渊洁从小对阅读产生了崇拜心理。

    

     鲜为人知的是,在正式开始写作之前,郑渊洁唯一的工作,是在工厂看水泵。而这次偶然的机会,使得郑渊洁懂得了坚持:“看管水泵最重要的职责就是要保证源源不断,不能时断时续。在那5年的看水泵历程中,我养成了源源不断的习惯。我将这个习惯带到了后来的写作中。”因为坚持不懈地投稿,他的诗歌投稿终于被发表了。直到现在,郑渊洁还清楚地记得,因为这首诗歌,他领到了10元钱的稿费,这笔钱是他当时工资的四分之一。这是“童话大王”启笔的起始。

    

     1985年2月13日,郑渊洁和儿子郑亚旗乘坐273次列车由北京奔赴太原和父母共度春节,在一个软卧车厢里同时乘坐的一位香港旅客,午餐时拿出了一纸筒方便面,用开水泡了吃。郑渊洁和郑亚旗从来没见过这样的食物,郑亚旗趴在郑渊洁耳边小声的说:“我也想吃。”作为父亲的郑渊洁,听到这句话后内心产生了深深地内疚,“自己的孩子想要世界上已经存在的东西,当爸爸的却无法满足孩子的愿望,因为当时的经济状况还不允许我到香港去给孩子买方便面。”这个场面,导致了郑渊洁加速实施一个人写一本期刊的想法,于是在1985年5月10日,《童话大王》创刊号出版了。当时郑渊洁30岁,他说:使用想象力,想象自己在三十岁时会达到什么目标,然后做准备。再利用想象力抓住机遇。人生成功,离不开机遇。但是机遇属于那些做好了准备又有想象力的人。

    

     或许时间的流逝,记忆已经模糊,但是你肯定会记得那些个性鲜明,让人过目不忘的经典的角色;那些耐人寻味,童心洋溢的作品;更不能忘记的是“童话大王”郑渊洁,他用一把童话的锁,锁住了中国孩子们的想象力。郑渊洁说:我希望我的童话是一个自由天地,孩子们置身于其中发展自己的个性,我希望我的童话是一个娱乐场所,小读者们可以从中玩个痛快,从早笑到晚。

     写小说的郑渊洁

     也许你在成长后觉得童话也只能回味而无法再去重读,那么今天这位“童话大王”的小说也许能让你在怀旧情绪中满足阅读的快感。因为他的小说,是写给那些长大了的读者的。

    

     智齿

     作者: 郑渊洁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 2016-4

     荒诞畅销书作家梁功辰,一直以来深受读者欢迎。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有一天他在医生的劝告下拔除智齿后,突然丧失了写作才能。原来,天才之所以成为天才,是由于他们在拥有智齿的同时,还拥有连接智齿和大脑的黄金通道。已经和他签约出版新书的出版社心急如焚,梁功辰更是惶惶不可终日。梁功辰迫切地想要重新安装这颗智齿,来恢复自身的写作才能。与此同时,一些居心叵测的人也想利用这颗智齿来为自己赚钱,于是,故事围绕这个寻找的过程展开,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一旦你打开这部小说开始阅读,你就会停不下来……

     《智齿》是郑渊洁特别得意的长篇小说作品,这一次他不只是大家所熟知的“童话大王”,而是郑渊洁。在信奉“童心是长生不老之药”的郑渊洁看来,处处都有灵感。和一般人看世界的角度不同,饮水机、午餐肉罐头、智齿……这些大家觉得稀松平常的东西都能带给郑渊洁奇妙的创作灵感。荒诞小说《智齿》来自于他要拔智齿时的脑洞大开,“我都预约好了,结果出门着车的时候发现打不着火,车是新买的,挺贵的,照理说不该出现这种问题,我就想这是车要阻止我去拔智齿呢。”

     《智齿》中的提到“天才之所以成为天才,是因为他们嘴里的智齿”

     郑渊洁给大家讲述了亲身经历:有一次郑渊洁要去拔一颗智齿。他突然想到,世界上可能有很多事情都没被发现,如果正因为自己长了颗“文学智齿”,才能写出佳作,那拔掉这颗智齿会不会就才思枯竭?根据这个灵感和想像,郑渊洁创作了长篇小说《智齿》,仅这部小说就为郑渊洁带来了700多万元的版税收入。

     郑渊洁说:“我并不是世界上第一个拔智齿的人,但别人拔智齿不会像我一样赚这么多钱,我能做到是因为自己有想像力。世界上的事就那么多,想要捷足先登,就要有想像力,寻找别人注意不到的‘黄金地’。”

     人生国学,从这里开启新的旅程!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人生国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