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名茶, 苏东坡 欧阳修 黄庭坚 梅尧臣联名推荐,品过吗?
2016/5/13 茶百科

这是一款历史上千年之久的名茶,曾经有名人大家黄庭坚、苏东坡、欧阳修、梅尧臣等等联名推荐、赞誉。今日茶百科为茶友细说绿茶之“双井绿”。
产自哪里?
江西修水县。
为什么叫双井绿茶?
产于江西省修水县杭口乡“十里秀水”的双井村。该村江边有座石崖形成的钓鱼台,台下有两井,在一块石崖上,镌刻着“双井”两字。

修水的山水风光
修水,古号分宁,旧属“义宁州”治。国史有上望之称。位于江西省西北部,幕阜、九岭山脉之间。是湘、鄂、赣三省与靖安、奉新、宜丰、铜古、平江、通城、崇阳、通山九县的交界地。
商封艾候国,春秋为艾邑,汉建艾县,隋并入建昌县,唐为武宁县后建分宁县,宋代因之,元代升为宁州,清嘉庆改名为义宁州,民国改名为义宁县,1914年改名为修水县,因境内有修河而得名。
修水为典型的山区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中低山占总面积的65%,以山为主,素有“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说法。境内四周群山环绕。红土壤占比达80%多,深厚肥沃,有利于茶树生长。

等级有哪些?
等级分特级和一级两个品级。特级以一芽一叶初展、长度在2.5CM左右的芽叶为原料制成; 一级以一芽二叶初展的鲜叶制成。
制作工艺如何?
古代双井绿属蒸青散茶类,用蒸汽杀青,再烘干、磨碎、煮饮。如今的双井绿为半烘炒绿茶。
手工制作加工工艺分为鲜叶摊放、杀青、揉捻、初烘、整形提毫、复烘等工序。
采摘:清明前后至谷雨主要采制特级,除了按标准采摘外,要求五不采(不采病、虫、伤叶,不采紫芽叶、对夹叶、雨水叶、露水叶),三不带(不带鳞片、鱼叶、杂物),要求芽叶长短一致,老嫩均匀,不掐采、不紧握、不紧压、不日晒,及时送厂加工。
摊放:鲜叶薄摊2-5小时,减重,掌握时机付制。
杀青:锅炒杀青,锅温先高后低,抖闷结合,多透少闷,达到匀透,适当老杀。出锅后迅速抖散降温,防止变黄。
揉捻:手工揉捻,三揉三抖,至芽叶揉卷成条,茶汁溢出为度。
初烘:用烘笼进行初烘,约80度左右,勤翻,烘至三成干,叶不黏手时下烘。
整形提毫:转入锅中整形提毫,使形成双井绿独特的外形。九成干时起锅,摊凉,去末后再干。
复烘:温度在60-80度,适时翻动,烘至手捏粉碎成末,茶香显露,含水量在5-6%时下烘,趁热包装收藏。

品质特点
外形圆紧微曲,形如凤爪,锋苗润秀,银毫显露,香气清高持久,滋味鲜醇,汤色时亮,叶底嫩绿。
为什么能成为千年的历史名茶?
中华茶,特别是历史以来的名茶,都离不开名人、大师的推动,自古及今,皆出此理。
修水县产茶,始于唐盛于清,有1000多年历史,是江南著名的茶区之一。
在隋唐时属洪州,后唐毛文锡《茶谱》中言“烘州西山之白露,双井白芽......"的记述。
修水县又是宋代名人大家黄庭坚的家乡,此人诗文书家水平那是相当的高,又爱茶、大力宣传家乡的双井茶。
南宋人,江东安抚大使叶梦得《辟暑录》就有记载证明:“草茶绝品惟双井,双井在分宁县,其地属黄氏鲁直家也。元祜间,鲁直力推赏于京师,族人交置之,然后岁仅得一、二斤耳。”

更关键的是黄庭坚结识了比他更牛得多的几位牛人。他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苏东坡的学生,二人世有“苏黄”的并称。
一个苏东坡就老厉害了,问题是,黄庭坚还结识了更牛的唐宋八大家之一、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的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
欧阳修又推荐此茶给自己慧眼发现的才子梅尧臣。
认识他们也就罢了,最最关键的是这三位牛人,都酷爱饮茶。黄庭坚自然推崇家乡的双井茶,于是寄给苏东坡、欧阳修两位老师品鉴。欧阳修又推荐给梅尧臣。
黄庭坚-->苏东坡-->欧阳修-->梅尧臣,有此四位牛人,推崇双井茶,自然不成名都难。

黄庭坚的厉害
此人字鲁直,你听这名字,耿直大气。号山谷道人,这更接近自然,爱茶也是情理之中了。自幼聪慧,学问天成,十七八岁时就自号“清风客”,被先生们称为“奇逸通脱,真骥子坠地也。”,此话是说他灵气出众,如同千里马降生。
但此人才华出众,外表并不是气宇轩昂,而是较为内向谦逊。时任宰相富弼面见他时,没看出来他有什么气质,只评价他为“将谓黄某如何,原来只是分宁一茶客!” 说他不过是一个爱喝茶的茶客而已。其实他哪里知道,人家是和他话不投机,不会逢迎,只好喝茶罢了。黄后来的声望、名气、才气都要超出他富弼N倍了。
黄庭坚爱茶,咏茶诗词就写了百多首,为家乡的双井茶大力宣传。由于他的极力推广,使得双井茶在建安研膏饼茶一统天下之时,争得一分江山。

来看他的《满庭芳》:
北苑龙团,江南鹰爪,万里名动京关。碾深罗细,琼蕊暖生烟。一种风流气味,如甘露、不染尘烦。纤纤捧,冰磁弄影,金缕鹧鸪斑。 相如方病酒,银瓶蟹眼,惊鹭涛翻。为扶起樽前,醉玉颓山。饮罢风生两袖,醒魂到、明月轮边。归来晚,文君未寝,相对小窗前。
赞美北苑团茶,也同时赞誉家乡的“鹰爪”等草茶。他曾有诗句“更煎双井苍鹰爪”、“家山鹰爪是小草,敢与好赐云龙同?”
在京任职期间,只要家乡带来双井茶,他都会为苏东坡和欧阳修送上一份。知道这两位名人老师比自己声望大,同时,自已家乡的茶自己夸,多少给人“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之嫌,经他人评价,更为中肯、使人信服。
欧阳修的赞誉
欧阳修《归田录》有证明:“自北宋仁宗景祐以后,洪州双井白芽渐盛,近岁制作尤精......其品远出日注之上,遂为草茶第一。”

欧阳修赋诗双井茶
江西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凤爪。
穷腊不寒春气早,双井茅生先百草。
白毛囊以红碧纱,十斤茶养一两芽。
长安富贵五侯家,一啜犹须三日夸。
宝云日注非不精,争新弃旧世人情。
此诗对双井茶极高度的赞誉评价,认为双井茶品质好,茶萌发的早,采制的细嫩,白毫多,包装也精致,此茶味道好,五候家都夸赞。
然后,就又有个大人物出现了,欧阳修把此茶再推荐给梅圣俞,也就是茶友梅尧臣。梅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因欧阳修推荐,后升为国子监直讲,累官至尚书都官员外郎。
欧阳修算是梅尧臣的“伯乐”,自然对双井茶不敢怠慢,品后评价为绝品,写诗言“始于欧阳永叔席,乃识双井绝品茶。......鹰爪断之中有光,碾成雪色浮乳花。”

苏东坡自看雪汤生玑珠
黄庭坚在送给苏东坡茶时,不忘附上一首诗作《双井茶送子詹》
人间风日不到处,天上玉堂森宝书。
想见东坡旧居士,挥毫百斛泻明珠。
我家江南摘云腴,落铠霏霏雪不如。
为君唤起黄州梦,独载扁舟向五湖。
这诗里面有不少典故及引用,我们暂且不管它。但看前四句,写得多漂亮,夸赞老师,“天上”、“明珠”,这是对老师的赞美,有拍马屁之嫌,不过,论苏东坡的才能,确实也受得起。再两句,写自己家乡的茶,是“云腴”、“雪不如”,说茶还是不错的,请老师品尝。最后两句是典故了。是说,你要是品了此茶,能为你带来什么好处,哈哈。唤起黄州时的旧梦,独自驾着一叶扁舟,浮游于太湖之上了。
相传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后,不愿接受封赏,弃去官职,“遂乘轻舟以浮于五湖”。苏轼贬谪黄州时,曾写过“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思想。可现在他应召还朝,春风得意,并卷入当时政治斗争的漩涡。于是借送茶之际,是不是在委婉地劝告老师,不要忘记旧事,不如效法范蠡,功成身退?

苏东坡品饮过双井茶后,自然要回赠诗文《鲁直以诗馈双井茶,次韵为谢》:
江夏无双种奇茗,汝阴六一夸新书。
磨成不敢付僮仆,自看雪汤生玑珠。
列仙之儒瘠不腴,只有病渴同相如。
明年我欲东南去,画舫何妨宿太湖。
虽没有具体夸双井茶怎样的香,但注意用词却是“无双”、“奇茗”、“不敢付僮仆”、“自看”等,这是说茶的好及自已品尝时的认真,亲自动手煮泡,这也恰说明了此茶的难得与珍贵。
又说人家六一居士欧阳修都夸奖此双井茶好。
同时说自己和司马相如一样,得了一种“渴病”,就是糖尿病,正好适合饮茶,自己也太需要茶了,是说你鲁直寄茶来的及时啊。
这么多名人大家品过,你品过双井绿吗?
文后右下角“写留言”交流互动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订购茶百科精选的茶
○订阅茶百科微平台:茶百科 或 jiaoliucha
○茶百科茶人圈微信 tea9557
爱茶,爱上一种生活方式!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茶百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