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之巅,有一群默默奉献的群体不能被忽视……
2016/9/9 洞见

     这一次,I Do基金“爱心西藏行”把善心投向了另一个与之密切相关的群体——高原教师。这片土地上的“灵魂工程师”长久以来被人忽视,他们孤寂地在耕耘没法打开视野。9年的西藏公益之路让 I Do基金创始人李厚霖发现,藏区教师承载着比内地教师更多的重任,这也是这个群体较为特殊的地方。藏区帮扶首先应该改变高原教师的命运,藏区孩子才有更多“走出去”实现梦想的希望。

    

     “我想当一名教师。”藏族学生巴吉卓玛在教师节前夕写下了自己的梦想,他的理由质朴而简单:“老师能给学生带来快乐,也能跟着我们一起痛苦、忧伤。”

     对于这样的梦想,9年来 I Do基金创始人李厚霖听过很多,他记得曾经问一个小姑娘:“常年住校,想爸爸妈妈时怎么办?”

     “老师会帮我们,像亲人一样。”

    

     I Do基金创始人李厚霖从学生口中了解到他们对老师的儒慕之情

     在藏区,很多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话的巨大力量,他们把对教师真挚厚感情化为梦想动力,老师于他们,是亲人,是人生前行的目标。

    

     为教育事业奉献了12年的米玛桑杰老师

     高原教师,这一在祖国巅峰默默奉献的群体——他们清贫、孤寂,急于把“外面的世界”展示给学生,然而常年的困守,让很多高原教师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2016年教师节前夕,普玛江塘完小女教师嘎玛德庆收到了一份意外的礼物——去成都参加由 I Do基金提供的“高原教师培训计划”,接受“青基会”专业化的教学培训。

    

     藏区教师们参加由 I Do基金提供的“高原教师培训计划”

     “高原教师培训计划”由中华慈善总会I Do基金与中国青基会联合主办。中华慈善总会I Do基金是一个长期救助弱势儿童群体的非赢利性慈善组织,于2008年,由HIERSUN(恒信)钻石机构出资与中华慈善总会共同创立。迄今为止,I Do基金已斥资数千万,行程10万公里,先后对26000名儿童实施了包括助学、医疗、心理成长等方面的帮助。

    

     嘎玛德庆老师与孩子们在一起

     嘎玛德庆就是“高原教师培训计划”的第一批成员之一。这位出生于94年的女孩,刚毕业就到了这所海拔最高的小学工作。她的家乡林芝和学校所在的普玛江塘乡相距较远,每年只有假期才有回家探望的机会。高海拔的落差让她也在艰难适应着这里的工作生活。与她一起坚守于此的,还有另一名年龄相仿的女教师。她们也是这所学校仅剩的9名教师中,仅有的2名女老师。

    

     照顾孩子生活起居的嘎玛德庆老师

     “这是我第一次离开拉萨,以后还是想有更多的机会看看外面的世界。”嘎玛德庆兴奋地表示。

     与过去8年帮扶更进一步的是,I Do基金“2016年爱心西藏行”项目,并没有把学生作为单一的帮扶对象,而是把善心投向了另一个与之密切相关的群体——高原教师,这也是I Do基金创始人李厚霖一直以来内心的隐痛,九年如一日的进藏帮扶经历,让李厚霖感受到这片高原神奇伟大之下是惊人的贫瘠与苍凉。

    

    李厚霖为藏区教师发放礼物

     而这片土地上的“灵魂工程师”却长久以来被人忽视,他们孤寂地在耕耘没法打开视野。9年的西藏公益之路让I Do基金创始人李厚霖发现,藏区教师承载着比内地教师更多的重任,这也是这个群体较为特殊的地方。李厚霖觉得首先应该改变高原教师的命运,藏区孩子才有更多“走出去”实现梦想的希望。

    

     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学生命运的玉珍老师

     今年是44岁索朗次仁老师在边境最后一所小学任教的第25个年头。他把大半辈子的青春全部投入到高原牧区的教育事业上,而他至今仍是一位在基层工作的代课老师,每月的收入只有1200元。“能让孩子们多学到些知识就好,我能坚持”这是索朗次仁老师的心声。此次爱心西藏行I Do基金为老师特别颁发了一份教师津贴,虽然凭一己之力基金并不能帮助老师实现转正的心愿,但希望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让老师的坚持更有价值,让社会更多的人关注到这群默默耕耘却被忽视的高原教师。

    

     李厚霖为索朗次仁老师献上哈达

     此外,在偏远的高原上,因为固守的贫瘠与思维,一些藏族家长更多的把孩子作为劳动力来源,并不十分赞成他们读书。每逢开学,老师的任务就是去学生家里“要人”,这在内地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

    

     尼玛桑姆老师在培训中

     尼玛桑姆,她是中国边境最后一所小学的教师,在偏远牧区已经度过了12年的教书生活。曾教过一名女学生至今仍令她印象深刻:“到了五年级仍然不会写自己的名字,平时也经常逃课。”为了帮助处在辍学边缘的孩子重回学校,尼玛桑姆老师多次穿越数十里山路寻找,为学生疏解心结,补习功课。经过一年的疏导,这名学生顺利考入县里初中,明年即将参加高考。“能够看着他们通过学习改变人生,就是我坚持的最大动力。”尼玛桑姆说到。而她所代表的不仅仅是她自己,也是普遍坚守藏区职教老师们的心声。

    

     正在努力完成全能教师梦想的平措元旦老师

     “高原教师,需要更多人理解他们,尊重他们。不管我们用什么方式表达爱,但这背后的推动力是最真实的,也是我们的价值。”李厚霖表示。

    

     李厚霖在活动仪式上讲述关注教师的初心

     同样位于高原牧区的措勤小学校长对此深有体会。他表示高原教师在相当长时间是一个非常封闭的群体,有些老师到阿里教书以后,十几年没去过内地,更多从西藏毕业的老师,压根不知道内地什么样。而让藏区老师来到内地培训深造,有助于他们迅速打开视野。“学校根基在老师,他们是孩子的领路人。”措勤小学校长表示。

    

     措勤小学琼达校长为李厚霖介绍学校教学情况

     “I Do基金,一定要从政府层面顾及不到的地方,加大对高原教师帮助,无论是教学方面,还是个人生活方面。”李厚霖说。

     九年进藏帮扶路,每次出行都已经成为李厚霖脉搏跳动的一部分,纵使慈善之路布满荆棘,但藏区孩子和教师的信任已经成为他血液里的源动力。在李厚霖看来,这更是一段悠远的朝圣之旅,从生命的本源,帮助更多人实现自己的梦想,让梦想之光照在雪域高原上,这才是慈善的使命。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

     I Do基金爱心天使,著名摄影师小野杰西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洞见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