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里的“悬丝诊脉”到底是怎样一回事?
2015/6/10 随安堂

媒体报道:51岁的沈阳居民刘玉柱自悟望、闻、问、切等中医诊断方法,而且还能“复活”传说中的“悬丝诊脉”。连日来,刘玉柱走上街头,免费为人诊脉,展示其自学悟出的“悬丝诊脉”。
对于这种做法,大家众说纷纭,有人觉得故弄玄虚,也有人觉得理论上可行,到底悬丝诊脉是怎样一种把脉方式,古时候又是如何发明的呢?
传说,古时因为宫廷尊卑有序、男女有别,御医为娘娘、公主们看病,不能直接望、闻、问、切,只能用丝线一端固定在病人的脉搏上,御医通过丝线另一端的脉象诊治病情,俗称“悬丝诊脉”。然而在中国正宗医学里,并没有“悬丝诊脉”的记载。 
历史上是否真的有悬丝诊脉之事?
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曾有人专门请教过北京四大名医之一的施今墨(1881-1969)老先生。施老先生曾给清廷皇室内眷看过病。他介绍说,这悬丝诊脉可说是亦真亦假。所谓真者,确曾有其事;所谓假者,悬丝纯粹是一种形式。
原来,大凡后妃们生病,总要由贴身的太监介绍病情,太医也总是详细地询问这些情况,诸如胃纳、舌苔、二便、症状、病程等。为了获得真实而详尽的情况,有时太医还要给太监送些礼物。当这一切问完之后,太医也就成竹在胸了。到了悬丝诊脉时,太医必须屏息静气,沉着认真。这样做,一是谨守宫廷礼仪,表示臣属对皇室的恭敬;二是利用此时暗思处方,准备应付,以免因一言不慎、一药不当而招祸。
↓点击【阅读原文】,评论本文,参与互动,提交您宝贵的意见。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随安堂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