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肚脐看身体状况,没基础也学得会
2015/6/11 随安堂

掀开你的衣服,看看自己的肚脐长啥样,别小看这个小小的窝,里面暗藏许多你意想不到的信息,到底身体状况咋样,一看就知道!
一个好的肚脐应该是三个标准:圆,大,深。《诊病奇侅》中讲到:脐大容李者,寿相也。

从下面三个角度,看看自己的肚脐是否处于这种状态,如果有相应问题,就得花点心思调理啦。
肚脐的形态
瘪:体质弱,易疲劳。 ↓

横条:代表肠胃失调偏向于便秘 ↓

竖条:偏向于腹泻 ↓

位置
偏左:(整体偏向左侧)反映气虚或者阳虚,这种人常常表现出怕冷、手脚冰凉,乏力没精神,食欲不佳,腹胀。
偏右:(整体偏向右侧)多反映血虚或阴虚,这种人常容易失眠多梦,身体酸痛,燥热等。
肚脐凸出:当腹部有大量积水或卵巢囊肿时,肚脐就会向外突出。但也有刚出生时剪脐不规范导致凸出。

肚脐凹陷:肥胖或腹部发炎时,如患粘连性结核性腹膜炎,肚脐会向内凹陷。
肚脐的温度
把手伸到你肚子上摸摸,看是凉是热的,若是温的就好;如果发红发热,多代表内热便秘痔疮一类;如果肚脐周围发凉就代表阳虚,内寒多有腹泻,或者痛经,免疫力低下。
肚脐也能吃药
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为腹壁最后闭合的地方,角质层最薄,屏障功能最弱,药物易穿透扩散,且脐下无脂肪组织,渗透力强。脐下丰富的静脉网也是药物能迅速被吸收的有利条件。
《生活面对面》节目组曾做过试验,把大蒜捣成泥敷在肚脐里,用艾草条艾烤,十分钟以后,嘴巴里面就出现了明显的蒜味,震惊了现场观众。
《理论骈文》中描述当时治疗黄疸的方法,是把百部的根,放在脐上,用酒和糯米饭盖之,至口中有酒气为度。

脐疗小秘方
1、去肝火
陈皮青皮磨成粉水调,贴敷肚脐,每日睡前贴,起床揭掉。
2、降血压
吴茱萸磨成粉,用陈醋调和贴敷肚脐,膏药固定,睡前贴,早起揭掉,七次为一个疗程。
3、健脾祛湿
佩兰20克,白芷、苍术各15克,独活、广木香各10克,花椒、艾叶各5克,桂枝15克。上药研磨成粉,用温水调和贴敷肚脐。
4、活血化瘀
当归30克,川芎15克,细辛、三棱、莪术各10克,乳香、没药、丁香各5克,冰片3克。
5、小儿夜啼方
黑丑50克,研为细末,以米汤调成糊状,于每晚入睡前1小时贴敷肚脐。
6、小儿遗尿方
五倍子、茯神各等量,共研细末,以米汤调成糊状。每晚睡前2小时取药糊适量贴敷肚脐,早晨去掉。
7、呃逆
选用橘皮、半夏、杮蒂、丁香等,研成细末后用生姜汁调成糊状敷于脐孔,连用2―7天。
8、寒症胃痛
可选用胡椒、干姜、香附等,用黄酒调成糊状,连用2―7天。
9、脾胃虚寒
胡椒,干姜,香附,白芷各等分,磨成粉蜂蜜调和,贴敷肚脐,早餐后贴敷,晚餐前去掉。
10、月经不调
取当归9克,肉桂、白芍、红花、干姜、川芎各6克,鹿茸3克,共研为细末,贮瓶备用,敷贴时取上药适量,加醋调成糊状,敷于脐中,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两天换药一次,10次为一疗程。本法可适用于月经提前、推后或先后不定期者。
11、神阙隔姜灸
把姜片上穿刺数孔,覆盖于脐上,点燃艾炷在姜片中啄灸,以感温热且舒适为度。每次灸15~20分钟,隔日1次,每月灸10次,冬至开始灸最好。此法对寒邪引起的消化不良、腹痛诸症有预防作用。
(以上方法仅供参考,具体操作或辨证可在中医师指导下进行。)
脐疗的禁忌
有严重心血管疾病、体质特别虚弱者,处在怀孕期、哺乳期的女性,以及过敏性皮肤者,特别是腹部皮肤有炎症、破损、溃烂者均不适合进行脐疗。除此之外,还要注意有无药物过敏史,避免在用药时引起过敏。
灸疗时要特别注意保暖。治疗不要在室外进行,或者让脐部对准风口。保持室内温暖,适当覆盖衣被。尤其是腹泻、感冒、体质虚弱的患者,以及老人和小儿更要注意保暖。
如果在操作中遇到需要局部加热,比如艾灸,此时要特别留意皮肤的颜色改变和表面温度,避免温度过高造成烫伤。给小儿施灸时尤其要当心,小儿皮肤娇嫩,在治疗过程中也很难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所以更容易烫伤,需要倍加小心。
一旦有过敏现象,立刻停药。轻者可自行消退,如发生皮肤水泡者,用消毒针挑破,外搽紫药水即可。(摘自网络整理)

↓点击【阅读原文】,评论本文,参与互动,提交您宝贵的意见。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随安堂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