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即将来袭,准备与高温作战
2015/7/2 随安堂

到底,什么是三伏天?

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与立秋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伏即为潜伏的意思。“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谓的“六邪”(指“风、寒、暑、湿、燥、火”)中的暑邪。
三伏天分初伏、中伏、末伏三个阶段,一般来说,初伏和末伏为期10天,中伏常为10~20天,因而三伏天的时长为30~40天。
今年三伏天的时间为:
一伏(初伏)7月13(庚寅日) 至 7月22(10天)
二伏(中伏)7月23(庚子日) 至 8月11(20天)
三伏(末伏)8月12(庚申日)0 至 8月21(10天)
为啥三伏天这么热?

因为这段时间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三伏,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就最热。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天气就更热。
三伏天,要如何养生?
1、祛湿防暑
三伏天高温潮湿,暑湿来袭就要及时清理湿气。在饮食上,可以多吃苦瓜、绿豆、西红柿等性凉、清暑的蔬果;外出要做好防晒准备,如果出现胸闷、头晕等不适症状,就要及时找地方休息,喝些绿豆沙解暑。
2、饮食养生
这段时间可以多吃点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丰富的食品。因为夏天温度高,出汗多,会损失不少蛋白质氨基酸,更损失大量的B族维生素和钾、钠等矿物质。入初伏后,不妨多吃点面条之类的面制品以利于补充营养。具体来说,有四个饮食原则要掌握的:多酸多甘、补气去火、新鲜干净、补水养生。
3、降火
炎炎夏日到处都在“冒火”,连身体也会变得烦躁起来,表现出情绪烦躁、焦虑、易激动、失眠等,这些症状在医学上称为“夏季情感障碍”。同时,心静自然凉,多做些静心的运动有助于释放体内的“火气”,保持情绪平和。
4、防空调病
三伏天高温难耐,空调是必备的降温工具。但在此期间切莫过于依赖空调,室内的温度不能开到太低,要让身体适当排汗。排汗是人体的一种排毒过程,在夏季,借助于外界的阳气,人体本来是要将体内的各种寒湿毒邪排出体外,但空调的介入,打乱了这个过程。不仅排毒不彻底,反而是将外界的寒也一起带入到了体内,因此,这个阶段的人,很容易得空调病。这种病,就是在夏季得风寒感冒。由于寒闭在体内,症状就是浑身肌肉痛,关节痛,头痛,无汗,食欲不振,甚至浑身发冷、发烧。
流行已久的“三伏灸”是如何治病的?
每到三伏天,各大医院都推出三伏灸,许多老人家往往纷纷动员家里的人到医院做三伏灸。到底做这个有什么好处呢?其实,三伏灸是利用“冬病夏治”原理,在夏天治疗冬天好发的疾病,以预防和减少病症在冬季发作。
中医提倡“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如果能利用三伏天这段时间调理人体阳气,将会利于各种慢性疾病的好转和恢复。
它主要适用于两类疾病:一是过敏性疾病,如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等)、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及小孩冬天易得的感冒;一类是跟虚寒有关的疾病,如胃痛、结肠炎、关节痛、虚寒头痛、肾虚引起的腰痛及其他疾病。

↓点击【阅读原文】,评论本文,参与互动,提交您宝贵的意见。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随安堂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