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后的滋养原则及注意事项
2015/8/12 随安堂

    

     立秋虽然已过,但是三伏天还没到尽头,暑气仍在,白天很闷热,空气湿度降至低于人们生活所需限度(相对湿度70%)以下,人自感燥。因燥伤津,因此我们要开始秋季养生了!

    

     秋季养生原则

     ?

     1、“朝喝盐水晚喝蜜”

     秋季,人体水分很快会被蒸发或排泄出体外,常觉得口渴,光喝白开水,不能抵御秋燥。所以,应该“朝朝盐水,晚晚蜜汤”——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则喝点蜂蜜水,这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同时还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一举三得。

     2、润肺去躁,少辛多酸

     秋季应注意润肺去燥,宜食乌骨鸡、猪肺、银耳、蜂蜜、芝麻、豆浆、藕、核桃、薏苡仁、花生,以及葡萄等酸性水果,忌吃含辣椒、大葱、生姜、肉桂等辛辣燥热食品,以及油炸食物和干燥的膨化食品等。秋季进补可食用兔肉、甲鱼、鸭肉、鲫鱼、墨鱼等,不宜食用狗肉、羊肉、带鱼、鳝鱼等食物。

     3、少寒凉食物与瓜果

     立秋之后应尽量少吃寒凉食物或生食大量瓜果,尤其是脾胃虚寒者更应谨慎。夏秋之交,调理脾胃应侧重于清热、健脾,少食多餐,多吃熟、温软开胃,易消化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油腻类食物,秋季调理一定要注意清泄胃中之火,以使体内的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待胃火退后再进补。

     4、宜练气功调养肺气

     秋季最宜练气功调养肺气,秋季烦躁最易犯肺伤津。秋季养生,不妨常练气功,能调养肺气,预防感冒。气功利于治疗肺部诸病,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病患者在秋季可多练。

     5、重视精神调养

     秋季养生要重视精神调养。阴虚的人,肝火易旺,动辄发脾气,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搂不住火”。因此,预防秋燥要重视精神的调养,并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一切事物,以顺应秋季收敛之性。秋天适当早起,起床前适当懒床几分钟,舒展活动一下全身,对预防血栓形成也有重要意义。

     6、运动后要及时擦汗或换衣物

     在运动后要及时擦汗或换衣物,不要立即洗澡,避免湿气郁留体内,“秋伤于湿,冬生咳嗽”。

     注意事项

     ?

     一、秋瓜坏肚

     民谚“秋瓜坏肚”是指立秋以后继续生食大量瓜类水果容易引发胃肠道疾患。

     夏天吃西瓜是消暑的,但进入秋天后如果吃多了,很容易发生呕吐、腹痛或腹泻等症状。这主要是因为,夏天大量食瓜已经让人的脾胃处于虚弱状态,加之天气转凉,吃多了阴寒性质的瓜果肠胃自然会不舒服。老人、小孩以及胃肠功能不好的特殊人群尤其要注意。“秋瓜坏肚”,提醒的是在秋天里瓜类水果要少吃,但并不是说完全不能吃,只要不过量,就不会对人体造成大的损害。

     二、贴秋膘有讲究

     立秋之后,民间素有“贴秋膘”一说,以补偿入夏以来的亏空,其中首选吃肉,“以肉贴膘”,所以叫“贴秋膘”。

     但贴秋膘也要讲究科学搭配。经历了漫长的酷热夏季,人们由于频饮冷饮,常食冻品,多有脾胃功能减弱的现象,如果吃太多的肉类等高蛋白食品,会增加脾胃负担,导致消化器官功能紊乱。因此吃肉要适当,最好等到天真正凉下来以后。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珠江新城南国花园南门平月路一街1-7号206;电话:020-87531230」

     ↓点击【阅读原文】,评论本文,参与互动,提交您宝贵的意见。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随安堂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