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典︱秋毫(脱发的人必看)
2015/9/19 随安堂

秋毫
徐文兵
导语:徐文兵,厚朴中医学堂堂主,高级中医讲师,中医教育家,身心医学专家。

入秋以后,飞禽和走兽身上都会新生出纤细的的绒毛,随着天气逐渐变冷,这些绒毛也逐渐长粗变长,焕然一新,覆盖全身,以利于御寒保暖,顺利过冬,这是自然造化规律。古人观察到了这一现象,并且把初生的细微的纤毛称为秋毫,比喻细微的事物。我们熟知的明察秋毫、秋毫无犯、秋毫之末等等成语都是这个意思。
人和动物一样,春夏的时候腠理开泄,阳气蒸腾,大多脱发、脱毛。而到了秋天,阳气收敛,腠理闭合,慢慢也会长出新的体毛和头发。中医提倡顺应四季的养生保健哲学,所以秋天是人们借助天时地利,养护头发的最好时机。

有味中药叫做“血余炭”,有非常好的止血功效。血余是什么呢?血余就是人的头发,血余炭就是用人的头发烧灰碳化以后制成的。因为中医理论认为“发为血之余”!也就是说人的精血有了富余,才会有头发,换句话说,头发是观测人体精血是否充盈的标志!
比如有的妇女会产后大出血,出现脱发、阴毛脱落、闭经和性腺萎缩,现代医学称为席汉氏病。还有肿瘤病人在接受化疗期间,由于药物的副作用伤害人的造血功能,内部的白血球红血球数目极具下降,外在表现就是严重的脱发。

还有一些人由于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自己出现长期的遗精、滑精、带下过多过频的人,也会出现目眩也就是眼前发黑和脱发现象。著名的医家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篇中》描述了这一现象,他说::“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龙骨牡蛎汤主之”
还有的人,由于饮食不节,摄入油腻太多,加上消化分解油脂的功能衰退,导致血脂过高,甚至出现脂肪肝。体检抽血的时候,抽一管子血,有半管子是油。似乎血液很足,但是质量很差。这些人同样属于精血不足,也会出现脱发,现代医学称为脂溢性脱发,就是头发稀疏,但根根冒油的那种。

上两期节目我们说了,喜欢熬夜晚睡的人,实际上就是在透支自己的精血,外在表现就是谢顶、脱发。焦虑、忧愁过度的人还会早生华发,早早把头发熬白了。还有的因为一时的精神紧张和刺激,出现局部的、散在的如硬币大小的脱发,俗称斑秃或鬼剃头。
中医治疗过早过快脱发的原则,就是“补益精血”四个字。
所谓补,就是补漏洞、补缺口,不要让人在流失宝贵的精血。中医常用的补药,一般都是酸敛、收涩、粘腻的药物。比如龙骨、白果、杜仲、山药、莲子、山茱萸、侧柏叶等等。用来治疗那些漏汗、漏血、漏精、漏尿、腹泻、呕吐的情况。在补住漏洞以后,再用益法,中医食疗理论有“五谷为养、五畜为益”的说法,因为五谷之精最容易被人消化吸收,化生成为人的精血。在这个基础上,再用“血肉有情之品”比如胶类的中药如阿胶、鹿角胶、龟板胶、黄明胶等等锦上添花。

普通人在入秋以后,应该有意识地减少咸和辛辣的口味,适当增加酸味。熬粥的时候加些山药进去,最好是把山药小心洗干净,洗山药的时候要注意,有人会对山药皮过敏,最好带个手套,不然会全身发痒。洗好的山药不要削皮,最好带着皮和根须一起食用,生发的效果最好。
出现的斑秃的人不要因此火上浇油弄得自己更加紧张,去中医院的针灸科让大夫用梅花针叩击患处,同时坚持早睡养神,用不了几周就能长出新发,同时也可以到药店买点侧柏叶,泡在白酒里面,每天用酒涂抹患处,也能长出新发。
(文字所有权归徐文兵所有,图片源于网络,由随安堂整理分享)

望你越来越健康

欢迎点击阅读原文参与互动分享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随安堂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