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典︱秋风(下)
2015/10/17 随安堂

    

     秋风(下)

     导语:徐文兵,厚朴中医学堂堂主,高级中医讲师,中医教育家,身心医学专家。

     秋天人的腠理毛孔闭合,有的朋友对此不大理解,下面解释一下这个概念。其实我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人突然走进一个冷得地方,就会起鸡皮疙瘩,鸡皮疙瘩就是汗毛孔收缩形成的小米粒状颗粒。健康的人在入秋天冷以后,本能地会收紧皮肤,而气虚、风湿、风燥等邪气长驱直入。风邪属于中医外界的六种致病因素的头一号,是六淫之首,中医称为“百病之长”,外面的邪气寒湿暑燥火,没有风先来敲开人体的门都进不来。如果你先把这个风挡在身体外面,那么其他的问题也就不会滋扰你。

    

     如果一不留神没挡住,风侵入到了体内,它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善行数变,意思就是它会在身体里跑动、流动,人会觉得身上有气串着疼,或者是身上有游走性的疼痛。特别是小孩子,受风寒、风热、感冒影响,症状开始很平稳,突然高烧,最后惊厥,最后抽风、惊恐,变化得很快。如果身体受风以后,这个风随处乱串,先在皮肤腠理间,然后到血脉,然后到脏腑都会走。外面再有风吹草动,同气相求,和谐共振,就发起来了。这就叫里应外合,所以很多人受了风湿风寒以后,可以预报天气。你比如说下雨,为什么啊?膝盖疼,里面有风湿,跟外面的风湿呼应了。

     受风的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不停漏气,不停出汗,有气没力,干什么也没有精神,然后往那儿一坐身体就吱吱冒汗。

     前面说了人体防风的第一道防线,在脑袋和脖子的结合部,它是在人的上半身。阴寒的东西一般从脚往上侵犯,这个阳性的风都是从上面来的。经常说受风了,头痛,头重如裹,眼皮跳,或者嘴歪眼斜,所以很多关于风的穴位都在身体上面,不在下面。

    

     先来说说风门。它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吋。什么叫风门?风进入你的胸腔就是从这儿进去的。前面我们说风府是进入头颅,而这个呢就是进入胸腔。所以它表现出来的症状一个就是咳,不住气的咳,这种一看就是受风了,着凉了。第二个就是痒。肺主皮毛,风就开始走窜,一会儿这儿,一会儿那儿,一挠起一片疹子,起一片疙瘩。荨麻疹,中医叫鬼风疙瘩,来无影,去无踪。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冒出来了,冒一片,痒的不行,然后就过上一阵又烟消云散没了。这就是我们说的风善行数变。

    

     还有一个表现是在眼睛、鼻腔粘膜上,眼睛痒,痒的不行。鼻子痒,不停的打喷嚏。现代医学认为这是典型的过敏,秋季草木枯黄引起的花粉症。吃抗过敏的药管用,但是副作用就是打瞌睡,吃完抗过敏药再上高速公路一开车,容易出车祸。针灸的方法治疗过敏,起效很快,没有任何毒副作用,能够让你很快消除刺痒的症状。针灸扎哪儿呢,风是从风门进去的,既然你从这儿进来的,我还让你从这儿出去吧。我们就是用针刺的方法来刺激风门,达到祛风散邪的目的。

     再来说说这道防线的第二个穴位──秉风。秉风的秉是个象形文字,收了谷子了,拿手一抓,这叫秉,执掌、抓住的意思。就是我们把这个风给抓住。风在哪儿啊?善行而数变,你怎么抓它啊?刺激秉风穴就能抓住风。看一下它的定位啊,它是在肩胛骨,肩胛骨上面有一个横的突起叫肩胛冈,它在肩胛冈的上缘的中间,平第二胸椎棘突下,就是跟那个风门是一条线。

    

     说来说去,我们防风的第二道防线,离不开肩胛骨。可见肩胛骨对我们胸腔的屏蔽和保护作用。健康人的肩胛骨厚实、严密覆盖后背。不健康的人肩胛骨薄脆,最不好的是很多人肩胛骨是翘起来的,脊柱陷下去,两片肩胛骨对着翘起来。还有很多女孩子以此为美,认为是种骨感美。

     其实你观察一下,肩胛骨翘起来的人,都存在挺胸过度或者鸡胸的问题。我们平时接受教育要挺胸抬头,而练习太极拳和形意拳的站桩功夫的时候,老师却让你含胸拔背。两者截然不同,但是各有所用,当需要我们奉献自己挺身而出的时候,当然挺胸抬头好,而养生健身涵养正气的时候,还是谦恭一些,含胸拔背。这样能养护心神,还能屏蔽外邪。

     (文字所有权归徐文兵所有,图片源于网络,由随安堂整理分享)

    

     望你越来越健康

    

     欢迎点击阅读原文参与互动分享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随安堂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