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小寒有点不一样
2016/1/6 随安堂


小寒是一年24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小寒一到,腊梅初香。植物是和大地联系最紧密的,所以阳气的生发变化在植物身上体现得最为明显。

“小寒大寒,冷成冰团”,小寒往往比大寒冷,因为小寒节气正处在“出门冰上走”的“三九”寒天;俗话说“冷在三九”,这是因为冬至时,地表得到太阳光、热最少,但还有土壤深层的热量补充。冬至过后到“三九”前后,土壤深层的热量消耗殆尽,尽管得到太阳光、热稍有增加,但仍入不敷出,于是便出现全年的最低温度,大部分地区已进入严寒时期,土壤冻结,河流封冻,加之北方冷空气不断南下,天气寒冷,人们便把这段时间称做“数九寒天”。

小寒三候:“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古人认为候鸟中大雁是顺阴阳而迁移,此时阳气已动,雁群开始离开南方最热的地方逐渐往北迁移;此时北方的喜鹊也感到阳气动而开始筑巢,准备孕育后代;到了三候,已经接近四九时,野鸡也感到了阳气的滋长而鸣叫。

中国传统医学认为,寒是冬季主气,寒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小寒是全年最冷的节气,最寒冷的节气也是阴邪最盛的时期,所以要特别注意日常饮食中多食用温热食物如偏于暖性的牛羊肉等,以补益身体,防御寒冷气候对人体的侵袭。
“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人们经过了近一年的消耗,脏腑的阴阳气血一定会有所损耗,合理进补既可及时补充气血津液,抵御严寒侵袭,又能使来年少生疾病,从而达到事半功倍之养生目的。然而近年来生态破坏严重,导致气候紊乱,尽管天地一直在努力的自我修复,但阴阳二气之运行已经出现偏差,所以节令养生需辨证对待。

数九严冬若欲御寒,首当养肾,其次养胃。小寒进补不能盲目补,肾虚有阴阳之分。肾阴虚者,应注意选用海参、枸杞、银耳等进行滋补。肾阳虚者,应多吃羊肉、肉桂、益智仁等。
小寒时节,人体受寒冷刺激后,胃肠易发生痉挛性收缩,有胃病的老年人容易旧病复发,甚至引起胃出血、胃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此时节,老年人应特别注意胃部保暖,饮食宜选温软、淡素及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忌食生冷。

中医认为,“起居有常,养其神也,不妄劳作,养其精也”。在这寒冷的日子里,宜多进行户外运动,还要在精神上宜静神少虑、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心态平和,增添乐趣。民谚曰:“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到懒一懒,多喝药一碗。”这说明了冬季锻炼的重要性。不过凡事有度,都应从自己的身体状况出发,结合天气变化,灵活处理,一旦遇上极端天气,还是室内静养为佳。

(图片源于网络,由随安堂整理分享)

望你越来越健康

欢迎点击阅读原文参与互动分享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随安堂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