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湿风痛皆不怕,一茎艾草暖浮生
2016/6/15 随安堂

    

    

     大家好,我是小安安。农历五月,是传说中的五毒月,也是艾草生长最旺盛、含油量最高的时候,因此到了五月,不上学的日子我都会跟随爷爷一起上山采收新鲜的艾草。小棠棠最爱的是采摘月季花,而我,最爱的就是采收艾草,我实在是爱极了艾草。

    

     艾草,对我是老相识了。乡村的沟沟渠渠里,多有艾草在星罗密布着。它们在那里熙熙攘攘的生长,安安静静的枯荣,世世代代的沉默。除了四处溜达的鸟雀,平日里貌似很少有人会惦记它们。但乡亲们都知道,它们在呢,就在那片沟渠里,枕着风,傍着水,枝繁叶茂,不离不舍。

    

     艾草是草里的另类,外表低调朴实,气味却浓烈而汹涌,从根到茎,从茎到叶,有种豁出去的决绝和霸道。采艾的手,就算在清水里洗了又洗,那股特有的清香还是会久久缠绵于指尖,不肯散去。我最爱这种苦中带香、香中带苦的味道。每到端午,家家户户门窗上都插上了艾草,满村都漂荡着艾草的清香,那也是我最爱的时节。

    

     杏为医家之花,艾乃医家之草。追本溯源,艾草和中国人的情缘,可谓源远流长。艾草,真正称得上是中国人的守护神草。艾草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针灸和艾灸。

    

     关于艾草的性能,《本草》载:“艾叶能灸百病。”《本草从新》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说明用艾草作施灸材料,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等作用。灸用艾叶,一般以越陈越好,故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说法。

    

     除了医家药用,艾草在民间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比如夏天熏蚊、清洗皮肤瘙痒等,均有奇效。而食用、天然染料、印泥等的应用也非常常见。在中国南方传统食品中,有一种糍粑就是用艾草作为主要原料做成的,在清明的时候食用,称之为”青团“。在广东东江流域,当地人在冬季和春季均会采摘鲜嫩的艾草叶子和芽,作蔬菜食用。

    

     采摘好艾草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风干,就可以制作艾条了。每年的艾条制作也是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爷爷必定亲自参加,事无巨细的指导和示范。虽然我非常感兴趣,但艾条的制作过程比较漫长,有时候遇到上学,就会漏掉一些制作环节。所以到现在我还没有完全学会,但是相信我一定可以做出最好的艾条,因为我深爱艾草,深爱中医。

    

     (部分素材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望你越来越健康

    

     欢迎点击阅读原文参与互动分享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随安堂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