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手术病例分享】I型子宫黏膜下肌瘤的宫腔镜电切手术
2015/11/4 医学影像APP
医学影像
yxyx-app
医学影像APP即将上线数百例影像典型征象、病例、专家讲座、国内外文献等诸多优质内容!关注我们妥妥没错~
患者情况简介▼
患者37岁,已婚已生育女性,月经量增多2年。就诊时月经量增加至既往正常经量的2到3倍,月经时间也由4-5天增加至术前的9-10天。由于月经过多及时间过长,患者出现贫血的表现,皮肤苍白,经常觉得疲劳,正常活动后伴有心慌气促。在门诊就诊时发现患者中度贫血,血色素80g/L(正常最低为110g/L),子宫均匀增大,B超及MRI(盆腔核磁共振)提示宫腔内占位病变,考虑为子宫黏膜下肌瘤。为进一步确认子宫肌瘤的类型以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建议患者行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宫腔镜检查中见到宫内巨大占位病变,直径约5-6cm,镜下证实为I型黏膜下子宫肌瘤,同时联合B超检查确认肌瘤的类型(约90%内突至宫腔),肌瘤有一宽大蒂部与右侧宫壁链接,蒂部血管丰富,肌瘤表面血管网也较丰富,镜下子宫内膜未见明显异常。建议患者入院采取宫腔镜下肌瘤电切手术。后于2014年9月入院手术治疗。
术前阴道超声可见宫内直径5-6cm的低回声光团
MRI可见宫内占位病变,子宫内膜线移位
MRIT2可见宫内病灶信号均匀,考虑为子宫肌瘤
手术治疗过程
常规宫腔镜手术前准备后实施手术,术中再次辨识并确认病灶部位及大小,以及病灶与宫腔宫壁的解剖关系,用单机电切环逐步切除瘤体,切至蒂部时,谨慎切除侵入子宫肌层内的肌瘤组织,镜下辨识无瘤体残留后手术结束。
手术视频▼
http://pan.baidu.com/s/1jG94Hvg
请复制到浏览器中查看
术中特殊处理▼
1.考虑肌瘤较大,术时充分扩宫。
2.为预防TURP综合症,速尿10mg静脉推注先后两次,并适当调整降低悬挂液体的高度。
术后情况▼
1.术后患者出现轻度低钠血症(术后4小时132mmol/L),予以及时补充钠盐,并适当利尿补钾,低血钠症状很快得到纠正。
2.术后6小时患者拔除尿管并自行下床活动,阴道出血极少。
3.术后三天复查B超未见瘤体残留,宫内见瘤腔残迹,子宫大小恢复至基本正常大小。
术后总结反思▼
不足之处:手术时间偏长。
改进办法:
1.改进电切手法,提高电切效率;改进灌流方式及灌流设备,增加灌流液体流速及自净效率,提高视野清晰度,减少等待液体循环自净的时间;
2.改进电切设备,减少因漏水,脱扣后重新组装设备的时间;
3.严格控制手术指征,对较大的肌瘤采取术前药物预处理,待瘤体体积缩小后再择期手术。
本文来源: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妇科副主任医师张浩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影像APP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