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剖析医药商业发展"五大趋势与四大策略"
2016/5/20 我的医药网
点击上方文字“我的医药网”关注我们!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这个趋势也必将涉及整个医药产业链的发展。
A产业链现状全医药产业链增幅下滑医药工业
医药工业总产值在“十一五”期间保持快速增长,复合增长率达到23.31%;进入“十二五”后,增速逐渐下滑,从2011年下半年起,受药品降价、医保用药与医院用药两个总量控制、环保倒逼医药工业、新版GMP、GSP改造等影响,我国医药工业总产值增速持续趋缓。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1-6月,医药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355.61亿元,同比增长8.91%,高于全国工业整体增速7.51个百分点,但较上年同期降低4.76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1262.05亿元,同比增长12.85%,高于全国工业整体增速13.55个百分点,但较上年同期降低1.87个百分点。
医药商业
受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影响,药品流通行业总体运行同样呈稳中趋降态势。

据商务部统计快报:2015年药品流通市场规模稳定增长,但增速进一步放缓。全国七大类医药商品销售总额16,683亿元(含税),扣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长11.1%,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3.8个百分点。其中,药品零售市场3337亿元,扣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长8.8%,增幅回落0.3个百分点。
医院终端
据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PDB数据库统计,2015年22城市样本医院药品购入金额同比增长为6.58%,比去年同期下降5个百分点。

按照药品分类统计,依然是全身用抗感染药物、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剂、消化系统及代谢药、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采购金额居前;从重点治疗领域分析,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剂大类以外资企业产品居多,国企产品在神经系统药物大类中占据绝对优势;从地域分析,外资企业在东部地区大部分重点治疗领域采购额排名第一,国企在东北、中部和西部市场占据较多领先位置,部分国企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在其当地医院市场表现不俗。
B医药商业近况
十三五”规划与重要数据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从2009年启动、贯穿整个“十二五”的综合医改,在步入“十三五”之际,仍将坚持以“三医联动”为基本的思路和改革路径,理顺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力求实现“药价要下去、服务要上来、医保要保住”的结构调整目标,使医药卫生事业的价值链分配理性回归。
这意味着在国家发改委《关于印发推进药品价格改革意见的通知》(2015年904号文)中阐述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将继续沿着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指导意见》(2015年7号文)和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落实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2015年70号通知)所设计的药品分类采购方法及相应的药品价格机制的政策路径前行。
“十三五”规划重点
据悉,“十三五”规划中,医药工业与医疗卫生相关内容基本编制完成。根据4月18日在全国药品交易会上国家工信部消费品司副司长吴海东的报告:规划围绕建设医药强国提出了行业规模、技术创新、产品质量、绿色发展、智能制造、供应保障、组织结构、国际化发展8个方面的目标;明确了生物药、化学药、中药、医疗器械、药用辅料、包装材料和制药设备等6个子领域需要重点发展的产品和技术;规划将引导企业把握产业技术进步方向,瞄准市场重大需求,加快各领域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其整体发展指标是:形成1~2家年销售额过5000亿元的跨国超大型药品流通企业,3~4家年销售额过1000亿元的全国性大型药品流通企业;形成5~8家年销售额过100亿元的全国性或区域性药品零售连锁企业。药品批发百强企业年销售额占药品批发市场总额的85%以上,药品零售百强企业年销售额占药品零售市场总额的45%以上,药品零售连锁率达50%以上;中药材现代化集中仓储率达70%,中药材常用品种实现流通全过程可追溯。药品供应能力与药品需求基本均衡,骨干药品批发企业实力达到或超过国际分销企业水平,药品零售企业承接医药分开的能力显著增强。
行业数据汇总
药品零售增速低于10%,原因是零售企业经营成本上升,医保控费日趋严格,加之基层医疗机构用药水平持续提升和药品零加成政策的推广在短期内挤占零售药店市场空间等,使药店业务增长空间收窄,药品零售百强占比为28.1%。倘若按照4月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及的第4条“患者可自主选择在医院或零售药店购药”推进实施,那么零售药店会迎来一个质的飞跃。
C行业发展影响因素机遇、挑战与考验。机遇仍存。
药品流通行业面临的机遇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口迁移因素:国内城镇化率在2014年已达到54.77%,流动人口总量已达2.53亿人,未来可引导1亿多农民就近城镇化落户,带来新的健康医疗需求。
二是老龄社会激活银发市场:截至2014年底,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2.12亿人,利好健康产业的发展。
三是新增出生人口持续增加,促使医疗保健需求市场旺盛。
此外,国家持续不断释放医疗服务资源、零售药店持续不断发展完善、医药电子商务迅速兴起,均为药品流通行业提供了拓展市场的机会和动力。
多重挑战
药品流通行业面临的挑战,归纳起来有以下一些:一、两票制在全国全面推进,一票制或两票制都将影响配送渠道结构;
二、税务部门严打虚开增值税发票;
三、GSP认证大限+严厉飞行检查;
四、二次议价(二次谈价)遍地开花;
五、药房托管挤压生存空间;
六、配送商遴选存在明显的地方保护;
七、医药反腐成为常态化;
八、医药商业销售模式或将发生巨变;
九、药品全面线上交易提升配送集中度;
十、电子监管加速药品快批业态消亡;
十一、类似“团购”的带量采购GPO新模式将推广。
D趋势与策略
五大趋势与四大策略行业趋势
转型升级成为新常态
无论大型还是中小流通企业,都要抓住市场机遇,集中优势资源完善网络布局,构建贴近医疗保健需求个性化及服务便利化的新业务组合,强化内部管理做好价值服务,完善药品供应链安全高效管理,实现转型升级将成为新常态。
医改新政推进结构调整
受终端用量增加、销售价格降幅的影响,药品流通行业将出现成本增加、毛利率降低局面,企业的经营结构面临深刻变化,行业的赢利空间进一步收窄。应加速组织结构、经营结构及品种品类结构的调整,创新药品经营和服务模式,转变增长方式,增强适应与盈利能力。
信息技术推动行业发展
应用先进互联网技术构建网络化、智能化、个性化、协同化的利益相关方供应保障体系,加速互联网与大健康产业的深度融合,拓展业务链,转型、创新发展刻不容缓。
适应“互联网+”新时期
“互联网+”对医药商业来说,是改革开放以来继市场放开、集中招标后的第三次重大变革机会。前两次的变革造成现有商业流通格局,而“互联网+”将改变未来的流通渠道格局。“互联网+”的发展可以理解为两种方式:线上到线下与线下到线上。
资本促行业跨越式发展
行业内以上市公司和领先企业为主导的并购整合,以及以互联网和成功嫁接了互联网的传统企业为主导的转型升级,将成为资本市场的关注重点。
应对策略
优化供应链,转型为供应链服务提供商
当前企业主要战略整合商机在于品类采购和医药物流的整合,使传统分销模式转型升级为创造价值链的营销模式。所有企业应在转型创新中快速整合和优化医药供应链,并与战略合作伙伴及利益相关方做到无缝对接。
利用互联网,建电子商务平台,扩展市场
如针对慢病患者设计坚持用药与用药常识咨询服务的模块;采用电子健康管理咨询服务方式,设计患者和医疗专业人员进行实时互联互通的服务模块;学会使用医药电子商务扩大营销市场、扩大对医疗机构的服务渠道及扩大社区药店对慢病患者终端覆盖的服务商机。
树立服务大健康理念,驱动健康消费
围绕大健康产业和消费形态,拓展创新服务产品及服务模式。开展对健康人群的服务,并通过建立“互联网+”的协作,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创造健康组合服务产品,扩展新的消费市场。
推进国际合作,创新医药供应链服务模式
有条件的企业可与国际大健康业态有关的资本技术密集型服务企业合作,引进先进的健康管理技术与服务产品,大胆探索引进国际医药物流、国际金融结算、分销零售业务等功能。
文章源自:医药经济报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我的医药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