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假中药知多少?有备无患。
2015/2/15 简易养生堂

     文章来源:龙帅江博客

     买中药不要单问价,就都是真货,还分三六九等,药效也不一样。产地等级加工采收干湿杂质都是影响价格因素,价差差一般以上都可能!不图便宜不一定买上真的,但图便宜一定买的是假的。

     1、通草掺假者多,能买纯的很罕见,纯品价格70元每公斤左右。掺假多用明矾、加重粉(硫酸镁),参假的通草质地发硬,味道有的涩、有的无味,最近掺假的将通草切成小段或碎段,掺在正品中卖。

     2、制首乌:切成小方块的,多为红薯切成丁后,加工而成,鉴别:口嚼时有焦糖味,此为红薯干。 圆片型的,掺假者用大黄加黑豆煮后晒干而成。最稳妥的办法是,进生首乌,自己用黑豆汁小火煮2-3小时,太阳下晒干(天气好时一两天就干了),效果比假的好很多了。

     3、白附片:掺假者用红薯或土豆加工成形状相似的片形,晒干熏漂而成。鉴别:一看,假的药材周边有明显的刀切及加工的痕迹。二尝,假的白附片无麻口味。

     4、羌活:掺假者用东北产的马尾独活,切片加工而成。鉴别:菊花心,油性足为真品。防假最佳办法:进原药材(没有切片的羌活),用时随手用剪刀剪一下就可以了。

     5、当归:切片的当归,容易掺独活片。凡片形大,色白,味甘者多为独活。防假绝招:进未切片的当归个,使用时分头、身、尾,效果好。

     6、延胡索:延胡索个掺假少,掺的多是大小差不多的砂石。延胡索片药材,掺假很多,多为山药种子切成两半后,加工后掺入,最害人了。 防假办法:只进延胡索个子,大小均一,无砂石即可,用时用打粉机打成粗粉。

     7、海金沙:掺假者将建房用的红砖打成细粉掺入,很痛心啊,患者本来要治疗结石,结果服用的是细砂粉。

     8、白芨:切片白芨大多掺假,质地疏松的,为发芽长苗后剩下的母体,药力达不到。鉴别:口嚼后有无粘牙感。真的非常粘牙,假的不粘。进货最好进白芨个子,不容易造假,价格偏贵。但物有所值。

     9、半夏:黄柏煎水煮元胡,最后用矾制。

     10、沉香:假的太多,进价30-50元每公斤,医药公司卖出400-500元。很气愤。假的用枯木喷上沉香油加工而成。

     11、茯苓:造假者用米粉加工后切片而成,鉴别:用开水煮,很快呈糊汤者为假货。真茯苓很难煎透。

     12、菟丝子:掺假者用苏子代替菟丝子。鉴别:用放大镜观察,每粒菟丝子上均有肚脐状的凹陷,假的没有。 用水煮,可以观察到菟丝子吐丝发粘。

     13、五味子:造假者将未成熟的野生葡萄(产量很大),晒干后染色而成,充北五味子。

     14、威灵仙:目前市面上8成都是假货,真的铁骨铮铮,假的根系发软。

     鉴别:找到真的根头部,仔细观察,再看混杂的细段,就知道假的含有多少了。

     15、柴胡:掺假手段太多,其中我见过的有:1、掺柴胡的茎(含量较低)。2、掺泥土(柴胡有水洗时可以洗出大量泥沙)。3、掺向日葵的根(切成细段掺入)。

     16、龙骨:市面上出售的龙骨基本都是假的,真的很少。造假者用石灰加矿物粉制成骨头模型,煅烧成型后,打碎,充龙骨卖。坑医生不浅。建议:要想看好病人的疾病,要想成名医,就花钱进真货,进生龙骨(化石)。

     17、龙齿:假货有多少,安徽亳州人最清楚了,基本都是假的。真的市场价130-150元左右每公斤。

     18、桃仁:细心观察,你用的有一半是假的,有的全是假的。掺假者用杏仁当桃仁(杏仁价格14左右,桃仁35左右)。两者的鉴别要点:杏仁一头大一头小,形如心,桃仁两头相差不大(向对于桃仁而言),我简称“二愣子”。

     19、川牛膝:大多用牛胖根掺入。

     20、鹿角霜:有的用假龙骨敲碎后当鹿角霜出售。

     21、猪苓:大多加的有加重粉。

     22、龙胆草:掺假者用牛膝须切成段加入。看到这里,你可以尝尝你的四大苦药之一龙胆草,你会发现,他居然是甜的!!!滑稽不?有效不?恨人不?

     23、砂仁:好的砂仁为阳春砂,掺假者将其他劣质的砂仁掺入。鉴别:阳春砂呈圆球形,长条形的含量很低,达不到效果。

     24、乌梅:纯真货很少,价格28元左右。掺假者用野生的桃,通过醋泡后晒干掺入。看到这想想你开的“乌梅丸”为啥效果不好了吧!!

     25、全虫:掺盐,一公斤全虫,掺了400克-500克盐,你说效果会好吗?

     26、穿山甲:俗称甲珠,掺盐或加重粉。本人做过实验,将200克甲珠水泡洗后晒干,只剩下110克了,也就是说掺了45%的盐和加重粉。看你敢不敢给哺乳期妇女吃!!

     27、皂角刺:俗称天丁,市场上很多用野蔷薇的茎切成段(上面有短刺,黄亮色),长疮的患者你开100克也没用!!

     28、吴茱萸:假的为一种形相似的植物种子外壳,具体是啥我也不清楚,只知道嚼在口中没有味道。曾在某家三甲医院,老中医开吴茱萸汤,吴茱萸从15克用到50克,患者病情依旧!!老爷子还以为自己辩证错误了!!

     29、海马:海马肚子里究竟装了多少东西,只有造假的知道了。

     30、黄芩:将野外的树根(细的)切成段,染色后充野生黄芩。鉴别:真黄芩用水揉搓后,其色不退,假的揉搓时水变成淡黄色,最后药材发白,成树棍。

     31、熟地:看到这,你只需要将你的熟地放在口中嚼嚼,你就知道它含有多少泥砂了。

     32、枳实:目前市面上90%都是青皮,枳实白术散的疗效,大打折扣了。

     33、仙茅:大多用细白芍,加水闷黑后,加工而成。

     34、川牛膝:掺假太多,常见的用牛蒡跟掺假,想要买到正品,很罕见。

     35,海马:海马肚子里究竟装了多少东西,只有造假的知道了。

     36,黄芩:将野外的树根(细的)切成段,染色后充野生黄芩。

     鉴别:真黄芩用水揉搓后,其色不退,假的揉搓时水变成淡黄色,最后药材发白,成树棍。

     37,熟地:看到这,你只需要将你的熟地放在口中嚼嚼,你就知道它含有多少泥砂了。

     38,生地:同上。

     39,地龙:放到地上用木板敲敲,然后再称,你就知道它含有多少蚯蚓泥!!

     40,酸枣仁,我地售价58元/公斤,可是掺有40%以上的枣仁壳,并染色.每次开20克枣仁最多能取得12克以下的效果.有时都不知道到底该用多少才合适.

     酸枣仁分进口和国产的,两者外形相似,进口的35—42元左右;国产的70左右。大多将进口的掺入国产的出售。楼上的肯定是进口的,加上掺外壳,最多也就35元左右。

     41,蒲公英:别看进价只有几块钱,但八成都是假的!!

     造假者将油麦菜切成段,混入正品种出售。凡切成段的均掺有假的!!

     防假措施:只购买未切碎的蒲公英。

     42,羚羊角:造假者用塑料铸成正品样式,外观与正品无异。(新疆人在全国摆地摊,均用此假货)

     鉴别:火烧后冒黑烟,释放较浓的塑料味!!

     犀角:同上。

     43,鹿茸:新疆人将正品鹿茸拔掉表面的皮革层,然后将经染料染色过的砂石及木头粉配上粘合剂,塞入鹿茸皮套中,阴干后充当血鹿茸出售。

     鉴别:看看正品的血鹿茸片,再看看他们的假鹿茸,很容鉴别。

     44,虫草:僵蚕加上地瓜秧苗,就成了虫草。还有用土豆泥压模而成等等,太多了!!

     45,紫河车:八成都加有加重粉(硫酸镁)。

     46,赤芍:能买到京赤芍不容易,大多用白芍染色后充当赤芍。

     也有的将生地榆掺入赤芍中出售,想到这,你就该想到为什么你开“桂枝茯苓丸”效果不大

     47,茴:造假方法有2种:1,水煮后晾干再卖.鉴别:煮过的味淡色轻.2,加上加重粉.

     鉴别:假品对光可见上面有发光如金粉样物质.

     48,射干:目前市面上正品射干价位在40元左右,凡30元以下的均属假货。掺假者将姜黄切成小薄片掺入。“射干麻黄汤”用这种货肯定是无效的。

     49,三七:血塞通厂家提取三七皂甙后的药渣,经过药商晒干,就成了冒牌三七了,质地较碎,断面呈白色,含量达不到,效果自然差很远了。

     50,炒白术:市场上以染色居多,真正麸炒出来的少之又少。

     真正炒出来的,断面黄棕色,而染色的断面不显黄色。

     最好买生白术来自己炒。

     白术用土炒或麸炒都可以,但白术因含水量高,炒后焦黄色,断面焦黄。一般一公斤只能炒到0.7左右。药商为了防止炒后减重量,炒得很浅,用焦糖染色,表面焦黄色,断面白色,疗效很差!!

     51,白鲜皮浸硫酸镁,丹参浸红沙,红花:

     1、造假者用木头制成木纤维后染成红色,掺入红花中出售。鉴别:用手抓药材,质地扎手,有很多碎末者,为掺假!

     2、造假者将红花用红糖水浸泡后晒干出售。鉴别:此类红花容易吸潮,抓药时有粘手的感觉。

     蝉蜕:造假者将泥浆水泡蝉蜕后晒干,让蝉蜕脚和壳里面沾上泥头,增加重量。

     “在安徽亳州有全国最大的中药材市场,也是造假最的地方。”----那个卖中药的说的哈! 造假用的东西足足能把老中医气死!

     中药材经验鉴别术语形象地概括了中药材性状鉴别特点。具有这些特征的药材,一般为正品、真品;而伪品或混淆品则不具备这些特征。

     1.一包针:药材千年健根茎的折断面,呈纤维束样外露,形似一包针。

     2.大理石纹:某些药材的横断面,具有大理石样的纹理,如槟榔。

     3.马牙芦:野山参的芦头上部,芦碗渐疏而大,边缘齐楞,凹下较紧,形如马牙齿状。

     4.马头蛇尾瓦楞身:海马头似马头,身体似瓦楞状,尾部似蛇尾。

     5.马尾状:白薇根茎下部两侧簇生多数细长的根,形似马的尾巴。

     6.马尿气:天麻经水蒸煮时散发的特异气味,味似马尿的臭气。

     7.小算盘珠:平贝母的鳞茎呈扁平圆球形,顶平开口见心,底部内陷,形如小算盘珠子。

     8.三节芦:野山参芦头的上部为“马牙芦”,中部为“堆花芦”,下部为“圆芦”。

     9.车轮纹:药材横切面有较稀疏的放射状结构,呈车轮状纹理,相间排列,如防己。

     10.无影纹:羚羊角尖部光润如玉,对光透视可见中心部分有血丝或紫黑色斑纹,无裂。

     11.云锦花纹:何首乌的横切面有云朵状花纹。

     12.云头鹤茎:某些药材的根茎下部两侧膨大形似如意头,向上渐细如仙鹤的脖子,如白术。

     13.凤眼:豹骨的肱骨下端内侧有一狭长形透孔。

     14.水波纹:羚羊角外形有10~20个隆起的波状轮环纹。

     15.方胜纹:蕲蛇的背部有纵向排列的24个呈“V”形灰白色的花纹。

     16.乌鸦头:某些药材的根形似乌鸦的头部,习称“乌鸦头”,如川乌、草乌。

     17.乌金衣:牛黄表皮附着的黑色光亮薄膜,形似乌金色。

     18.乌云盖顶:羚羊角角尖部分多为黑棕色的盖顶。

     19.长嘴:老鹳草的宿存花柱长2~4cm,由下往上卷,形似鹳喙。

     20.石榴嘴:山楂的顶端有凸起的残留宿萼,中央凹陷,形似石榴宿萼。

     21.皮松肉紧:黄芪的横切面皮部疏松,木部较结实。

     22.玉带腰箍:毛慈菇的假球茎中部2~3个稍突起的节环,形似腰间玉带一样。

     23.龙头凤尾:药材茎下部留有根须称龙头,茎上端留有半块叶片或叶柄,两者合称“龙头凤尾”,如霍山石斛。

     24.白颈:广地龙腹部前端有一条浅色环带(生殖环带)。

     25.合把:羚羊角用手握之,四指正好嵌入凹处。

     26.芝麻点:天麻表面的退化须根痕,呈断续排列成环的小点。

     27.过桥:黄连根茎有一段较细长,其中部分节间光滑如杆。

     28.当门子:指麝香香囊中心黑色,有光泽的豆状颗粒。

     29.朱砂点:药材横切面上棕红色芝麻点,色如朱砂,如苍术。

     30.血丝:羚羊角角尖内部的红色斑纹。

     31.同心环:某些药材横断面上的异形维管,排列成数层同心性圆形的环圈纹,如川牛膝。

     32.观音坐莲:松贝平放时能端正稳坐,形似观音坐在莲花之上。

     33.观音合掌:青贝外层的两瓣鳞叶,大小相近,相对抱合。

     34.吐丝:菟丝子水煮后,种皮裂开,伸出黄白色卷旋状的胚,形似春蚕吐丝。

     35.吐脂起霜:某些药材干燥后在表面析出的白色物,如苍术。

     36.扫帚头:根类药材顶端纤维状毛,形似扫帚头状,如南柴胡等。

     37.红小辫:天麻根茎上端的一段红棕色的干枯芽茎。

     38.吸盘:动物类药材的吸附器官,多为中间凹陷的圆盘状,如水蛭、蛤蚧等。

     39.芦头:根类药材顶端有盘节状短根茎,如桔梗。

     40.芦碗:芦头上的半圆形或圆形的碗状茎痕,如人参。

     41.连三朵:某些花类药材的花序常2~3朵连生,如款冬花。

     42.纱纸皮:熊胆的胆囊皮用手撕之,可分层撕成细丝状,形如纱纸。

     43.连珠状:某些根类药材形似串连起来的珠子样,如巴戟天。

     44.连珠斑:蕲蛇腹部黑色类圆形斑纹,象连起来的珠子,亦称“念珠斑”。

     45.肚脐眼:天麻根茎一端的圆形凹陷疤痕。

     46.佛指甲:蕲蛇末端的三角形深灰色角质的鳞片。

     47.怀中抱月:松贝的大瓣鳞叶如心形,小瓣在大者之中,露出“新月形”。

     48.沙眼:根类药材表皮上中央部分凹陷的圆形突起,如银柴胡。

     49.鸡爪连:黄连根茎多集聚成簇,常弯曲,形如鸡爪,味如连。

     50.鸡肠朴:厚朴的根皮呈单筒状,常弯曲,形如鸡肠。

     51.鸡骨常山:常山的根质地坚硬,形如鸡骨状。

     52.鸡头黄精:黄精的根茎略呈圆锥状,形如鸡头。

     53.岗纹:泽泻的块茎表面呈环形纹理突起。

     54.串珠状:根茎类药材状似串起来的珠子,如甘遂。

     55.金心玉兰:药材的横切面皮部白色,木质部淡黄色,恰似金玉相映,如桔梗。

     56.金盏银盆(金盏银盘):指黄芪的横切面皮部淡白色,木部黄色。

     57.金钱环:某些药材(果实)的花残基周围略呈环状并微突起的圆圈,形似金钱的环形,如香橼、枳壳等。

     58.金包头:知母根茎一端有密集浅黄色茎叶残痕,形似金包头部。

     59.顶手:金银花的花蕾肉质较厚,干燥后较硬,握之有顶手的感觉。

     60.罗盘纹:根类药材断面的多轮环状花纹,形似罗盘纹理,如商陆。

     61.虎皮斑:炉贝表面具棕色斑点,形似虎皮斑纹。

     62.枣核芋:人参芦头上生长的不定根,粗短而两头尖细,形似枣核状。

     63.青翘:连翘表面绿褐色,多不开裂者。

     64.狮子头:某些根及根茎药材头部臌大,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形似狮子头部,如银柴胡、三七等。

     65.冒槽:用特制槽针插入麝香囊内,转动槽针,抽出槽针时可见香仁先平槽,然后冒出槽面的现象。

     66.珍珠盘:鹿角的基部盈状突起,形似珍珠。

     67.珍珠须:野山参须根上的点状突起,形似珍珠。

     68.珍珠疙瘩:合欢皮表面密生的棕色或棕红色的椭圆形横向皮孔。

     69.亮银星:药材断面在光照下可见的点状亮星,多为药材成分的结晶,如厚朴。

     70.挂甲:少许牛黄用水调和,涂于指甲上,能将指甲染成黄色,且经久不退。

     71.透甲:将牛黄用水调和后,均匀地涂于指甲上,清凉透入指头。

     72.星点:根茎类药材横切面上髓部有多数异型维管束形成的小点状纹理,形似小星,如大黄。

     73.将军肩:朝鲜红参的芦头与参体连接处,平直而不凹陷。

     74.铁线纹:野山参的主根上端有细而深的环纹线。

     75.胶口镜面:白僵蚕的断面平坦,外层白色显粉性,中间棕黑色,光亮,内有四个亮圈(丝腺环)。

     76.通天眼:羚羊角对光透视,角内的中心有一细孔直通顶端。

     77.宽肩膀:野山参的根茎顶部较宽且丰满,形似肩膀。

     78.起筋:梅花鹿茸的下部多有纵棱筋及突起疙瘩。

     79.涡纹:马宝的剖面呈旋涡状层纹。

     80.蚯蚓头:药材根头部有密集横向环纹,形似蚯蚓头部,如防风。

     81.黄马褂:人参表面皱纹较细,上部呈土黄色。

     82.菠萝纹:海龙体表具有突起的花纹图案,类似菠萝表面的钉纹。

     83.菊花心:药材横切面的细密放射纹理,形如开放的菊花,如甘草。

     84.银皮:麝香囊内皮层灰白色的薄的皮膜。

     85.铜皮铁骨:三七表面黄亮似铜色,中心呈铁灰色,质地坚硬如骨。

     86.堆花芦:生长时间较长的野山参芦头中部,芦碗渐密,四面环生,形似堆花。

     87.棕眼:根茎类药材表面密集的窝眼点,如半夏。

     88.筋脉点:根及根茎类药材横切面上的棕色或灰白色点状纹理,如天花粉。

     89.落肩膀:野山参根上端较阔的部分逐渐下落,不平整。

     90.雁脖芦:野山参芦头细长,呈螺旋状,上部扭曲,形似雁的脖子。

     91.翘鼻头:蕲蛇头呈三角形而扁平,吻端向上。

     92.锦纹:某些根茎类药材的横切面上有许多星点和黄色或棕红色的纹理,相互交错如锦 状。如大黄。

     93.靴朴:厚朴的近根部干皮一端展开如喇叭口,形似靴口状。

     94.槟榔碴:大黄的切面显示出的红白相间纹理。

     95.缩皮凸肉:指山柰的横切面的外皮收缩,中部(肉质)鼓凸。

     96.蝴蝶芦:朝鲜红参的芦头大而坚实,芦碗明显,常呈双芦,形如蝴蝶。

     97.鹦哥嘴:天麻一端残留的棕红色干枯的芽,形似鹦哥嘴。

     98.蟋蟀纹:朝鲜红参表面呈棕红色、土黄色或棕褐色,参体有细皱纹,形如蟋蟀纹理。

     99.糙皮:药材表面灰黄色或棕黄色、粗糙,粗皮易成片状剥落,如地骨皮。

     100.蟹壳黄:瓜蒌皮表面皱缩均匀,橙黄色,形如蒸熟的螃蟹壳。


     给人利益、给人方便、给人欢喜、给人信心、给人力量、给人希望。这是活着的喜悦和价值!

     越感恩越恩,越分享越享!欢迎转载!

     大道医学自医医人群(群号:82768193)大道医学基础交流学习平台。自医医人、自助助人。

     大道医学外治手法群(群号:263559392)内病外治手法交流平台。欢迎清一会员及有一技之长或接触体验过内病外治手法的朋友加入(加群请注明身份,否则不予批准)。

     个人 QQ号:484789070

     微信公众号:简易养生堂

     个人微信号:jianyiyangsheng

     个人新浪博客链接:http://blog.sina.com.cn/wangyingnuo2014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简易养生堂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