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天之序、合道而行,顺应四季,刺法养生。
2015/3/4 简易养生堂
一、清明:刺心包络之荥---劳宫,令火气生发顺畅。
主治昏迷,晕厥,中暑,呕吐,心痛,癫狂,痫症,口舌生疮,口臭,鹅掌风等。心痛,心悸,癫狂、痫,口疮,口臭。中风,善怒,发热无汗,两便带血,胸胁支满,黄疸。
直刺0.3-0.5寸。艾炷灸3壮;或艾条灸3-5分钟。在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直刺0.3-0.5寸。针刺时较痛,年老体弱者及孕妇慎用。
经常按压手心劳宫穴,有强壮心脏的作用。其方法是:用两手拇指互相按压,亦可将两手顶于桌角上按劳宫穴,时间自由掌握,长期坚持可使心火下降. 促进睡眠法:中医认为失眠多是心肾不交,水火不济所致. 平均每晚临睡前半小时,先擦热双手掌,右掌按摩左涌泉,左掌按摩右涌泉各36次,可促进睡眠,使心火下降,肾水上升,则水火既济,心肾相交。
-----------------------------------------------------------------------------------
二、小满、芒种时节:刺脾经之太白。
主治胃痛,腹胀,呕吐,呃逆,肠鸣,泄泻,痢疾,便秘,脚气,痔漏等。主治胃痛,腹胀,呕吐,呃逆,肠鸣,泄泻,痢疾,便秘,脚气,痔漏等。指压法治疗湿疹。
直刺0.5-0.8寸。艾炷灸1-3壮,或艾条灸3-5分钟。太白穴位于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
----------------------------------------------------------
三、小暑、大暑时节:刺肺经之经渠。

[适用]:主疟疾寒热,胸背佝偻,胸满喉痹,咳逆上气,热病无汗,心痛呕吐,伤寒喘促。
针二分,禁灸。位于桡骨茎突内侧,腕横纹上1寸,桡动脉桡侧凹陷中。避开桡动脉,直刺0.3-0.5寸。
-----------------------------------------------------------------------------------
四、寒露、霜降时节:刺肾经之阴谷。

主治:利尿通膀胱,可以治疗不育,男子的阳痿早泄,阴囊湿疹;女士的阴道瘙痒,指压该穴,对于治疗多汗症非常有效。能够治疗阳痿,疝痛,月经不调,崩漏,小便难,阴肿痛,癫狂,膝股内侧痛,泌尿感染,阴道炎,功能性子宫出血,精神分裂症。功能作用:除降浊气。
阴谷穴位于腘窝内侧,屈膝时,当半腱肌肌腱与半膜肌肌腱之间。正确的中医针灸按摩该穴位能够治疗阳痿、疝痛、月经不调、小便难、阴中痛、癫狂、膝股内侧痛等疾病。
直刺0.8~1.2寸;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灸之或泻之,热则水针或补之。阴谷穴位于人体的大腿内侧,膝盖关节内侧5厘米左右上方的穴道。
配照海穴、中极穴治癃闭;配大赫穴、曲骨穴、命门穴治寒疝、阳痿、早泄、月经不调、崩漏。
配肾俞、关元,有补肾壮阳的作用,主治阳痿,小便难。
配曲池、血海、曲骨,有祛风除湿,理下焦的作用,主治阴痛,阴痒。
功用:益肾调经,理气止痛。
主治病症
1.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泌尿系感染,阳痿,遗精,阴茎痛;
2. 妇产科系统疾病:阴道炎,外阴炎,功能性子宫出血;
3. 消化系统疾病:胃炎,肠炎;
4.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癫痫,精神病;
5. 其它:阴痒,膝关节炎。
治疗出汗的穴位与指压法
汗是由肾经与膀胱经支配。所以,称为“阴谷”即在膝盖关节内侧5厘米左右上方的穴道与称为“肾俞”即在第2腰椎左右2厘米处的穴位,对治疗多 汗症非常有效。阴谷能够缓和冲击肉体性、精神性的变化,更是有助于回复的穴位,肾俞穴是对因泌尿系统等不正常所引起的疾病,具有治疗效果的穴道。
一面缓缓吐气,左右同时用力按压这些穴6秒钟,至发痛的程度为止。每天需有耐心做此穴位指压30次。如此,多汗应可治愈。
-----------------------------------------------------------------------------------------
五、立春刺肝经之井——大敦,令木之生发顺畅。
2015年2月4日立春。春归大地,冰雪消融,万物复苏,柳丝吐绿,大自然一片欣欣向荣。同时自然界阳气也开始升发,那么我们应怎样“顺时养生”呢?
《素问·刺法论篇第七十二(遗篇)》“木欲升而天柱窒抑之,木欲发郁,亦须待时。当刺足厥阴之井”。肝木之气本欲向上升入脑中(肝血入脑),但冬至之后,小寒、大寒节气过寒而压抑木气不使之升,若要使木之升发顺畅,须待立春之时节,取用足厥阴肝经之井穴——大敦。
春天五行属木,而人体的五脏之中肝也属是木性,因而春气通肝。在春天,肝气旺盛而升发,人的精神焕发。可是如果肝气升发太过或是肝气郁结,都易损伤肝脏,到夏季就会发生寒性病变。因此,顺应天时变化,对自己的日常饮食起居及精神摄养进行相应调整,“未病先防,有病防变”加强对肝脏的保健正当其时。把肝这个解毒工厂建设好、经营好,人才不会得病,这里特别推荐三个脚上的肝经大药:大敦、行间、太冲。
1、大敦穴

大敦穴是肝经的第一个穴位,它在大脚趾内侧的趾甲缝旁边。“敦”是厚的意思,“大敦”就是特别厚。大敦穴又是一个井穴,“井”是源头的意思。“大敦穴”可以按摩,也可以艾炙,这里推荐针刺法。选用一次性无菌血糖针即可,针刺大敦穴出血,激发肝木之气生发顺畅。达到清肝明目之功效,可使您头脑清晰,神清气爽。
2、行间穴
“行间穴”在大脚趾和二脚趾缝上。它是一个火穴,肝属木,木生火,如果您肝火太旺,就泻其心火。而“行间穴”就是一个泻心火的穴位。春天肝火盛,会导致牙痛、腮帮子肿、口腔溃疡、鼻出血、舌尖长泡等症,这表明火已经从肝经进入到心经,多揉“行间穴”,就可以把心火从这里散出去了。
3、太冲穴
“太冲穴”在大脚趾缝往脚背上4厘米处,堪称人体第一大要穴。有人把“太冲穴”比作人体的出气筒,因为它是肝经的原穴和腧穴,是肝经的火穴,能够把肝气肝火消散掉。所以通过按揉“太冲穴”,可以把人体郁结的气最大限度地冲出去。
“太冲穴”很好找,在脚背上大脚趾与二脚趾结合的地方向脚腕脖子方向推,推到两个骨头连接的尽头就是太冲穴,按揉方法就是仔细找到最痛的点,然后从“太冲穴”向揉到“行间穴”方向推揉,就可以把有助于将肝火基本上泄发出去了。
--------------------------------------------------------------------------------
因天之序、合道而行;行善积德、恬淡内守;越感恩越恩,越分享越享!转载也是一种美德,欢迎转载!
给人利益、给人方便、给人欢喜、给人信心、给人力量、给人希望。这是活着的喜悦和价值!
大道医学自医医人群(群号:82768193)大道医学基础交流学习平台。自医医人、自助助人。
大道医学外治手法群(群号:263559392)内病外治手法交流平台。欢迎清一会员及有一技之长或接触体验过内病外治手法的朋友加入(加群请注明身份,否则不予批准)。
个人 QQ号:484789070
微信公众号:简易养生堂
个人微信号:jianyiyangsheng
个人新浪博客链接:http://blog.sina.com.cn/wangyingnuo2014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简易养生堂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