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 | 厥阴病临床解读之六:乌梅丸不是厥阴病的主方
2016/5/26 中医肖相如

     版权声明:本文原创和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医肖相如(ID:xiaoxiangru0011),尊重知识和劳动,无需授权即可转载,但是请务必注明原作者。

     乌梅丸证是蛔厥证,其性质和326条相似,属于寒热错杂之肝热胃寒。326条是厥阴病的提纲证,乌梅丸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了厥阴病的主方。

     蛔厥是由于一时性的剧烈疼痛所导致的阴阳气不相顺接,与疼痛性的休克相似,只要疼痛解除,其一时性的阴阳气不相顺接即可消失。因此,蛔厥的寒热错杂不是厥阴病的本质。由于热厥在正气衰败的情况下可以向寒厥转化,此时常出现寒热夹杂的情况,由原来的真热假寒(不是寒热错杂),转化为真热真寒(寒热错杂),由于机体内环境的紊乱,也可以临终前吐蛔,如果说厥阴病的本质是寒热错杂,在这种情况下的寒热错杂现象,或许能代表厥阴病的本质,这时针对寒热错杂的情况也可以用乌梅丸治疗,但是并不能与一时性的阴阳气不相顺接的蛔厥相等,两者有本质上的不同。

     乌梅丸针对的是寒热错杂证和蛔厥证,而寒热错杂和蛔厥并不代表厥阴病,所以乌梅丸不是厥阴病的主方。

     对厥阴病的临床解读就暂且告一段落了,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大家可以复习下前面对厥阴病的临床解读(点击可阅读原文):

     伤寒 | 厥阴病临床解读之一:厥阴病的基本概念

     伤寒 | 厥阴病临床解读之二:热厥和寒厥

     伤寒 | 厥阴病临床解读之三:四逆汤不是少阴寒化证的主方

     伤寒 | 厥阴病临床解读之四:寒厥不会有“厥热胜复”

     进入主菜单点击 已发精选可查看更多“肾病肾虚”,“两性”,“伤寒”,“医案”和对中医讨论的相关文章。

     健康|快乐|自由

     中医肖相如

     长按二维码关注微互动

     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投稿请发送至:xiangru66@qq.com

     新浪搜索:中医肖相如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中医肖相如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