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不醒”的不仅仅是装睡的人 | 医案
2016/7/27 肖相如频道

     病例概况

     初诊:

     患者,女,56岁,1987年9月12日就诊。

     主诉:多寐40余年,加重2年。

     现病史:患者少时因病曾服中药数剂,病愈后出现多寐至今。患者凡劳作之时,间而寐之,醒后如常,1日可达10余次,每次3~5分钟或10~20分钟不等。夜晚睡眠正常。近2年症状有加重之势,故来求治。

     刻下症:凡劳作之时,间而寐之,醒后如常,1日可达10余次以上,每次3~5分钟或10~20分钟不等。夜晚睡眠正常。自觉气短、胸闷,纳呆、饮食无味,口淡不渴,口涎较多,大便时溏。

     四诊:患者体态较胖,面色晄白。患者就诊之始,精神尚可,于问诊之中,坐而寐之,虽诊室噪杂,皆无影响,寐后呼吸缓慢均匀,有轻度呼噜之声,口角流涎,唤醒后如常。舌淡胖,苔水润,脉沉濡。

     诊断:多寐(脾虚湿盛,痰浊中阻)

     治法:渗湿化痰,健脾和中

     方药:治以《外台秘要》茯苓饮加减

     处方:茯苓20克,白术12克,甘草6克,人参6克,枳实6克,橘皮10克,生姜10克,半夏12克,石菖蒲10克,藿香20克。

     10剂,水煎服。

     二诊:

     诸症好转,痰涎减少,精神渐增。上方继服20剂。

     三诊:

     多寐较前减轻,间隔延长,次数减少,睡眠时间缩短。因纳谷不香,加砂仁9克。

     后以本方加减调治,渐趋正常。

     按 语

     此为肖明珍先生医案。

     《外台秘要》卷八引《延年秘录》茯苓饮:主心胸中有停痰宿水,自吐水出后,心胸间虚,气满,不能食。消痰气,令能食方。茯苓三两,人参二两,白术三两,生姜四两,枳实二两(炙),橘皮一两半(切)。

     多寐一证,较为罕见。但患者痰浊湿盛之征十分明显,且有遇劳易发之特点,属脾虚湿盛,痰浊中阻之证。

     古人云“阳入于阴谓之寐”。

     患者阳气久衰,湿浊素盛,困阻中焦,则口淡乏味,纳差便溏;上蒙清阳,则时而欲寐;近因年事渐高,体弱尤甚,故有加重之象。治以渗湿化痰,健脾和中为法。

     方中茯苓渗利水湿,半夏燥湿化痰;伍以枳实、橘皮行气化痰;人参、白术、甘草补脾益气;石菖蒲化痰开窍;藿香砂仁芳香化湿。诸药合用,使湿祛痰化,中气振奋,正旺邪退,而诸症向愈。

     本文 摘自:肖明珍.”怪病治痰”医案三则.中国民间疗法,2008(2):55。由篮子整理编辑,仅供学习交流,转载请注明来源出处。

     猜你喜欢,点击可阅读原文:

     怎么睡觉,你真的懂吗?

     生物钟:生命的时间节律

     脉诊之四:失眠的治疗

     进入主菜单点击 已发精选可查看更多“肾病肾虚”,“两性”,“伤寒”,“医案”和对中医讨论的相关文章。

     健康|快乐|自由

     中医肖相如

     长按二维码识别加关注

     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投稿请发送至:xiangru66@qq.com

     新浪搜索:中医肖相如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肖相如频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