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国强教授拓展运用《伤寒论》的经验(下篇)
2016/9/29 肖相如频道

     肖相如按:

     前两天跟大家分享了梅国强教授拓展运用《伤寒论》的经验(上篇)和梅国强教授拓展运用《伤寒论》的经验(中篇),今天是最后一篇,下篇。不知道前两天的文章有没有给你学习和应用《伤寒论》的启示呢?今天的文章约4000多字,希望大家能够受益。

     六、厘定征候,重新认识

     《伤寒杂病论》虽为仲景手笔,而今之《伤寒》曾流散民间,私相授受,辗转抄录,复经王叔和整理成册,虽功绩卓著,然不无错漏之嫌,或因古文质朴,义有未详者,故对某些条文,或某方所主之病证,实有厘定之必要,厘定之法,可从考据入手,亦可从临术实践入手。往往厘定证候之日,便是拓展经方运用之时,今从临床实践举例如下。

     如71条“太阳病发汗后……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此为太阳蓄水证,用五苓散化气行水,势所必然。

     然72条“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本条但曰烦渴,未及小便利否,历来注家多将本条与71条对勘,谓本条省略了小便不利之主证。

     笔者每读至此,常掩卷自忖,设果如注家之言,则本条与71条何异?似无并存之必要。 若本条即以烦渴为主证,又用五苓散主之,则渴从何来?是必膀胱气化不行,津液偏渗于前,而能正常运行之津液减少,津少必渴。然而渴饮无度,必小便频多,方能水津平衡,愚以为此即72条消渴之真谛。

     诚然临床实际中,确有部分病例烦渴不止而小便频多,究其成因,较为复杂,其中有津液运行失常而致者,用五苓散通阳化气,从而津液运行复常。正合《素问·灵兰秘典论》:“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可见膀胱气化功能正常与否,其义有二:首先膀胱所藏之津液,在气化作用下,复归津液运行之轨道,其浊者,排出体外,反此为病,见前71条所述之证。

     再者,膀胱所藏津液,其来源大致有:小肠泌别清浊,而渗入膀饮胱;饮入于胃,由脾上输于肺,由肺而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肾为水脏,对膀胱有供养和促进作用,源流若是,而膀胱能藏与否,亦赖其气化功能,若膀胱气化不健,津液失藏,则必然小便频多,而烦渴不止。“以五苓散复气化之职,即所以能藏津液,惟其津液能藏,则渴止而水泉有所制约,《素问·脉要精微论》曰:‘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令人群疑冰释”。长按二维码识别加关注

     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投稿请发送至:xiangru66@qq.com

     新浪搜索:中医肖相如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肖相如频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