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一场蒙得“生无可恋”的考试
2016/10/1 肖相如频道

     肖相如频道

     版权声明:本文原创和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肖相如频道(ID:xiaoxiangru0011),尊重知识和劳动,无需授权即可转载,但是请务必注明原作者。

     大家国庆假期快乐!

     看完文章就可以好好给祖国母亲过生日啦~

     这是我的学生近日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亲身感受,问题多多,好像有点“生无可恋”的样子耶!

     我在当医生的过程中,突然就有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好在我们这些老医生被豁免,不用考就给了我们一个证。虽然我幸免于考了,但是我一直质疑其合理性!

     一个对医学毫无意义,纯属劳民伤财的,增加社会运行成本,否定医学教育,愚弄成千上万医学生的考试,为什么还要继续存在?究竟是谁需要这种考试存在?欢迎大家讨论!

     9月24日、9月25日,中医执业医师笔试考试如火如荼地开展着。

     北京的考点就在北京中医药大学,考试时间为期整整两天,中基、中诊、中药、方剂、中内、针灸、中医儿科、中医外科、中医妇科、西医诊断、西医内科、传染病学、医学伦理学、卫生法规,14门课程同步考,考试形式是每半天150分钟考150道单选题,通过方式以百分率来计算。当然在这之前还有实践操作考试,中医四诊、推拿针灸、体格检查、西医操作等等。

     作为一名正常地、顺利地完成五年制中医医学教育的学生,我有几点疑(tu)问(cao)。

    

     为什么我们学习了5年中医,每学期有各种考试,最后还有毕业考试,上研究生还有研究生考试,还有复试,面试等等,但是成为一名医生,还要进行一项这样的执业医师考试?

     并且,要求有专业学历的学生需要参加工作1年后才可以考执业医师,也就是说,5年的院校教育还不足以让我们有资格成为一名医生。

     作为一名学生,我们从小就是从各种考试中挣扎过来的,我们似乎都已经习惯被安排各式各样的考试。可是,我们都很少去想考试的意义。

     在我看来,考试应该是检验是否掌握知识的一个手段。作为医生,学到老学到老,自然也要考到老,这倒是可以被理解。只是很奇怪,他们不相信我们5年所学的,却相信毕业后经过1年的工作和1场考试,我们就可以胜任医生这个职业了?

     我会用这样的理由麻痹自己:医生和其他职业可不一样,医生直接打交道的是生命。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举双手双脚赞成医生的选拔应该严肃严肃再严肃,认真认真再认真,谨慎谨慎再谨慎,负责负责再负责。

     培养一个合格的医生难,所以更需要精心策划,合理安排。

     但是,反观考试内容,只要中医学出身的学生,无论学习程度如何,只要付出一部分时间去背书,都是可以通过考试的,甚至由于他们离学习这些知识的时间更近一些,比工作1年之后的我们更加容易通过这个考试。

     那么,这场考试的意义在哪里?

     5年学完了,还不能合法用中医知识给人看病?这个效率实在令人质疑。还需要通过一场全是选择题的考试才有资格拥有处方权,才能合法给人看病,这个做法着实让人费解。

     这个考试为什么不是在5年学习中就完成的呢?学生毕业了为什么还不能成为医生呢?教育的自信在哪里?非要一场考试来决定吗?

     哦!原来本科阶段,虽然你用经方已经治好过了N多家人和自己,已经用西医知识鉴别诊断过了N份检查结果,但是这样毕业了,你并不能成为一名中医。

     ??

     既然要考试,为什么是考这些内容?

     说实话,执医考试并没有很困难,对于没有考试焦虑症和平时稍微靠谱一些的小伙伴来说,在通过的百分率中,绝对是分子部分,而不是分母部分。

     但是执业医师考试要考这些内容真的有点儿奇怪。

     中医学的核心知识,不应该是《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神农本草经》等等吗?

     中医执业医师的考试并没有包括这些,也没有个人中医学思维的阐述。(据说执医考试要改革,似乎有意向将四大经典加入考试范围,只是不知形式如何,时间如何,还是据说只能是据说?)现在,考试执行者认为,学完了中医四大经典、中医内外妇儿,再加一点西医知识,就可以成为中医了。

     我是这样说服自己的:经典已经被包括在中基、中诊、中药、方剂、中内……里面了!可是,真的包括了吗?

     但凡学习中医的人,不论是中医生,还是爱好者,或是专家们,都认为《伤寒论》是方书之祖,张仲景是医圣。

     身边有一些中西医结合专业的专业型硕士小伙伴们,辛苦规培之后,拿规培证,毕业就有资格直接进医院工作,可是在他们本科阶段,他们的学校却没有教他们《伤寒论》,着实替他们可惜,也为自己本科就在北中医学习,偷偷乐一会。

     医圣的东西都不是考试的重点,甚至不学了。哦!原来现在的中医内外妇儿学已经是超医圣了。

     ???

     为什么这是一场蒙得“生无可恋”的考试?

     我不算是一个有考试焦虑的人,所以考完了这件事也就翻篇了。但据身边一些小伙伴们反映,这是一场蒙得颠三倒四,蒙得很爽,蒙得生无可恋的考试。

     面对考试,有这么一句流行语,“考神保佑,考得全会,蒙得全对”。反观自己,我的确也有一部分是蒙的。比如中医内科,治法是活血祛瘀呢,还是活血化瘀?再比如,中医外科考了一些素昧平生的丸散膏丹等等。

     想想,这个考试还真会让人有点 “发蒙”。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的参考书、习题集加起来约有20厘米厚。这些内容是本科五年的部分内容,但是这样的组合似乎不大实用啊!对临床似乎没有太大的指导性作用啊!

     我想,只要是能治好临床疾病的,有利于临床的知识,大家肯定愿意学,而且愿意好好学。若这是立身之本,怎能不好好学,现在大家都“发蒙”,问题在哪里?

     再看看一些经过如此考试的中医院的中医们,有时候,有些人并不屑于开中药。他们会告诉患者,不用吃中药,吃中药也治不好病,中药只是安慰剂效应。

     他们会这么想,这么做,除了一些工作效率之类的事情压着,还有就是从内心深处,他们并不真正相信中医吧。

     其中,一个核心问题就是,一个国家级的考试默许了这样的一个命题:通过规定的执医考就可以成为中医了。从此,中医的好坏荣辱就和这个人挂上钩了!

     但是,中医执业医师所考的内容并没有“效若桴鼓”、“其效若神”的效果。而用这套理论塑造的中医们,慢慢地发现“中医”没用,自己受了欺骗,所以他们弃之不用,改用其他方法。

     呜呼哀哉,中医不信“中医”,挺讽刺的一件事情。但是,我们要明白,他所不信之“中医”,乃是他们所学所考之中医,而非真正之中医。真正的中医应当比现在更加有疗效,更加自信!

     !!!

     用肖师在启发我写这篇文章时说的一句话作为结尾。

     这样的考试显示了考试组织者的威严,刷新了他们的存在感,制造了新的就业岗位,增加了考生负担,加大了时间资源的消耗,可是,对医学有何意义?

     PS:你有一个机会采访肖老师哦!哈哈,怎么回事呢?点击左下角的阅读原文去看看吧~

     猜你喜欢,点击可阅读原文:

     大学老师为学而生

     医生应该去基层看看

     如何培养中医研究生?

     进入主菜单点击 已发精选可查看更多“肾病肾虚”,“两性”,“伤寒”,“医案”和对中医讨论的相关文章。

     健康|快乐|自由

     肖相如频道

     长按二维码识别加关注

     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投稿请发送至:xiangru66@qq.com

     新浪搜索:中医肖相如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肖相如频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