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唇颤阴虚故 | 名医医案
2016/10/2 肖相如频道
消 渴 唇 颤
张鹳一先生医案
【病例概况】
陈某,女,64岁,农民。1978年10月8日初诊。
患消渴病已3年余,每日饮水达四五暖瓶(五磅瓶),小便一昼夜15次左右,量多。尿糖、血糖试验均为阴性。自去夏以来,口唇颤动,不能自制,无片刻休止时,且影响进食。
其子侄辈皆医生,累治无效。遂来就诊。
患者口燥咽干,思饮不已,胸部痞塞,食欲日减,头晕身倦,心烦盗汗。
望其舌鲜红无苔,诊其脉弦强而数,但重按无根。证属阴虚火浮,肝风扰脾,治宜补阴纳阳,濡肝益脾,处方:
大熟地黄45克,枸杞子30克,白术30克,山药30克,党参15克,肉桂9克,附子9克,干姜6克,牛膝15克,补骨脂15克,益智仁15克,莱菔子15克,鸡内金9克,天麻9克。
3剂,水煎服。
10月12日复诊:渴饮大减,每昼夜只需一水瓶,但嘴唇仍颤动不已,上方加豨莶草20克,钩藤20克,白芍15克,胡麻15克,以清镇肝阳,熄风止颤。
连服7剂,痊愈,至今未再复。
【按 语】

本病虽有口渴、舌红、脉弦数等症,但不能误认为是实火所致。因脉虽弦数,而重取无根;且病程已迁延3年余,如是实火,早已燎原;况又唇颤,显系肝风内动,皆由肾水素虚,不能涵木而风生,阴不能庇阳而火浮所致。故治则重在补肾水,濡肝木。
诚如《景岳全书》所云:“凡治消之法,最当先辨虚实……为实火致耗津液者,但去其火,则津液自生而消渴自止;若由真水不足则悉属阴虚,无论上、中、下急宜治肾,必使阴气渐充,精血渐复,则病必自愈。”
方中之所以用桂、附,义在助肾阳蒸水上潮而止渴,又能引浮火下行以归元,一箭而得双雕。
二诊渴减而唇仍颤动,因唇属脾,颤动为肝风、肝阳未潜,扰脾不已之故也。所以加入豨莶草、钩藤、白芍、胡麻以柔肝熄风。全方调配合法,故仅用10剂而多年痼疾告愈。

本文 摘自 《张鹳一医案医话集》。由篮子整理编辑,仅供学习交流,转载请注明来源出处。
猜你喜欢,点击可阅读原文:
肾虚 | 君行千里,莫食枸杞
肾虚 | 补肾名星“六味地黄丸”家族
饮食养生误区:肾虚并不都能吃腰子、食物的寒热不是指温度
进入主菜单点击 已发精选可查看更多“肾病肾虚”,“两性”,“伤寒”,“医案”和对中医讨论的相关文章。
健康|快乐|自由
肖相如频道

长按二维码识别加关注
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投稿请发送至:xiangru66@qq.com
新浪搜索:中医肖相如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肖相如频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