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景假道祛邪之一 | 胆腑热结泻阳明
2016/10/6 肖相如频道

     版权声明:本文原创和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肖相如频道(ID:xiaoxiangru0011),尊重知识和劳动,无需授权即可转载,但是请务必注明原作者。

     疾病的发生不外乎正虚和邪实两端,治疗相应地也就扶正和祛邪两大法。

     扶正的方法姑且不论,祛邪的途径有多少呢?很少!

     发汗、利尿、催吐、通便。特别是一些有形的病邪,能用的就只有吐和泻,而吐和泻的通道都是消化道。

     对在消化道的病邪用吐法和泻下来治疗当然是可以的,如阳明腑实证用承气汤泻下,但是,体内还有很多病邪并不在消化道,那怎么才能将这些病邪祛除出去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仲景是怎么办的。今天首先讨论热结胆腑怎么祛邪外出呢?

     一 伤寒论原文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伤寒 103)

     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伤寒 165)

     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但结胸,无大热者,此为水结在胸胁也,但头微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伤寒 136)

     大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芍药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生姜五两(切) 枳实四枚(炙) 大枣十二枚(掰) 大黄二两

     上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一方用大黄二两。若不加大黄,恐不为大柴胡汤也。

     二 原文探讨

     原文第103条所提到的表现,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第165条所提到的表现,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呕吐而下利。

     综合起来就是心下(就是在胆囊的位置)拘急胀满疼痛,呕吐严重,大便泻下(大多是溏泻不爽,也有便秘者),发热,汗出。

     这一组表现,是热结胆腑的表现,和现在西医诊断的胆囊炎、胆石症的症状相似,也就是说热结在少阳的胆腑,不在阳明的胃肠。

     原文第136条更加明确了这个问题,“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

     这条原文是为了区别大柴胡汤证和大陷胸汤证,这两个方证的性质都属于热结在里,但是部位不一样。

     大柴胡汤的这些表现是与少阳相关的,就是在热结在里的同时,有往来寒热,而往来寒热是病在少阳的特征,因此是大柴胡汤证。

     这里提出往来寒热来,是提醒医生在临床上见到热结在里的证候时,要注意是不是与少阳相关的大柴胡汤证。

     上面提到的“呕不止”,就是呕吐的症状很突出,这也是少阳的特征,因为少阳是喜呕的;胆囊部位的拘急胀满疼痛等,部位就是少阳的经脉循行的部位,与胸胁苦满、胁下硬满等少阳的特征相似。

     总之,大柴胡汤证是病在少阳胆,而不是病在阳明胃肠。

     三 胆腑的热结怎样才能祛除出去呢?

     胆没有直接通到体外的通道,但是可以先将胆腑的热邪引致阳明,再通过泻阳明使少阳胆热假道阳明而排出体外。这就是大柴胡汤的意思。

     柴胡、黄芩入胆经,清胆热,枳实入胃经,大黄入胃和大肠经,引少阳胆热入阳明,假道阳明而泻热外出。

     对大柴胡汤证的理解,一般认为本证属于少阳兼阳明,所以治法是清少阳与泻阳明同用。这种理解不影响治疗,但对假道祛邪的理解就不深刻。

     认真辨析就可以发现,大柴胡汤证的热实不在阳明。

     “心下急,或心下痞硬”的部位是在心下偏右的地方,即胆囊所在的位置,不是阳明的腹部胀满疼痛或者绕脐疼痛;“呕不止”是少阳病的特征;“下利”是胆热的特征,不同于阳明腑实的大便秘结或热结旁流,而是胆热所致的大便泻下粘滞不爽。

     我的硕士导师湖北中医药大学的梅国强教授认为,大柴胡汤证可以作为少阳的腑证,临床用于胆囊炎、胆石症等胆系疾病疗效卓著,可以证明其病位在少阳,而不在阳明。

     热实在少阳,治疗则在清少阳的同时泻阳明,是假道阳明以祛除少阳的实热。

     猜你喜欢,点击可阅读原文:

     肖相如教你用小柴胡汤 | 伤寒

     肖相如小柴胡汤验案 | 医案

     推陈致新之大黄 | 中药

     进入主菜单点击 已发精选可查看更多“肾病肾虚”,“两性”,“伤寒”,“医案”和对中医讨论的相关文章。

     健康|快乐|自由

     肖相如频道

     长按二维码识别加关注

     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投稿请发送至:xiangru66@qq.com

     新浪搜索:中医肖相如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肖相如频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