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通知:以下所有人员,请速回河南!!!
2016/5/21 郑州市现代妇科医院

    

    


    

     通知!通知!紧急通知!

     郑州滴,洛阳滴、开封滴,

     平顶山滴,安阳滴、鹤壁滴、新乡滴、

     焦作滴、濮阳滴、许昌滴、漯河滴、

     三门峡滴、商丘滴、周口滴、驻马店滴、南阳滴、信阳滴、济源滴...

     所有河南的姑娘小伙们,

     不管你们是在北京、天津、广州、深圳、上海,

     还是在美国、欧洲、非洲…

     不管你是在单位还是企业;

     是老总还是打工仔;

     不管你们手拿的是三星,苹果,还是国产小米、华为;

     不管你穿的是阿迪、耐克,还是路易威登;

    

     不管你在外面混的多么潇酒,

     浑身充斥的是GUCCI、香奈儿还是爱马仕;

     更不管你是叫lisa、lucy还是linda.......

    

     现在正式通知你们:

     妮子,二蛋,大伟,春花,杜鹃,狗蛋儿们,

     你们家马上该割麦子了,

     请你坐上到河南的大巴、高铁、火车、飞的,

     赶紧回家

    ,

     换上解放鞋,旧衣服、旧裤子,

     你妈叫你回家帮忙割麦子啦!!

    

    

    

    

     2015年,河南粮食产量有多牛?

     全年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增

     第一次突破1200亿斤,达到1213.42亿斤

     小麦依然是河南粮食的大头

     总产量700.2亿斤

     “中原粮仓”可不是白叫的

    

     又到一年收货时,期待今年好收成!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真的不捣(骗人的意思)你们,再有几天,河南的田间地头,热火朝天的收麦景象↓↓

    

    

    

     在河南,金黄的麦子马上成熟,处处都是一派丰收的景象,农民朋友抢抓晴好天气等有利时机,开展收割晾晒。

    

    

    

     如今都是收割机上场,可以边割边收,真是省心又省事呀!

     瞅瞅,咱河南400万台农机备战三夏,已经准备妥啦↓就等你啦~

    

     然而,时间往前推十五到二十年,提起割麦,用农民自己的话说,那可是“累死人的活儿”。那时候,农村人根本没见过联合收割机,人们用老祖宗留下来的镰刀,几千年一成不变地用双手一镰一镰地割着麦子。

    

     割麦、捆麦、装麦、拉麦、卸麦、堆麦、打麦、扬麦、晒麦……一到“三夏”时节,农民那个忙呀,简直是“连轴转”,恨不得一个人能当两个人使,恨不得不吃饭不睡觉才好呢。

     大人孩子,男男女女,甚至连耄耋老人都齐上阵。学校放麦假,老师、学生回家干活。家里在外工作的亲人,也请假回乡,帮助收麦。

     小时候老家割麦的情景,河南的小伙伴还记得吗?大河君带你回到多年前收麦的场景,看看故乡的似曾相识的风景,感叹下岁月吧~

    

     二十年前,

     河南几乎还没有自动收割机,

     更没有现在的联合收割机,

     人们都是这样用镰刀割麦子的。

     割完麦子,还得把它拉倒场院里,

     这时候是用牲口的用牲口,没牲口就得用人力。

    

    

     曾记得先辈们高超的割麦技术-------又快又多,麦茬又短又平,这是现代收割机割的麦茬,跟猪拱的一样...

    

    

     后来慢慢用拖拉机

    

     早上农民把割回来的麦子散落到场里,先让太阳暴晒,然后一遍一遍的翻,等到下午太阳把麦秆晒干了,再让拖拉机一遍一遍碾,直到麦粒与麦杆脱离。

    

     周而复始,一圈接着一圈狂转碾场之人...

    

     压好了,就得起场,

     这是起场用的叉子和耙子!

    

    

     儿时的打麦场,

     大人的繁忙场,孩子的欢乐场。

    

     如果说现在的孩子有充气蹦蹦床,

     那麦秸垛就是我们的蹦蹦床。

    

     无所顾忌,肆无忌惮,

     藏老猫,不怕磕着碰着。

    

     把没有麦粒的麦秸秆堆成麦秸垛,

     堆出一个既稳定又漂亮的麦秸垛也是需要技术含量的。

    

     该扬场啦。

    

     趁有风的时候,

     用木掀把轧下来的麦粒迎风抛向空中,

     借用风力吹去麦糠等杂物。

    

    

     那时候最怕的就是帮大人张口袋,一股土腥味,还是忍着一麻袋一麻袋的往里灌。

    

     扬麦场景,那时候还可以用的是四轮拖拉机带着风扇,风老大了...

    

     没有风扇的,通常靠自然风,好像没风了,等一下...

    

     麦粒和麦穗分离要经过很多次扬场分离。

    

     盛夏抢粮,老人, 孩子全民参与...

    

     趁天还没黑,陈天还没黑,大家争分夺秒的把晒干的麦子装进口袋,那时候雨水说来就来...

    

     农民的日子-----从白天到黑夜不停劳作的生活...

    

     年龄越大的人扬场水平越高,尘土和柴屑飞走了,麦粒堆积的很干净...

    

     小孩子无忧无虑的坐在口袋上,或者躺在麦堆上,尽情的玩耍。

    

     干农活也需要团队协作,有时候几家人一起协作,密切合作一起干活,汗水与快乐一起飞扬...

    

     晒麦子,已经看不到这样的大场了,好还念以前的大场,晚上小朋友一起玩游戏...

    

     晚上装起来,白天又倒出来晒,一遍又一遍的暴晒,一直到全部晒干,每一粒小麦蕴含着农民多少汗水与辛劳...

    

     扬麦的确是一个难以掌握的技术,一个真正的庄稼汉是必须掌握的。

    

     现在老家已经看不见这样的房子,对于城里人来说,这已经成为了艺术了...

    

     那时候看着大人把麦秸一层层堆起来,觉得好厉害啊...

    

     炎热的盛夏,忙碌的季节,丰收的喜悦,农民的追求...

    

     炎热的夏季,大树底下凉快至极,但劳作的人们没有机会享受这一丝清凉...

    

     只有年迈的老人借捡韭菜的机会在大树底下做暂时休息...

    

     勤劳的农民,淳朴的脾性,自给自足的人生态度,这么多的袋子,有一半还要养活不干活的城里人,交公粮...

    

     认真点,每一粒都付出了辛勤的汗水,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脱粒后软绵绵的麦草需要有技术的农民一层一层堆积成优美的形状,以便后来喂牲畜或做饭生火之用。

    

     从高处鸟瞰麦场上顶着烈日辛苦劳作的人们,这些场景勾起多少70后童年的美好回忆...

    

     农民的日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真实写照...

    

     收回来没碾的麦子,这是机器收割的,杂乱一片...

    

     这一袋袋沉甸甸的麦子,是农民朋友一年的辛苦换来的劳动成果,还要有一半交公粮...

    

     麦子入囤之前还得晒干了,

     要不会生虫。

    

     最后就是装袋运回家了。

    

     无人玩耍的麦秸垛,显得异常孤单。

    

    

     麦秸垛,青麦芽……,

     这一雨后初晴的乡村景象

    

     这一系列生动的场面,将成为过去20年中国农民夏忙辛勤劳作的活化石。

     最后致那些年一去不复返的时光。

     河南人,你妈喊你回家种地啦

     不管你能不能回家

     爸妈在家收麦、干农活真的不容易

     别忘了都常打个电话给爸妈哦

     文章内容来源于大河报,文章很具人文情怀,仿佛把大家带回到久远的童年,品味过去岁月的芳香。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小编立即删除。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郑州市现代妇科医院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