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健身,过量了吗?
2015/12/25 硬派健身

● ● ●
Q:斌卡,为什么你推荐反手窄距练背阔肌呢?我看我们健身房大牛都是练的正手宽握引体向上啊!为啥只有你们硬派说窄距反握好?(相关阅读?练背,它必不可少!)

A:要说大牛的话,健美届的背部传奇耶茨,算是大牛中的大牛了吧,也不是我们硬派的人啊……
而耶茨赖以成名的圣诞树背部,可以说就和他练反手窄距高位下拉密切相关。
TIPS
耶茨的独门练背器械鹦鹉螺机,运动轨迹和反手窄距高位下拉非常类似。

耶茨著名的圣诞背,圣诞节快乐!
当然,我也不是说正手宽握就不好。简单说,正手宽握是背部综合比较好的(除了训练背阔肌,还能训练上背肌群和三角肌),而反手窄距,由于更符合背阔肌的发力原理,练背阔肌最佳。

反手窄握,背阔肌激活NO.1!
为什么很多大牛会采用正手宽握呢?个人分析可能有两方面考虑:
首先,在引体向上过程中,我们的负重是由自己体重决定的,对于大牛来说,背部已经训练到一定程度,轻松做起自己1.5倍的体重不是个事儿。这时就需要增加难度或者负荷,而正手宽距,可以更好地增加重量。

手间距越大,负荷越大
另外,我们说过,男性练背的目的,在于让整个背部轮廓向外扩展,训练的重点,则主要是身体轮廓最外边的肌群。(相关阅读?背部训练?男女大不同!)
而背部的宽阔,也是分上背和背阔的,背阔决定着你腰两侧的两大扇肌肉,而上背的肩背、腋下大圆肌等地方,同样对于你打开上背部轮廓很重要。

反手更针对背阔,正手宽距,则更加考验上背肌群的发力,同时,对于三角肌后束的训练效果也更强。上背和背阔都通吃,整体背部综合效果更好。
事实上,真正的大牛,对自己的训练水平和需要强化的地方都会有比较清楚的认知,所以练什么也不用觉得奇怪。
而对于初学者或者是新手而言,找到目标肌群的训练感觉,和相应的最佳激活刺激,才是训练重点。当你进阶到一定程度后,你自然也就会根据自己的不同目标,去选择更适合自己的训练方式了!

● ● ●
Q:斌卡,你说力量训练,如果为效果好或者突破“瓶颈”,应该训练到极限,那练完的第二天,应该继续训练吗?(相关阅读?运动到极限,还要坚持吗?)
A:嗯,还是得不同情况不同分析。
首先说,虽然建议为了突破自己,有的时候我们得逼自己一把,训练到极限。
不过我们毕竟也是凡人之躯,如果不顾忌客观情况,每天每次都用很大强度很大负荷训练的话,很容易就会导致训练过度;物极必反,甚至会引起免疫力下降,越练越弱……
所以在身体觉得疲惫(心理疲惫不算!)的时候,就不应该再继续训练,而是应该好好休息咯。(相关阅读?不去更累!上完班很累能去运动吗?)
如何判断自己的身体是不是真的累了呢,有一个比较常用,也非常简单的视觉自测法,大家可以学习一下,作为日常有没有运动过度的判断。
你,运动过度了吗??
视觉自测法
?寻找视觉标杆
平日里,你可以先找一个视觉的远端标尺,距离范围刚好够自己能比较清晰地阅读上面的字迹。比如隔自己五米开外的一个示意板,窗外的一个超商招牌等。
?判断是否生理疲惫
当你觉得疲劳,并有一些其他的常见生理疲劳症状时(比如睡眠浅、睡不好、注意力不能集中、触觉不灵敏等),就去看看你选的视觉标杆。
如果很明显的觉得视觉变模糊、字看不清了,一般来讲就可能是运动过量,需要好好休息了。
● ● ●
最后是前两天那篇关于“想要看着瘦,减几斤才够”的文章,特别巧的是,我们在文章里引用的研究,刚好就有硬派的小伙伴参与其中!

我硬派的小伙伴都已经占领全球了,感觉还是很开森啊!
有那么好的机会,我也专门咨询了下冯今月童鞋关于研究的细节。

当时我们在文章里说到,“吸引力这种事儿,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环境和社会因素、不同人种差异,情况都不一样,所以仅供参考”。
不过看样子,研究人员在做这项调查时,已经有考虑了人种和文化背景的问题,得出的结论通用性也相对更高些,所以这项研究也还是比较靠谱的。
当然,这类认知类的定性实验,本身就会受不同被试者的主观判断,对结论有很大的影响。
而且就像冯童鞋说的,该项实验用的是电脑合成的模型头像,和真人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也是该实验的局限性所在,也并不是放在每个人身上都适用,所以还是“仅供参考”哈~

最后,我也在后台看到有童鞋说,欧美人无论是脸盘大小、还是身材上,感觉多比亚洲人有优势,感觉一开始就输在了起跑线上……
对此我只能说,虽然脸蛋不是你可以决定的,但是身材比例却是你可以练出来的嘛!
而且亚洲人不是还占着显年轻的优势嘛,所以童鞋们,还是那句老话,好好运动,逆天改命啊!(相关阅读?天生就胖?好好运动,逆天改命!)

想加入硬派健身?回复 找伙伴 一起让健身变得更好!



点击原文链接,参与硬派讨论活动,还有奖品等着你!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硬派健身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