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一样的健身动作,到底哪不同?
2016/3/7 硬派健身

    

     10秒看全文?

     俯卧撑、卧推都练胸,高位下拉、引体向上都练背,那有什么区别?

     近固定:动作过程中躯干相对不动,起支撑作用,比如卧推、高位下拉

     远固定:动作过程中四肢相对不动,起支撑作用,比如俯卧撑、引体向上

     为什么建议近远固定动作相结合:

     训练肌群更全面:不同固定条件下,靠近固定点的肌群激活水平更高;

     综合提升运动表现:近远固定相结合,相比一种训练方式,更能提升肌肉力量和爆发力。

     健身训练中,有一个问题估计困扰过很多朋友:

     卧推、俯卧撑都是练胸的,高位下拉、引体向上都是练背的,既然都练同一个部位,那为什么既要练这个动作,又要练那个动作呢?

     我猜有童鞋可能要说了,那是因为一个适合在家练,一个适合在健身房练呗~

     嗯……也对也不对(当然,上面这也是一部分原因啦= =),毕竟从科学角度来说,肌肉训练其实还是件有点复杂的事儿……

     俯卧撑引体向上,有什么相同?

     拿卧推举例,即使都是卧推,运动轨迹基本无差,负荷不同、握距不同、甚至动作中的一些角度不同,也会对相关的肌群起到完全不同的刺激效果。(所以咱们光是一个卧推,就写过小两万字的专题了……)

    

     比如我们介绍过的塑形卧推和力量举卧推,同样都是卧推,目的和效果却都不一样(相关阅读?有型还是有量?——力量举卧推VS塑形卧推)

     更别提动作轨迹还不一样的两个动作了……

     不过,回到最开始的问题,将卧推和高位下拉归一类,俯卧撑和引体向上归另一类,除了适合在哪练外,从肌肉本身的固定角度来看,也的确有一定的相似性。

     这也就是我们下面要给大家介绍的一个概念:近固定&远固定。

     近远固定,什么鬼?

     首先说,所谓的近远固定,主要是指动作过程中,肌肉的相对固定点在起点还是止点。

     比如卧推和俯卧撑,虽然都是练胸,但在这两个动作中,胸大肌的相对固定点却并不一样哦:

    

     胸大肌结构示意图

     我们知道,胸大肌起于锁骨内,止于肱骨大结节嵴,所以胸大肌的起点可以看作在躯干,止点在手臂

    

     卧推动作时,身体躯干固定,手臂带动胸大肌止点相对移动,是个近固定动作

     而俯卧撑时,手臂起支撑作用(止点相对不动),躯干相对移动,则可以看作是远固定姿势

     同样的道理,放到高位下拉和引体向上上,躯干固定的高位下拉,是近固定动作;躯干相对移动的引体向上,就是远固定动作

     近固定?远固定?

     近固定:肌肉起点相对固定,一般躯干相对不动,起支撑作用,比如卧推、高位下拉;

     远固定:肌肉止点相对固定,一般四肢相对固定,起支撑作用,比如俯卧撑、引体向上;

     无固定动作:肌肉起止点都不固定,比如卷腹等。

     近远固定,有何不同?

     那么,近远固定动作,除了肌肉相对固定的起始点不同,对肌肉的刺激又有什么不同呢?

     根据相关动作的肌电水平刺激,研究人员发现,不同固定条件下,越靠近固定点的相关肌群,在动作中被激活的程度越高

     为了方面大家更好的理解,咱们再拿高位下拉和引体向上举例,先看看它们在动作过程中的相关肌群发力顺序:

    

     首先是高位下拉,动作过程中,靠近躯干的肱三头肌长头和三角肌后束,作为伸肩肌群先“主动”发力,之后再带动肱桡肌和肱二头肌等屈肘肌群发力。

     而引体向上时,向上的过程要先通过肘关节弯曲来发力,此时肱桡肌和肱二头肌这两个屈肘肌群“主动”发力,然后带动伸肩肌群“被动”发力

     而越靠近固定点,在运动中越先发力的相关肌群,相应的募集程度也就越高。

     在一项实验中,研究人员对比了高位下拉和引体向上动作中,除背阔肌外的相关肌群募集程度

    

     数据显示,在高位下拉过程中,肱三头肌长头和三角肌后束的激活程度更高

     而在引体向上过程中,肱桡肌和肱二头肌的激活程度则更高

    

     也就是说,肌肉固定点不同,重点刺激和激活的相关肌群也不同,在一个动作中,靠近固定点的相关肌群,可以被更好地激活。

     所以如果想要全面系统地刺激目标肌群,采用近远固定相结合的方式,肯定比单一的一种肌肉固定方式更好

     近远固定结合,运动表现更高

     除了刺激到的目标肌群不同,还有研究发现,肌肉训练过程中,近远固定相结合的方式,对比单一方式训练,可以更好地提高动作速度,对提高运动表现也有更好的效果

     在另一项相关研究中,研究人员对比了只采用近固定动作(对照组)和近远固定相结合的训练(实验组),在9周相同训练频率和训练负荷下,动作中位和末端的速度变化

     结果表明,采用近远固定相结合的方式,对动作速度的提升明显高于对照组

     研究人员表示,在相同训练强度下,采用近远固定相结合的训练方式,对肌肉力量、肌肉爆发力等的提升,都明显更高于只采用近固定训练动作

     所以总的来说,想要肌肉训练能有更好的效果,采用多种训练姿势,比如不同负荷、不同握距、近远固定相结合等,才是全面综合的训练方法。

    

     ①刘刘永在. (2010). 不同固定条件下拉引动作肌肉工作特征的比较研究. (Doctoral dissertation, 北京体育大学).

     ②徐和庆, 林正锋, & 王永斌. (2002). 肌肉固定工作方式对动作速度训练效果的影响. 体育科学, 22(1), 113-115.

    

     想加入硬派健身?回复 找伙伴 一起让健身变得更好!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我们,一同前行!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硬派健身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