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解剖列车精要
2016/9/22 针刀医学分会
针刀医学分会ID:zhendaochenzhao
我们长期致力于针刀医学技术推广、学术交流、培养针刀人才,针刀科室建设;以引领针刀事业健康、稳步、快速发展为宗旨,力争成为针刀医师和政府间沟通和联系的纽带;服务为宗旨,满意为目标。咨询电话:陈钊 18600338216 (同微信)QQ:339543212
自从显微镜被发明以来,人类在医学上倾向于把事物分解成越来越细小,去研究他们所扮演的角色及作用。比如我们现在几乎所有的解剖书都认为肌肉附着于两骨之间,有明确的起点和止点。在阐述肌肉功能时,孤立地看待骨骼上的单块肌肉,分裂了其上下的连接。这就是所谓的肌肉独立理论。
人们简单地认为:只要将单块肌肉的功能简单叠加,就可以得出人类动作和稳定时所需要的复杂功能。而托马斯等提出,尽管肌肉可以独立运作,但它总会通过筋膜网对整体的连续性有功能的影响。比如在人体经防腐处理和新鲜尸体解剖中均发现,浅背线中从头到脚趾的肌肉并不是独立断开的,而是连接在一起,就像链条一样,一环接一环。

1、肌肉的附着点并不是肌肉的终止,它像一列火车一样沿着轨道行进(张力的传递),附着点(起止点)只是线路当中的“车站”。

2、肌肉骨骼系统是一个双囊袋架构,内袋包绕着骨头,外袋包绕着肌肉。而“人体其实只有一块肌肉,只是它装在了600多个筋膜袋内”,当应用解剖列车中的治疗方案时,我们将肌筋膜经线视为贯穿外袋的长拉力线(即筋膜链),它们可以塑造、改变、重组、稳定和移动关节及骨骼(即内测囊袋)。
3、人体(骨骼肌肉系统)是一个张力均衡的结构:骨骼系统形成了结构外形,而行走在骨骼间的肌肉(肌筋膜链)则起到维持结构外形的作用,肌筋膜链的张力调整整个结构的平衡。理想的人体可以使内部的总张力与相对应的总收缩力达到平衡,使人体的运作达到最有效的状态。当中的任何的一部分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其张力发生变化,都会导致整条筋膜链上的另外某一部分(或整条链)发生张力的改变——缩短或延长(想象你是像蜘蛛侠一样穿着一件紧身网衣,我们随意提起一角,那么你身体的其他部位都会受到牵扯),时间长久,就会产生疼痛和人体体态结构的变化。

4、跳出(但不是否认)传统的肌肉独立理论,将人体视作为一个整体,从宏观和整体的角度去发现问题的根源所在。比如,肩胛内侧沿疼痛,我们通常采取的策略是放松菱形肌,但在疼痛得到缓解后,不出几天疼痛又出现了。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没有找出其中的原因——菱形肌酸痛是长期被拉伸的结果——我们放松它,只是增加了它的代偿能力,其真正的原因(可能)是前锯肌过于缩紧。所以我们不仅要安慰“受害者”,而且要找出“加害者”,并惩罚它,让它学乖。

5、基于肌筋膜链的理论,我们可以很好地找出人体代偿的规律,解释肌肉为什么要这样代偿。人体一共有12条肌筋膜经线,包括:
主线
SFL 浅前线
SBL 浅背线
LL 侧线
螺旋线
SL 旋线
FFL 前功能线
BFL 背功能线
臂线
SBAL 浅背臂线
DBAL 深背臂线
SFAL 浅前臂线
DFAL 深前臂线
核心
DFL 深前线
浅背线

姿势性功能
在完全直立伸展的状态下支持身体,以避免倾向蜷缩而屈曲
运动功能
除了膝盖向下弯曲的例外,浅背线的所有动作功能便是产生伸直。
含较高比例的慢肌纤维
常见姿势代偿:
踝关节背屈受限,膝关节过度伸直,腘绳肌缩短(以取代深层外转肌),骨盆前移,枕骨下受限导致上段颈椎过度伸直,眼睛—脊柱运动的不连续等。
浅前线


姿势性功能
平衡浅背线,维持身体前后的平衡。
运动功能
引发躯干与髋部屈曲,膝盖伸直,以及足背屈。
含较高比例的快肌纤维
侧线


姿势性功能
为姿势性地平衡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调控其他经线间的力量,以协调的方式来固定下肢和躯干,避免在任何使用上肢所进行的活动中发生结果松解的情形。
运动功能
参与身体侧屈、髋外展、足外翻。
旋线

姿势的功能
将身体以螺旋方式环绕以帮助维持所有面向的平衡。
动作的功能
创造并调节身体的扭转和旋转,以及在离心和等长收缩时,维持躯干和下肢的稳定以避免旋转崩解。
上臂线




功能线


运动功能
这些经线可通过跨越身体,将其与对侧腰带中之肢体连接而延长力矩
深前线

姿势性功能
抬拉内在弧度、从前方支撑腰椎、在呼吸的过程中稳定胸腔、使脆弱的脖子与在上方很重的头得到平衡。
动作功能
含有比例较高的慢肌纤维保持核心结构稳定,使社体表层的结构以及线路与骨骼肌能更容易有效地运作。
6、解剖列车与中国医学
假如你熟悉解剖列车同时又懂得中医辨证和针灸,那么你一定会感叹这两者的的理论有很多地方是很相似的。
(1)中医讲究整体,认为人是一个整体,人体中某个部位出现的问题不能头痛医头,因为头痛通常是“果”,而“因”也许就在脚上。肌筋膜链学者认为围绕人体的筋膜(肌肉)是连续性的,张力在筋膜链上传递,筋膜链上的任何一段肌肉发生问题都会导致相近或另一端肌肉发生张力的改变。比如足底筋膜的紧张会造成头后枕部的疼痛,或者相反,松解头后枕部的筋膜可以增加腘绳肌的活动长度以及踝背屈的角度。
(2)中医认为人体的阴阳是对立统一的,阴阳必须达到平衡,才能使人体内部达到一种和谐运作的状态,过阴或过阳都会导致人体产生疾病。而筋膜链理论中,人体的骨骼肌肉系统是一个张力均衡的结构——张力和拉力达到平衡状态。如果同一条链上的肌肉(筋膜)发生了闭锁紧缩,那么就会导致另一段肌肉(筋膜)发生闭锁延长,从而打破了阴阳平衡的状态,慢慢就会导致疼痛或失衡。
慢慢观察肌筋膜经线和中医的经络,你会发现部分的经线是重合或相似的,例如前、后和侧线与胃经、膀胱经、和胆经几乎重合。而针灸的取穴和治则有近端取穴、远端取穴、“腰背委中求”等方法,这与筋膜链用来解释和处理代偿的操作是相类似的。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自从显微镜被发明以来,人类在医学上倾向于把事物分解成越来越细小,去研究他们所扮演的角色及作用。比如我们现在几乎所有的解剖书都认为肌肉附着于两骨之间,有明确的起点和止点。在阐述肌肉功能时,孤立地看待骨骼上的单块肌肉,分裂了其上下的连接。这就是所谓的肌肉独立理论。
人们简单地认为:只要将单块肌肉的功能简单叠加,就可以得出人类动作和稳定时所需要的复杂功能。而托马斯等提出,尽管肌肉可以独立运作,但它总会通过筋膜网对整体的连续性有功能的影响。比如在人体经防腐处理和新鲜尸体解剖中均发现,浅背线中从头到脚趾的肌肉并不是独立断开的,而是连接在一起,就像链条一样,一环接一环。

1、肌肉的附着点并不是肌肉的终止,它像一列火车一样沿着轨道行进(张力的传递),附着点(起止点)只是线路当中的“车站”。

2、肌肉骨骼系统是一个双囊袋架构,内袋包绕着骨头,外袋包绕着肌肉。而“人体其实只有一块肌肉,只是它装在了600多个筋膜袋内”,当应用解剖列车中的治疗方案时,我们将肌筋膜经线视为贯穿外袋的长拉力线(即筋膜链),它们可以塑造、改变、重组、稳定和移动关节及骨骼(即内测囊袋)。
3、人体(骨骼肌肉系统)是一个张力均衡的结构:骨骼系统形成了结构外形,而行走在骨骼间的肌肉(肌筋膜链)则起到维持结构外形的作用,肌筋膜链的张力调整整个结构的平衡。理想的人体可以使内部的总张力与相对应的总收缩力达到平衡,使人体的运作达到最有效的状态。当中的任何的一部分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其张力发生变化,都会导致整条筋膜链上的另外某一部分(或整条链)发生张力的改变——缩短或延长(想象你是像蜘蛛侠一样穿着一件紧身网衣,我们随意提起一角,那么你身体的其他部位都会受到牵扯),时间长久,就会产生疼痛和人体体态结构的变化。

4、跳出(但不是否认)传统的肌肉独立理论,将人体视作为一个整体,从宏观和整体的角度去发现问题的根源所在。比如,肩胛内侧沿疼痛,我们通常采取的策略是放松菱形肌,但在疼痛得到缓解后,不出几天疼痛又出现了。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没有找出其中的原因——菱形肌酸痛是长期被拉伸的结果——我们放松它,只是增加了它的代偿能力,其真正的原因(可能)是前锯肌过于缩紧。所以我们不仅要安慰“受害者”,而且要找出“加害者”,并惩罚它,让它学乖。

5、基于肌筋膜链的理论,我们可以很好地找出人体代偿的规律,解释肌肉为什么要这样代偿。人体一共有12条肌筋膜经线,包括:
主线
SFL 浅前线
SBL 浅背线
LL 侧线
螺旋线
SL 旋线
FFL 前功能线
BFL 背功能线
臂线
SBAL 浅背臂线
DBAL 深背臂线
SFAL 浅前臂线
DFAL 深前臂线
核心
DFL 深前线
浅背线

姿势性功能
在完全直立伸展的状态下支持身体,以避免倾向蜷缩而屈曲
运动功能
除了膝盖向下弯曲的例外,浅背线的所有动作功能便是产生伸直。
含较高比例的慢肌纤维
常见姿势代偿:
踝关节背屈受限,膝关节过度伸直,腘绳肌缩短(以取代深层外转肌),骨盆前移,枕骨下受限导致上段颈椎过度伸直,眼睛—脊柱运动的不连续等。
浅前线


姿势性功能
平衡浅背线,维持身体前后的平衡。
运动功能
引发躯干与髋部屈曲,膝盖伸直,以及足背屈。
含较高比例的快肌纤维
侧线


姿势性功能
为姿势性地平衡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调控其他经线间的力量,以协调的方式来固定下肢和躯干,避免在任何使用上肢所进行的活动中发生结果松解的情形。
运动功能
参与身体侧屈、髋外展、足外翻。
旋线

姿势的功能
将身体以螺旋方式环绕以帮助维持所有面向的平衡。
动作的功能
创造并调节身体的扭转和旋转,以及在离心和等长收缩时,维持躯干和下肢的稳定以避免旋转崩解。

上臂线




功能线


运动功能
这些经线可通过跨越身体,将其与对侧腰带中之肢体连接而延长力矩
深前线

姿势性功能
抬拉内在弧度、从前方支撑腰椎、在呼吸的过程中稳定胸腔、使脆弱的脖子与在上方很重的头得到平衡。
动作功能
含有比例较高的慢肌纤维保持核心结构稳定,使社体表层的结构以及线路与骨骼肌能更容易有效地运作。
6、解剖列车与中国医学
假如你熟悉解剖列车同时又懂得中医辨证和针灸,那么你一定会感叹这两者的的理论有很多地方是很相似的。
(1)中医讲究整体,认为人是一个整体,人体中某个部位出现的问题不能头痛医头,因为头痛通常是“果”,而“因”也许就在脚上。肌筋膜链学者认为围绕人体的筋膜(肌肉)是连续性的,张力在筋膜链上传递,筋膜链上的任何一段肌肉发生问题都会导致相近或另一端肌肉发生张力的改变。比如足底筋膜的紧张会造成头后枕部的疼痛,或者相反,松解头后枕部的筋膜可以增加腘绳肌的活动长度以及踝背屈的角度。
(2)中医认为人体的阴阳是对立统一的,阴阳必须达到平衡,才能使人体内部达到一种和谐运作的状态,过阴或过阳都会导致人体产生疾病。而筋膜链理论中,人体的骨骼肌肉系统是一个张力均衡的结构——张力和拉力达到平衡状态。如果同一条链上的肌肉(筋膜)发生了闭锁紧缩,那么就会导致另一段肌肉(筋膜)发生闭锁延长,从而打破了阴阳平衡的状态,慢慢就会导致疼痛或失衡。
慢慢观察肌筋膜经线和中医的经络,你会发现部分的经线是重合或相似的,例如前、后和侧线与胃经、膀胱经、和胆经几乎重合。而针灸的取穴和治则有近端取穴、远端取穴、“腰背委中求”等方法,这与筋膜链用来解释和处理代偿的操作是相类似的。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约北京】10月7日庞继光教授给您不一样的精彩。朱汉章老师发明了针刀,庞继光老师成就了针刀的发展。
9、10月份针刀培训班安排:
☆9月22日新疆针刀临床与解剖高级研修班(?点击查看)
☆9月23日广州针刀临床与解剖高级研修班(?点击查看)

10月14日西安针刀临床与解剖高级研修班(?点击查看)

10月21日浙江针刀临床与解剖高级研修班(?点击查看)

10月7日看大师风采,聆听针刀声音(?点击查看)
针刀综合班
本班将原针刀基础班、综合班、解剖班、手法班、颈腰椎病专题班中临床效果独特、安全且容易操作的内容融为一体,采用课堂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老师与学员互动教学方式;让学员较系统的接触学习与领悟针刀医学的内涵及魅力,由浅入深的阶梯式学习,力求每个学员走出临床中的针刀操作、诊疗的误区,掌握针刀医学诊疗技术的真谛,达到了理论与临床巧妙结合。为您的临床诊疗技术登上一个新台阶。
针刀精品特训班
1、实体解剖:在北京大学医学部解剖教研室进行标本解剖以便学员清楚掌握针刀施术部位的解剖层次及神经、血管的走行。
2、名师指导:由全国知名针刀医学专家庞继光带教,从针刀医学 临床实际出发,以针刀医学常见病种为主线,既有相应的理论阐述,又针对针刀的施术部位进行了详尽的局部解剖,将针刀入路层次、毗邻组织结构、针刀松解目标组织等一一客观展现,使施术者对针下的解剖结构做到了然于胸。
3、三位一体:即动眼、动脑、动手(学员通过观看针刀专家临床示教;自己思考疾病的发病机理及针刀治疗方法并与带教老师沟通;学员两人一组互相触摸体表标志、定点,由带教老师指导、修正)。
4、独立实践:独立对病人病情进行分析,由带教老师指导更正。一次学习有多个实习点供临床实践,学到做到回家用到。涉及三十余种疾病的相关解剖,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针刀治疗等内容。学员可通过老师精细讲解示教观模迅速掌握针刀医学精细治疗操作要点。
5、提升管理:有资深医院管理经验老师分享病员管理技巧,提升学员院内及院外营销能力。
联系我们
电话:陈钊 18600338216QQ:339543212微信:18600338216单位: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邮箱:339543212@qq.com
1、关注本公众号或将此篇文章分享到您的微信朋友圈
2、请加QQ339543212或微信18600338216
3、领取大型针刀视频一套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针刀医学分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