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经典佛语,你能悟透多少?
2016/6/16 企业家智囊团

    

    

     编辑:诗词天地(shicitiandi)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此乃六祖慧能的悟禅之言。佛家语:万事万物都是妄念牵动自性而起的幻相,而非自性起用,身也是因心有尘。

     尘是妄念,自性是圆满的清净的,妄念非心非自性所发,人若悟得自性,自性做主,再起念,不称作妄念了,生活中的一切都是自性在起作用,自性圆满清净,其性空,缘起缘灭,非常自在,根本没有妄念,又何谈有染!

     心非心,物非物,心高于物,心是心,物是物,心物合一,心物是一。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源自《地藏菩萨本愿经》,当年地藏王菩萨原可以成佛,但他见地狱里有无数受苦的魂灵,不忍离去,于是留在了地府,并立下重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大舍大得,小舍小得,舍得舍得,能悟透这般道理的世人有多少?

    

     一切皆为虚幻

     一切皆为虚幻。

     出自《金刚经》: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

     对于生活:如果不执著世间的一切物质名利,就不会被物质名利所控制;正由于人追求这些感官之物,才会变得不快乐。凡人就是太在乎自己的感觉、感受,因此才会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所以记得禅语:一切皆为虚幻。

     不可说

     不生生不可说,生生亦不可说,

     生不生亦不可说,

     不生不生亦不可说,

     生亦不可说,

     不生亦不可说有因缘故,

     亦可得说。

     佛陀有这么多经书,这么多语录就是为了教化众生不得已而为之,故禅宗讲求不执着于文字就是这个道理。有句话很好的说明了这句佛家经典:有的事可说不可做,有的事可做却不可说,有的事既不可说又不可做。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此句出自《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由唐代玄奘法师所译,尽得禅宗精髓!佛家认为“色”是指眼睛所看到的一切。

     色即是空,使人们认识到事物的现象,认识到诸多的苦和烦恼都是虚妄产生的;空即是色,则由事物的共性,因缘关系,让人们知道因果报应。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后世果,今生做者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劝人向善的基础。

    

     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

     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

     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

     出自《华严经》:昔时佛祖拈花,惟迦叶微笑,既而步往极乐从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个世界,得升天堂!

     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参透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个世界,而整个世界也不过一花一草,处处皆是佛,一切众生皆是佛。

    

     前生五百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前生五百次的回眸,

     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这句话并不是出自佛经,而是出自一个故事。佛说: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

     前生五百次的回眸,换今生一次的擦肩,今生一次的邂逅,万发缘生,皆系缘分!

    

     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大悲无泪,

     大悟无言,

     大笑无声。

     大悲是无尽的慈悲,不是感情,所以不能用泪来形容,大悟就是开大智慧,这个智慧不是言语能表达的,试想内心的喜悦又怎么是笑声能表达的呢?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三:“广额正是个杀人不眨眼底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禅宗有云:心险佛众生,平等众生佛。心中若无佛,向何处求佛?众生皆有佛性。错过的事情,回头看看,一切皆能从头开始。

    

     如心动则人妄动

     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

     心不动,人不妄动,

     不动则不伤;

     如心动则人妄动,

     伤其身痛其骨,

     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虽然心不动,人不动,但荆棘在动啊,它在不停的生长。它强任它强,明月照大江。它横任它横,清风拂山岗。正如: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我心在动。我心不动,则荆棘亦不动。

     人生在世,时时刻刻像处于荆棘丛林之中一样,处处暗藏危险或者诱惑,只有不动妄心,不存妄想,心如止水,才能使自己的行动无偏颇,从而有效地规避风险,抵制诱惑,否则就会痛苦绕身。

     (来源于网络)

     品牌、商务合作请加QQ【913389955】?

     声明:【版权归作者所有。若没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请在后台留言认领,我们会根据要求后续声明或第一时间删除,多谢!】

    

     “玉石之灵,在明德知理;在养性,在心诚至善”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企业家智囊团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