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世界第六大疾病“过敏”  哪些问题亟待解决?
2016/7/8 药智网

    

    

     如果您喜欢药智网推送的这篇文章

     欢迎点赞和转发哦~

     每年7月8日为“世界过敏性疾病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展,我国过敏人数急剧增加,给无数家庭带来了长期的疾病阴影。据统计显示,近三十年,过敏性疾病患病率至少增加了三倍,涉及22%的世界人口,目前已成为世界第六大疾病。

    

    对于过敏,常被人们戏称为“文明病”,其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却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哪些问题需要被关注?哪些问题需要亟待解决?这对于未来人们的生活,可谓至关重要。 1. 新生儿过敏急剧增加,剖腹产成罪魁祸首在中国,过敏威胁最大的群体是婴幼儿,我国婴幼儿过敏发病率高达40%以上。目前公认的是,剖腹产不利于婴幼儿免疫系统的建立和成熟,导致婴幼儿过敏风险明显增高。这一观点在去年举行的美国过敏、哮喘和免疫学学会年会上得到了印证。

     研究发现,剖腹产婴儿对普通过敏原的过敏几率是顺产婴儿的5倍,主要原因是剖腹产婴儿没有接触到母体产道和肠道的菌群,无法建立起正常的菌群环境,免疫调节功能相对较弱。此外,很多剖腹产婴幼儿都会先接受非母乳喂养,这也是导致新生儿过敏的原因之一。母乳中含有很多免疫因子,能帮助新生儿建立正常肠道菌群,有利于婴儿免疫系统正常发育。专家表示,儿童过敏是很多因素共同导致的,应对过敏要“顺”着来。尽量顺产,顺应先天性母乳喂养;家庭中顺其自然,不需要过分打造干净的环境。 2. 过敏性疾病能否被治愈?就当下科研状况而言,还没有能够完全治愈全部过敏的药物,患者只能尽量避开过敏原,通过一级预防措施来降低过敏性疾病发生的风险。

     全球对过敏性疾病影响因素的研究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发病机制尚未阐明,疗效尚不尽人意,例如容易引起过敏性疾病的遗传基因对过敏性疾病的影响以及过敏性疾病根治性方法等等都有待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过敏性疾病相关危险因素是复杂和多层面的,而且很多因素之间具有交互作用,从而,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目前最重要的是做到疾病的预防,也就是明确相关危险因素、避免这些危险因素,从根源上降低过敏性疾病的发生率。 3. 抗过敏药主要有哪些?发展情况如何?抗过敏药物有多种,目前常说的抗过敏药物主要是指抗组胺及其相关药物。组胺可以通过作用于H1受体来调节机体功能,如当组胺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H1受体时可引起血管扩张以及血管通透性的增加。抗组胺药主要是指H1受体拮抗剂,是临床治疗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一线用药,被广泛用于治疗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等过敏反应性疾病。

     目前,H1受体拮抗剂大概可分为三代。第一代抗组胺药: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苯海拉明、赛庚啶、酮替芬、异丙嗪(非那根)、氨苯海明(乘晕宁)等;第二代抗组胺药: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咪唑斯叮、特非那定(敏迪)、阿司咪唑(息斯敏)、美喹他嗪(玻利玛朗)、依巴斯汀等;第三代抗组胺药:左西替利嗪、 非索非那丁、 地氯雷他定和乙氟利嗪等。 4. 抗过敏药物研发~相对乏力!随着各国药审机构对新药的要求越来越高,药品研发的费用也在逐年递增,10亿美元已很难完成一个新药的研发。因此,各大药企在药品品种研发方向上不得不考虑的更加周全。由于抗过敏药物整体价格低于肿瘤药物、心血管药物,且临床所需相对不那么急切,故多年来抗过敏药物都没能捕获大型药企的芳心。

     除了价格和临床所需外,随着专利悬崖的到来,大量仿制药的上市让本就相对收益不高的抗过敏药利润大大下降,原研企业对此愈发没有兴趣,尤其是抗组胺类药物,近些年的全球销售额明显下滑。据IMS数据,2012年全球七大药市500强畅销药品中,抗过敏药市场规模为70.43亿美元,比上一年下滑2.52%。其中,抗组胺药销售额仅为34.73亿美元,比上一年下滑9.44%。小 结近年来,过敏性疾病发病人群愈发年轻化,尤其是婴幼儿,逐渐成为了过敏性疾病的主要人群。从奶粉过敏、尘螨过敏到花粉、海鲜过敏,过敏性体质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得不和自然界的种种恩赐说“再见”,对他们来说,这是不公平的。在“世界过敏性疾病日”到来之际,希望更多的人们能够“了解过敏”从而“预防过敏”,给自己及下一代筑起一道安全的“预防大门”。

     原创申明:本文系药智网原创稿件,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谢谢!

     新闻来源:药智网

     商务合作:186 8088 2943

     185 2338 0314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药智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