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白衣天使” |护士小姐与一个时代
2015/6/24 汇医在线
试想,在一个战乱和贫苦的时代,什么最为宝贵?
1914年,中国国土混战一片,内忧外患之下,无辜的民众承受了巨大的伤亡。这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悲观与绝望弥漫在大地上空。
也是在这一年,风雨飘摇中的上海,却诞生了一家护士学校,从此,一批又一批年轻的的护士小姐从护校走出来,带着她们的技能和温暖的问候,不仅让伤病者得到了专业的照顾,更给尚处于蒙昧和贫苦中的社会带去珍贵的光明与温暖。
温暖和希望,恐怕就是那个时代最为宝贵的“奢侈品”。
一所名为“仁济私立高级护士学校”的诞生,成为中国规模较大、开办较早的护士学校之一,为中国培养出最早的一批专业护士,作为中国护士的摇篮,今年,仁济护校正好一百周年。
从留存至今的老照片上,我们可以看到当年护士们生动的容颜。在当时,能够上护校的女学生多半家境殷实、书香门第,早年的的护士小姐们因此相貌端庄、仪态高雅。她们也是当时为数不多的知识分子,在社会上备受尊重。
要结婚就得辞职
正式注册为护士学校之前,仁济医院已经存在护理培训班——“仁济医院看护班”。看护班成立于1894年,应考仁济护校的条件相对较严。学生毕业后择优留在仁济医院工作,因为当时护士需要住在医院的宿舍内,一个月夜班,一个月日班,如此循环,如要结婚就得辞职。有些珍惜自己专业的护士只能过着独身生活,终身奉献于护理事业。
老护士回忆,早期的护士小姐们上班时间把精力都奉献给工作,下班后,有佣人、保姆帮她们料理饮食起居。
上世纪50年代初,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了特大洪涝灾害,年仅20岁的护士丁学易率先报名赴重灾区之一的安徽参加抗洪救灾。她和医疗队成员来回奔波于7个山坡间,冒着洪水随时再次暴发的危险,奋不顾身地投入了救治工作中。上世纪60年代,国内血吸虫病肆虐,丁学易再一次响应医院号召,走到了“血防”的第一线。70年代中期,在王一山教授的牵线搭桥下,胸外科护士长董玲囡从广州学习引进了监护室的新理念,开创了上海第一个重症监护病房。90年代中期,时任手术室科护士长的朱晓平带领团队在国内率先推行围手术期系列化心理护理,并在国内率先开展护理服务文化创建工作,分别荣获多项全国和上海的护理科技进步奖项。
既是医院也是学校
把仁济医院称为护理专业人才的摇篮一点也不为过,今天许多医院的护士长,都是仁济医院的毕业生。
多年来人们对护理工作持有陈旧的偏见,以为护理是一种没有太多技术含量的工作,还停留在端屎端尿的印象中。事实上,从1914年成立仁济护校开始,仁济医院就已经将护理看作是与医疗同样重要的专业技能。打铁还需自身硬,仁济医院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重要的护理教学基地之一,正是因为仁济医院护理部在专业技能和质量控制上始终高标准、严要求。
在仁济医院,你很可能碰到一位洋护士为你服务。最近,就有一位芬兰留学生正在仁济医院实习,特别的是,这位洋护士是一名52岁的大叔。护士大叔Jukka曾经当过消防员、火车司机,最近的一份工作是在芬兰一家医疗机构的食堂里当厨师。“这是我第一次来中国,这些年中国医疗发展得非常快,我想来实地感受一下,同时我也对中国传统医学很感兴趣。”Jukka的话代表了很多留学生的想法。
事实上,“外国月亮更圆”的说法在护理技能领域早就站不住脚,仁济医院护理部主任杨艳告诉记者,当仁济医院的护士到国外进修时,外国护士看到中国护士娴熟的操作,常常自叹不如,当场就要请教“窍门”。
高科技武装实训基地
如果一名护理专业毕业生拿着仁济医院的实习毕业证书应聘,那么招聘单位就可以相信,这名学生已经接受了专业且严格的职业训练。一百年来,从培养自己的护士,到变成上海市十多所学校护理专业学生及护士在职进修的培养基地,仁济医院用有目共睹的教育质量,证明了医院在护理培养上的高水准。
众所周知,危重监护室既是体现护士综合知识和能力的地方,也是体现护士紧急应变能力的特殊岗位,同时,危重监护室很难让护理专业学生实地训练,因此,高级仿真模拟人能模拟出各种案例情景给护理专业学生用于训练。仁济医院的重症监护实训室,完全按照临床真实的监护室设计和布置,除了病床上的模拟人之外,所有的仪器设备都是临床上使用的真实设备。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护士,需要技能更需要成熟的心理准备,在护士教育中,仁济医院的护理带教老师,已经关注到这一点。学生实习过程中,老师会要求学生写实习周记,通过周记,教师可以看到学生心理的变化,通过批改周记鼓励学生。
记者从一份学生周记中看到,学生描述了当天在重症监护室里发生的紧急情况,他写道:“试想如果以后独立值班的话,这些情况我能自行处理吗?监护室的病人本身就是术后病情加重的,反应不快的话是不行的,而我需要训练的就是这种速度……”针对学生记录的心路历程,老师在周记本上留下一段鼓励的话语。这样的方式,让师生间的交流和沟通得以更加深入。
妙手仁心,未来护士
在仁济医院,护士也有自己的门诊室,护士门诊的就诊人数常常比医生的门诊量还要多,这就是仁济医院推出专科护士后发生的变化。专科护士是指在某一特殊或者专门的护理领域具有较高水平和专长的专家型临床护士,能利用自己在某一领域的知识、专长和技术为患者和社会人群提供护理服务;对同业的护理人员提供专科领域的信息和建议,指导和帮助其他护理人员提高对患者的护理质量。
专科护士的出现,既大大提升了护理的品质也满足了护理人员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
护士需要一双妙手,更需要一颗仁心,人文关怀是仁济医院护理专业的精神核心。由于国际交流的增加,从外国同行身上,仁济医院护理人员对医疗的人文内涵有了更深的认识。
这些年各种仪器、设备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医疗的过程中,一场关于监护室里医护人员重要还是仪器重要的辩论,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仁济医院的护理人员对医疗人文的深度思考。
相较于百年前,今天的患者对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唯一不变的是,护士用自己的双手和微笑,让病床变得温暖,让患者多一份安心。
来源:新民周刊
(注:转载时请保留此部分内容转载协议)
汇医在线 hospmall.com
汇医在线致力于医疗天猫,B2C视频问诊模式,做最好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汇医在线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